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切實做好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保障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上級文件的要求,結合我校具體情況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工作目標
普及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完善傳染病疫情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把突發傳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底。
二、工 作 方 針 和 原 則
我校傳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 統一領 導、分 級 負 責、反 應及 時、措 施 果 斷、依靠 科 學、加 強 合 作 的 原 則。
三、傳 染 病 防 治 工 作 領 導 機 構 和 職 責
組 長:王先軍 校長 是我校傳染病防治第一責任
副組長: 李曉輪 副校長
矯蕾 副校長
閆云龍 工會主席
組員:各處室主任及各班班主任
職責是: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本學校內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學校傳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組織實施;協助學校做好疫情的善后處理工作。
四、預 防 措 施
1、組織開展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的監督管理。學校公共場所應保持環境清潔、通風換氣,對公眾經常接觸的部位和用品進行定期消毒。
2、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網絡、宣傳櫥窗、黑板報、廣播、主題班會等宣傳陣地,開展健康教育,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師生員工自我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3、建立各項衛生工作責任制,完善監督制度,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并指定教師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檢工作,認真填寫學生日檢統計表,保證學校預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4、定期組織人員對供水系統進行清洗消毒,保障飲用水衛生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5、加強學校醫務室醫務人員的培訓,不斷學習更新傳病防治知識,提高診療水平。
五、監測
1、建立疫情監測制度,形成校領導--校醫--班主任--班長--宿舍長的學生健康監測網絡。建立學生健康管理檔案,班級要有晨檢記錄本,學校醫務室要有就診登記本,學校要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記錄本。
2、日常監測。由班主任或校醫每日早晨觀察、詢問、了解、發現和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并做好登記。如發現學生中有發熱、頭痛、腹瀉、嘔吐、皮疹、黃疸、精神萎靡等癥狀;或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或癥狀相似的聚集性病例等,應立即報告,同時做好記錄。
3、對因病缺勤、缺課學生進行監測。班主任應當及時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學生,應及時了解其患病情況,可能的病因和病情發展情況,如懷疑是傳染病、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的疾病,應及時向學校領導報告。
4、學校領導接到報告后,應向各級醫療機構或疾病控制機構提供監測信息,經醫療機構或疾病控制機構確認為傳染病后,及時做出響應級別的預警。并上報市教體局安全辦。
六、應急措施
一旦學校發生群體性傳染病疫情,應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1、疫情報告
(1)學校師生員工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時都應立即向學校醫務室報告。
(2)校醫對可疑病人進行首次診治,并上報學校有關領導。學校領導根據傳染病類別、發病人數、病情等疫情程度,2小時內向屬地防疫機構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逐級上報。
2、應急措施
(1)校長及值班領導要立即趕到現場,統一指揮,并在第一時間報告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衛生主管部門等;并做好疫情的續報工作,在傳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將該事件的詳細情況和處理結果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各級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應按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立即到達規定崗位,聽從指揮。
(2)各班班主任對疑似傳染病的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安排在指定場所(醫務室)進行醫學觀察,不能確診的,應送當地醫疾機構診治。與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學校校醫務室應采取必要的檢查和預防措施,并進行醫學觀察。
(3)經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部門確診為傳染病者,應及時予以隔離治療(學生處應當辦理休學手續),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4)總務處主任對引起傳染病傳播的可疑物品要進行封存,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防止疾病擴散,等待防疫部門來檢測和處理。對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總務處主任指導相關工作人員做好消毒處理和后勤保障。
(5)按照教育局和疾控、監督等衛生部門要求,教導處主任應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暫停大規模的集體活動,必要時全校暫停上課;加強對校門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員的進出。
(6)學生處主任發現傳染病人后,應采取積極的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穩定學生的情緒,聯系學生父母,安撫他們的情緒,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學校的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