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導思想:
本學年學校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青島市關于推進中小學特色發展的指導意見》《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秉承“以人為本、內涵發展、適切教育、多元育人”辦學方略,以作風能力建設為抓手,落實學校五年規劃,打造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品質,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主要工作:
(一)五育融合,深耕文化,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
1.打造德育品牌,展現德育力量。落實青島市德育模式“三個一”建設要求,通過“節、賽、會、展、演”等形式開展德育活動,規范社團管理,完善社團評價。針對我校德育品牌內涵不豐富,特色不鮮明、德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將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方案;通過四個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示范引領和班主任培訓,提升班主任的班級德育引領作用;依托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將“德以養正”德育品牌的推廣融入常態化德育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黃河文化、廉潔文化、校史文化融入學科德育課程,凸顯國防教育文化特色,完善“四位一體”的德育課程新形式。
2.推進家庭教育,實現協同育人。結合我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和服務隊伍有待完善,家庭教育指導不能完全落地,家庭教育品牌特色不夠鮮明的情況,落實青島市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專業發展各項激勵措施,健全組織架構,促進家庭教育隊伍梯隊建設;打造“聚力育英”家校社協同育人品牌,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絡,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服務站等完成家庭教育閉環管理;繼續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將全員育人導師制落實落地;推廣“幸福路app”精品課程,開展“五步教學法”的推廣應用;爭創青島市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青島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3.堅持五育融合,培育核心素養。加大“五育融合”目標在日常工作中的落實力度。繼續探索“十個一”項目新途徑,各處室、各教研組要將“十個一”納入各自工作計劃和學科教學內容,并加以落實。開展儀式教育、紅色研學等,辦好“十大節日”;堅持教體融合,做好國防教育和軍訓工作,開展視力保護教育,嚴格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提升各項舉措,確保學生體質優良率(52%)合格率達標;將德育目標落實情況納入衡量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加強語言文字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深入開展陶笛等藝術教學,開展學生藝術素養自評,加強美育特色學校、特色社團建設;深入研究勞動教育場景化、評價即時化問題,爭創第二批勞動教育實驗學校;家校聯動,研究制訂符合高中生特點的心理危機干預指導手冊,探討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銜接路徑;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和綜合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4.涵泳校園文化,共襄校慶盛舉。學校校園文化硬件有待改善,校園文化品牌對師生精神世界的浸潤和影響有待加強,文化立校有待提升。成立校慶籌備工作小組,按照“務實、隆重、簡樸、進取”的原則,有序推進校慶籌備工作;借助百年校慶契機,實現校園文化的廣泛傳播,提升學校的學術、文化影響力。加強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將“正成”文化注入學校制度建設,做到環境育人,以文化人。
(二)深化課改,內涵建設,優化人才培養體系
5.完善特色課程體系。《青島市教育局關于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意見》提出“推進學校課程特色發展,堅持構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校課程體系”。基于我校當前課程體系系統性、特色化仍需加強,對三級課程的內在聯系和具體實施缺乏系統研究和有機整合等現實問題,繼續以省“十四五”規劃課題《課程思政視域下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體系建設研究》為引領,著力加強課程領導力研究,全面推進學校特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積極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和校本課程體系化的探索與實踐,進一步完善青島一中國防科技特色課程體系。上學期全面實施課時學習任務單,教務處、年級和教研組做好指導檢查,并納入先進教研組、優秀集備組評價;下學期評選學校國防科技特色精品校本課程,以評促建。
6.打造以學習為中心的素養課堂。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針對我校學生自主學習、高階思維培養等方面有待提升的現狀,一是開展大單元教學課堂改革活動。借助入選山東省中小學大單元教學實驗學校培育工程的契機,舉辦以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提升為主旨的大單元教學主題系列培訓活動,圍繞大單元教學開展優質課比賽,各教研組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主題教研活動,探索我校以學習為中心的大單元教學實施有效策略和實踐樣態,加強大單元教學案例資源庫建設,爭創大單元教學省級示范樣板校。二是促進學生多元評價變革。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是影響教育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要尊重和關愛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從性格特點、思維品質、學習習慣、學業成績等四個方面進行學業述評,持續推進教學述評制度,給予學生更多元、更有人文情懷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學科素養不斷提升。
7.實施強組提質行動。近年來山東省教育廳要求各學校加強特色辦學,積極爭創省級特色高中和省級普通高中學科基地,而我校目前存在學科發展缺乏規劃、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等問題,本學年繼續開展強組提質系列行動,教研組長提升專業領導力,充分發揮教研組長在教研組內管理與引領的雙重作用。上學期依據學科基地要求修訂完善教研組發展評價標準,通過“貫通式一體化教研”、“問題式教研”,明確學科建設方向與具體實施,集中攻堅國家課程校本化、大單元教學等教改項目;下學期深入推進教學成果孵化,優化《青島一中教學成果培育方案》,由教科處牽頭培訓指導各教研組根據教學實踐問題進行微課題研究,至少申報一個教學成果,爭創市級以上特色學科基地,通過科研引領教學變革,帶動教學成績提升。
