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學期,青島九中教學處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改革,狠抓落實,加快建設禮賢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禮賢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一、聚力精研細磨,狠抓教學質量
落實新學期《青島九中教研集備常規管理基本規范》,通過常態化集備教研活動,科學運用診斷結果,充分研究學情教情,提升教學質量品質;充分利用教研組合并辦公優勢,探索打造基礎年級和高三年級同一學科一體化貫通校本教研新模式;探索實施“1+X”精準指向型專題教研活動模式,即各教研組基于教學處每月統一發布的教研活動主題,再結合“新課標-新教材-新學案-新課堂-新考評”課改鏈條選題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形成“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顯特色的教研特色;落實學校行政干部聯系年級、教研組制度,學校所有行政干部均深入教學管理一線,參與相應年級、教研組教育教學管理;發揮英語、化學、地理等學科基地引領帶動作用,注重特色學科教學方式、教研模式及成果推廣,探索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范式,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術研究、教學指導、重大改革等作用。
二、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
落實落細教師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學習基本規范,向課堂要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改進課堂教學,融合互聯網技術,推動各教研組形成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過程,轉變教學方式,形成一批符合新時代素質教育要求,具有推廣價值的學科類或普適類教學法;深化“教學展示-課堂觀察-反思性說課-觀察者議課”的課堂評價模式,聚焦“指向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形成教師備課、評課的科學標準;繼續以數學學科為突破點,根據學科特點及學情,實施分層走班教學,并依據學生考試成績進行滾動化管理;以課題為引領,以研究促發展,及時總結推廣教學成果,鍛造品質精良的科研強校品牌。
三、強化過程管理,加強質量考核
制定《青島九中優秀教研組、集備組評比考核辦法》,優化評價項目,實行量化管理,進行科學考評,加大表彰獎勵,打造共生型高品質教研組團隊;落實年級組聯系、教學處督查集備組制度,年級組分管干部深入集備組,參與集備組教育教學管理和研討,教學處教務員每周督查并記錄集備組具體開展情況;落實隨機個人考核與集中考核相結合制度,期中、期末統一檢查集備組《集備記錄本》、教師《教案本》《聽課本》。教學處分管主任推門聽課,隨機抽查教師《教案本》《聽課本》;建立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客觀、公正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科學設計調查量表,分別在期中、期末組織開展一次家長、學生網上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工作。
四、強化試題研究,深化以考定教
建立命題質量提高與師生反饋工作機制。一是制定《試題命制要素細目表》,提高學校教師自主命題質量。二是提升教師試卷質量分析水平,準確指向教學診斷,服務教學質量提升。三是制定《學生試題評價反饋表》,引導學生合理恰當揣摩出題人意圖,提高精準作答、善于反思水平;加強高考及校際聯考試題研究,通過研做高考題、改編高考題、溯源高考題等方式,開展月度主題教研活動為載體,深研高考試題的命題立意、命題特點、命題規律、命題趨勢、命題變化等,切實發揮高考試題的引領作用。
五、強化梯隊建設 助力教師成長
全面推進我校教師隊伍梯隊發展暨“賢師”培養計劃,明確各階段教師的能力提升發展目標,健全教師梯隊發展工作機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重點成立一批“名師工作室”,制定完善名師工作室管理制度,發揮名師引領作用,助推教師專業成長;重點打造一只“強基計劃”教練員、“尖兵”教師團隊,依托市教科院培訓,明確階段性成長目標,激發教師發展內驅力;落實《青島九中教師月度“禮賢之星”評選辦法》,進一步營造發現榜樣、學習榜樣、爭做榜樣的濃厚氛圍;重點推進青年教師“每月一主題”專業發展計劃,靶向提升專業能力,促進優秀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推出一批在全市有競爭力的禮賢教壇新秀和青年骨干教師。
六、聚焦核心素養,培養創新人才
以“強基班”“王大珩院士班”培尖項目、六大競賽課程項目為引領,整合各年級優質資源,著力打造具有禮賢特色的學科強基課程和競賽強基課程體系,探索“初高一體化”特殊稟賦學生的貫通培養,為突破“清北”、打造尖子生團隊提供堅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注重挖掘學科課程中的創新要素,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落實“五項管理”,加強對作業分層、限時作答的落實力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著重打造教研組學科周活動,豐富課余時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加強綜合實踐教育,開展研究性學習優秀成果評選;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設計實驗能力;做好文化課較好藝體特長生的指導培育工作,促進優質發展;科學規劃圖書館開放時間,提升學生閱讀舒適度,提高圖書館利用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