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推動我校體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創建學校特色體育品牌,讓體育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打牢三個基礎
一、乒乓球
認真開好乒乓球必修課,在高一的第一學期末和第二學期初,進行乒乓球必修課的學習,總學時不少于18學時。高一的體育老師認真開展集備活動,嚴格落實考核標準,真正做到58中的學生“人人都會打乒乓球”
高一下學期進行乒乓球的級部聯賽,以比賽為契機,全面推動學生的訓練熱情和技術水平。要做好比賽的發動和組織,通過班級內部選拔,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進來;決賽階段的比賽和頒獎,要有隆重的儀式,給優秀的學生以展示機會,激發同學們為班級爭光的集體榮譽感。
二、體質檢測項目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認真落實每個項目的訓練任務,訓練目標。體育組老師加強教研集備,找到切實有效的訓練手段,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班主任通過班會等形式,強調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要性,讓學生、家長、班主任、體育老師、學校領導五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體測成績。
以體側項目為抓手,開展班級內部,級部之間的單項挑戰賽,尤其是男生的引體向上,女生的立定跳遠,繼續把這兩項作為運動會的集體項目,班級平均成績計入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徑運動會成績。
三、集體跑操、跳大繩
作為大課間活動的重要活動項目,是一個學校整體精神面貌的體現,抓好大課間跑操,根據氣溫,及時調整距離,600米、900米、男生900米+300米沖刺。要進一步規范跑操動作,提高整齊度,用響亮的口號來提振學生的精神面貌,發揮跑操在提高體質、振奮精神、緩解學習壓力的重要作用。高效,是大課間活動的重要特征,要體現全員參與的特點。
要不定期的進行跑操比賽,打分,以一周五天為比賽周期,設平時表現成績和決賽成績,督促同學們全面提高跑操質量和水平
進一步規范跳大繩的要求,要生同學手持繩子兩端,并設置標志物,要求同學們跑大圈,增加運動量和運動的強度。
堅守三個陣地
一、體育課堂教學
全面落實核心素養發展理念,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身體健康知識獲得、運動技術技能傳授、心理健康水平增進為主要學習內容,為增強學生身體健康和運動能力為目標,不斷加強集體備課,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教研活動,切實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做學生滿意的老師。
二、大課間活動
每天兩次的大課間活動是一個學校學生精神風貌的展示,要體現規范、高效、全面參與的特點。每一名體育老師都要參與到每次的大課間活動當中,在集合整隊,過程管理,點評等環節,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動性,積極帶動同學們的練習熱情,確保兩操的高質量。
三、社團活動和高水平學生的訓練
體育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每一名體育老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組織好社團活動。凝聚人心做好社團文化建設。
要精心制定社團工作計劃和訓練目標,把握好每一個訓練環節,讓學生在該項運動技能不斷提高,同時提供比賽機會,校內或者是校際之間,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單項比賽,爭取取得好成績。創新活動多點開花,學校體育要形式靈活多樣,才能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和活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