8.實施尖子生頭雁領航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加強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根據青島市教育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基于學校“兩個突破”的目標,尤其是清北名校亟待突破的現實,重點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成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專班,加強奧賽選拔與培訓,重點推進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團隊尤其是尖兵教師隊伍建設,聘請校內外名師進行強基競賽集訓和常態化教學,從思維提升、學習管理、意志品質三個維度進行全面培養,助力學生高位突破,實現“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效果。
9.加強分層適切培養。根據市教育局“6153”、“1445”工程,實現2024年高考強基高校和“雙一流”錄取人數各提升10%,特招線保持高位,本科無憂的目標,重點探索各層次學生的多元發展。優化學生發展指導研究中心職能,加強對十八種高考錄取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尤其加強對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招生的研究,借助多元智能平臺,結合學生生涯規劃,深入研究學生的特殊稟賦,建立個性化跟蹤指導機制,為每個學生“私人訂制”培養措施,使其在高考錄取中能夠充分發揮個人所長。整合優質課程資源,探索優化強基班和補弱班的具體實施方案, 重視實驗教學,加強藝體生、藝術班管理及文化課學習,充分利用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內驅力,提高學習效率。
(三)筑牢根基,激發活力,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
10.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落實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在開展師德集中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利用3月、9月師德建設月,創新教師節活動,樹立典型,加大宣傳力度,評選青島一中第二屆師德標兵,發揮師德標兵的示范引領。結合全市中小學開展“校長關心教師,教師愛護學生”行動,加強對教師的關心關懷,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
11.加強教師梯隊建設。落實青島市教育局《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隊伍梯隊發展的意見》,結合我校教師培養梯隊化有待進一步加強的實際情況,繼續完善“雙金字塔策略”和“領跑者培育行動計劃”,優化《青島一中“強師計劃”培養方案》,扎實推進青藍計劃、菁英計劃、卓越計劃、領航計劃和尖兵計劃,讓每一位教師依據培養計劃引領教師找準目標,明確發展規劃。上學期著力依托名師工作室,通過課題研究、課程開發、教學研討等活動,不斷提高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命題能力等專業素養。下學期重點開展研展結合,研賽結合活動,分別舉行新教師匯報課、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名師示范公開課等,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12.突出尖兵教師培養。根據青島市尖兵教師培養方案中“利用2-3年時間,著力建成一支政治過硬、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的強基計劃尖兵教師隊伍”的目標要求,基于目前學校尖兵教師培養尚未形成梯隊,亟待攻堅的現狀,調整完善《青島一中強基計劃尖兵教師培養方案及評價激勵辦法》,逐步建立尖兵教師動態評定機制,根據培訓成績、培養業績、課程資源建設等情況進行尖兵教師認定,通過訪問研學、高端講座、雙師課堂等途徑,著力培養能勝任強基輔導的尖兵教師,帶動學科教學水平整體提升。
(四)民主管理,開放共贏,提高學校治理效能。
13.加強學校安防建設。完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安全隱患排查機制,完成問題隱患的“閉環”整治,落實安全工作責任清單,“三支隊伍”建設達標并發揮成效;加強全體師生防溺水、防欺凌、心理等安全教育及培訓,開展應急演練,落實全員全崗位安全責任制。
14.深入實施集團化辦學。落實市教育局關于集團化辦學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一長多校”機制的優勢,目前我校與成員校在學校文化、辦學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融合不夠,需要發揮青島一中的核心引領作用和影響力,探索課程建設、教師發展、家校社協同、小初高學段一體化貫通路徑。開發建設小初高貫通式課程,構建具備一中特色的、小初高全學段“國防科技課程”體系;加強教師專業培訓,開展聯合教研,提升成員校的教研集備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豐富德育活動,圍繞全方位育人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新平臺;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平臺共享機制,促進優秀師資共享、教研成果共享、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促進成員校的辦學質量提升;實施“筑基計劃”和“學科營”等活動,探索小初高貫通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探索教育集團內領導和教師交流模式,根據辦學需要推進教師(含中層干部)交流,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加拿大、德國等友好學校開展訪學交流活動。
15.提升綜合治理能力。根據依法治校工作的相關要求,我校存在著現行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沒有深入調研更新的情況,本學年進行新一屆校務委員會換屆,完善并落實校務公開制度,對三定一聘、職稱評審、考核等制度進行再調研修訂。修訂學校章程,做好章程的自評工作。健全依法治校工作體系,利用12月國家憲法日開展法治教育活動。食堂實行自營模式,做好膳食委員會換屆工作,不斷強化管理,保證水、電、氣與食品安全,不斷提高飯菜和服務質量。提升物業公司的服務與指導,創造更加良好的校園環境。目前學校一餐廳的燃氣系統沒有接入市政管網,上學期積極推進燃氣系統的改造。
16.深化智慧校園建設。根據青島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創建工作要求,持續推進我校示范校建設,探索數字校園應用,提高校園管理服務工作智慧化水平,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個性化學習手冊和智能研修平臺等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本學年積極推進照明、空調系統的改造,采暖系統分時分溫改造,實現能耗監測,智慧節能,創建節約型綠色學校;迎接青島市智慧教育示范校答辯,完成智慧校園AR全景展示程序,以協助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附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校歷
2023年8月27日(星期日) 學生報到。
2023年8月28日(星期一) 學生上課。
2024年2月 5日(星期一) 寒假開始。
本學期共23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