
今年以來,青島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省委“七個求突破”和“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大力實施“項目落地年”,著力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縱深推進15個攻勢,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今年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6539.2億元,增長13.8%,兩年平均增長6.7%;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1.6億元,增長23.3%,兩年平均增長8.1%。
一、實施“項目落地年”,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堅持把抓項目、抓投資作為全市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將2021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鮮明樹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工作導向,全市“雙招雙引”氛圍濃厚,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11個,歐力士、雀巢、京東方等內外資大項目落地青島。頂格推進項目落地開工,1—7月份,全市新開工項目188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36個,奇瑞新能源汽車、北汽制造等過百億產業大項目順利推進;在建項目5618個,同比增加356個。在重點項目的強勁拉動下,1—7月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由一季度低于全省6個百分點轉為高出1.2個百分點;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投資增長33.4%,“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1.5%,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5.1%,民間投資增長17.1%。
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創新引領產業、以產業支撐創新,加快打造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國家創新型城市標桿。著力推動重大科創平臺建設,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升級項目投入運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3000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47家企業入圍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居全國城市第6位。堅持以資本推動創新、賦能產業,成功舉辦2021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發布“青島創投風投十條”政策升級版,全市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413家,增速居全國第2位,管理規模達1278億元;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10家、總數達到69家,居全省首位。加快建設創業城市,出臺新一輪《青島市認定和獎勵頂尖人才實施細則》,實施大學生留青聚青行動,上半年引進集聚人才11萬人,入選畢業生首選城市排行榜第7名,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青島創新發展“合伙人”。
三、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城市的本錢,把先進制造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1—7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全省0.6個百分點,獲評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立足產業基礎、發展勢頭和行業潛力,重點打造海洋經濟、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五個全國一流產業集群,以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上半年,全市海洋經濟三大行業海洋交通運輸、涉海設備制造、海洋旅游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20%,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長26.5%,汽車制造業增長18.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1.5%,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穩步發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我市成功下線。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產業規?;?,全力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倍增計劃,上半年,全市排名前100位的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8%,規上工業利潤增長56.2%。
四、搶占數字城市發展賽道,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
持續深化數字青島建設,出臺《數字青島2021年行動方案》,明確四大領域31項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推進12個政務服務“一件事”和12個城市運行“一個場景”建設,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依托海爾卡奧斯和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等平臺,持續鞏固拓展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先發優勢,出臺“工賦青島”行動方案,新發布“工業賦能”“未來城市”場景750個,卡奧斯平臺鏈接企業近70萬家,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3.4。圍繞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產業發展,成功舉辦2021數字工業高層論壇。圍繞提升數字政府效能,加快推動“一碼通城”,城市云腦一體化綜合指揮中心投入使用,“愛山東·青e辦”APP共接入服務事項7560項。圍繞建設數字社會,開展“為民服務數據賦能”攻堅行動,持續推進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等領域數字化建設,數字惠民水平顯著提升。
五、持續深化經略海洋,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
持續發起經略海洋攻勢,對標國際一流海洋城市,推出經略海洋攻勢3.0版,全面提升現代海洋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上半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21.9%。加快推動海洋產業規?;⒏叨嘶⒓夯l展,1—7月份,總投資4000多億元的藍谷藥業海洋科技谷、聚大洋海洋生物醫藥科技園等134個涉海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帶動海洋產業投資增長6.3%。加快聚集海洋創新要素,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正式掛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成運營,中國藥科大學(青島)創新研究院獲批建設,“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重點項目扎實推進,現代海洋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六、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著眼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搶占對外開放“制高點”。上合示范區統籌推進“四大中心”建設,成功舉辦2021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暨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上半年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貿易增長56%。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8項,獲評“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園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106項示范任務已完成94項,航空航天等百億級產業集群加速培育。積極搭建鏈接全球的開放平臺,成功舉辦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等高規格會議,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增長56.6%、49.4%,全市實際使用外資39.7億美元、增長35%,五大“國際客廳”促成總投資594.6億元的78個項目簽約。加快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正式轉場,全國首批、全省唯一航空物流超級貨站項目獲批,青島港上半年實現貨物吞吐量3.2億噸、增長7.6%,青島位列2021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第15位。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率先啟動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成立全省首個跨區域平臺運營公司,“軌道上的膠東半島”持續加速,五市互聯互通水平進一步提升。
