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九中結合青島市“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積極制定《青島九中勞動教育實施計劃》,將勞動教育“五進”工作貫穿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家庭教育及社區,力爭通過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落實勞動教育責任到人,落實全員育人。
一、進課堂:
1.開展學生學農課程
組織全體學生赴農村參加學農實踐課程。學農基地主要為學生提供種植、廚藝、茶藝、生活技能等課程。學農過程中,學生體驗課堂中無法接觸勞動工種,比如農作物種植、食品制作、餐桌禮儀等,提高學生勞動技能、豐富生活知識儲備,養成尊重勞動、崇尚勞動、感恩勞動的習慣,為未來生活奠定扎實的勞動基礎。
2.開發特色勞動課程及勞動課程教材
青島九中教師積極開發特色勞動課程及教材,其中《荷韻茶香:不織布杯墊》、《國色天香:金絲彩釉》、《花樣饅頭制作》、《衍紙花環》、《紙藝花》等課程被納入北師大版高中勞動教材。通過高中學科融合開發了《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傳媒創意坊》、《器象萬千陶藝課》、《徒步與露營》等課程。歸納各學科勞動教育元素,融合形成《多彩勞動》校本課程?!抖嗖蕜趧印芬哉n堂教學為主,學校勞動主題活動等形式為輔。課程設立了4個模塊,由“勞動培育技能”、“勞動創新思維”、“勞動助力成長”、“勞動奠基未來”共四個篇章組成。“勞動培育技能”篇章指導學生掌握生活、藝術技能,例如制作紙藝花、花樣饅頭、簡單服裝等;“勞動創新思維”篇章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與制作能力,內容涉及Photoshop的使用、微電影、電子賀卡的制作等;“勞動助力成長”篇章幫助學生職業體驗,進行大學專業指導;“勞動奠基未來”篇章通過研學旅行、黨團活動等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能力。
3.打造勞動每日“微課堂”
結合教育部課改方案,加強學校勞動集備,通過語、數、外、理、化、生、音、體、美等傳統課程,開展每日勞動“微課堂”。
體育課探究勞動實踐中產生的體育競技項目;美術課鑒賞勞動主題的藝術畫作,并開展藝術創作;語文及英語課開展一分鐘演講,涵蓋勞動等內容;化學課組織探究進污水處理的化學原理,學習清除小廣告勞動化學技巧;生物課開展田間勞動,學習觀察植物生長。
二、進活動:
1.開展植樹美化校園活動,為百廿校園增添色彩。
組織基礎年級學生,在校園開展植樹活動。老師向同學們介紹鐵鍬和鋤頭等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講解安全注意事項。近百棵玉蘭樹苗在學生的分工協作下順利栽植完成??粗约河H手栽種的小樹苗裝點著校園,同學們深刻感受到參與勞動的魅力和快樂。
2.除草摘杏,分享勞動喜悅
集中組織學生參加校園除草勞動,參與勞動的每名學生都可以獲得勞動獎勵分數。開展“杏”福禮賢采摘節活動,每年6月成熟的杏子掛滿枝頭。各年級組織學生學習采摘技巧,熟悉采摘工具,開展采摘活動。學生摘到的果實,分享給老師、同學、后勤工人等,大家共享勞動果實。
3.積極開展校園義工活動
利用好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資源,鼓勵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校園各個角落的綠植區域和公共區域,都有學生或班級認領。學生每天利用課余時間,分工開展勞動。學校開放圖書館、實驗室、學生餐廳等區域部分輕體力、無安全風險勞動崗位,鼓勵學生通過義務勞動換取積分,計入班級量化積分。
三、進家庭
做好勞動教育家校溝通,形成育人合力。在寒暑假及節慶日假期前,利用家長信教育引導廣大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勞動教育和勞動習慣養成工作。鼓勵家長積極主動參與親子勞動,倡導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勞動職業體驗活動。疫情期間,鼓勵家長讓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學會基本的家庭勞動技能,主動為父母分擔家務,承擔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力所能及的勞動。
四、進社區
積極開展社區勞動,影響和帶動更多人參與勞動實踐。青島九中組織學生以團支部為單位,開展社區衛生清潔、公交站點秩序維護、街頭廣告清理、沙灘垃圾清除等勞動活動。積極開展愛心義賣,學生將勞動課中制作的陶器、紙藝花等作品進行義賣,將籌集的資金捐贈社會福利機構。
五、進評價
學校將勞動的評價,融入到對學生、班級、班主任、年級以及各類評優評先的評價和和考核中。《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評選辦法》、《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先進班集體評選辦法》、《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班主任績效量化考核辦法》、《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優秀班主任評選辦法》等文件,均將教育和引導學生開展勞動情況作為重要采分點,納入評價管理。
綜上,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把準育人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形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以創造性勞動報效國家、奉獻社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