七、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堅持把改革作為推進各項工作的方法論,系統性、前瞻性推出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謀劃發起“十大改革突破行動”,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功能區差異化發展,建立功能區與所在區市、周邊功能區產業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激活功能區發展活力。推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上半年,市屬企業營業收入3458.1億元、增長22.2%。對照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以深圳、上海等城市為標桿,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半年全市各領域完成“一事全辦”業務350萬件。充分發揮《問政青島》等輿論監督作用,督促政府部門轉變工作作風,在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青島排名11位、提升8個位次。制定《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2021年行動計劃》,多措并舉帶動引領新型消費擴容提質。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2.1億元,同比增長23.5%,兩年平均增長5.9%。
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結合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深入開展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上持續發力,上半年,完成28條市政道路整治提升,打通7條“斷頭路”,拆除各類違建182.9萬平方米;加快建設公園城市,啟動5個郊野(山頭)公園綠化提升,建成口袋公園11個、綠道40公里、立體綠化35處;強力推進城市主干道兩側、鐵路沿線、建設工地市容環境整治提升,加快中山路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上榜“中國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向往之城”??椕芙逃?、醫療、養老、住房、社會救助的“民生網”,開工建設44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綜合高中由14所增加到18所;“琴島e?!北U霞彝ソ?40萬戶,《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讓1.2萬名農村失能失智老人直接受益;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16個,新建升級智慧交通設施210處,新增公共停車泊位7000余個,群眾居住出行條件不斷改善,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達到542.3億元。全力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妥善處理黃海外輪溢油事件,積極應對創歷史最大規模的滸苔災害,積極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城市燃煤鍋爐房拆搬遷,全市PM2.5、PM10濃度分別改善12.6%和5.4%。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上半年引進過億元農業項目20個,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33家,“新六產”發展指數持續位居全省第一。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夏糧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創十五年來新高。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開工建設美麗鄉村市級示范村52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市農業規?;洜I比重達到70%。健全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5994個村的485萬名農民成為集體經濟組織股東,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10萬元。持續提升東西部協作成效,與甘肅省定西市、隴南市簽署“十四五”東西部協作行動方案,撥付協作地財政幫扶資金10.4億元,新增產業合作項目14個。
九、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強化入境人員和來青返青人員管控,從嚴從實抓好院感防控和進口貨品疫情防控,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截至8月底,全市已累計接種超過1600萬劑次、覆蓋830余萬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持續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用受理—辦理—反饋—監督“四位一體”完備機制,倒逼政府部門聽民意、匯民智、解民憂。截至7月底,“三我”活動已受理各類訴求390余萬件,群眾滿意率95%以上。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創新運用“約談談話、重點管控、行政處罰、刑事追究”四種形式,推動全市刑事警情持續下降。做好社會面穩控,抓好建黨100周年安保維穩,及時啟動重大活動安保維穩工作機制,聚焦6大領域33個具體風險點持續加強排查穩控,抓實信訪治理、安全生產等工作,從源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十、抓住“關鍵少數”帶頭轉作風,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
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根本方向,出臺“黨建統領22條”,建立市管領導班子和全市干部隊伍配備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優化領導班子配備,全面提高領導水平和專業素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市2072個村(社區)順利完成“兩委”換屆工作,“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實現35歲以下年輕干部全覆蓋。加強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累計向深圳選派6批次907名實訓干部,向上海選派4批次513名實訓干部,搭建深圳、上?!扒鄭u城市會客廳”等平臺,進一步密切青深、青滬交流聯系,中組部先后兩次刊發我市做法。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面向全市公開遴選150名處級年輕干部,從“青選計劃”優選生中擇優調任19名干部充實到鎮街工作一線,為各層級補充新鮮血液。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召開全市動員大會,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叭!本窈陀聽幰涣?、敢打硬仗、雷厲風行、求真務實“四大作風”,以更高目標、更硬舉措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加大容錯、糾錯、澄清保護力度,出臺制度措施,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開展“護航項目落地、推動工作落實—紀委監委在行動”,深化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