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如期而至,行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2022年我們要在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上持續發力,在汲取歷史智慧中守正創新,在緊扣時代脈搏中開拓進取,緊緊圍繞保供給、擴優質、提質量三大中心任務,持續打好“雙減”攻堅落實戰,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懈努力,為學?!案咂焚|、特色化、集團化”建設貢獻力量,做好以下“加減乘除”四項工作。
一、“加”碼梯隊建設,推動教師層級發展
1.重視組內同頻共振,教研組協同發展。發揮教研組長、集備組長的引領作用,緊抓集體備課,用“關鍵少數”引領各組業務發展。切實加強“集體備課 資源共享 個人加減 課后反思”的集備制度,提高備課質量,著力縮小集備組內差異。積極實施領導干部進集備組制度,教導處參與集體備課,了解教學最新動態,傾聽一線教師訴求。探索創立“優秀集備組”評選制度,在人財物方面適當予以傾斜。
2.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夯實學校發展后勁。青年教師是學校未來的期望,落實好青年發展支持政策,抓住“青年教師成長團隊”和“青年教師導師團隊”。為青年教師鋪路子,發揮好名師工作室的“孵化帶動”作用,形成雙向激勵機制,激發雙主體活力;為青年教師搭臺子,以校本科研為平臺,拓展專業視野,本學期將開展“青年教師課題科研專題培訓”;為青年教師開方子,本學期,開展“新教師亮相課”,通過聽課、評課、磨課,改進不足,挖掘特色。
3.重視骨干教師名師培養,確保學??沙掷m發展。鼓勵骨干教師形成學科教學風格和特色,促進其提煉教學典型做法,在人財物方面適當予以傾斜,助力名師成長之路。全面落實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三名工程”,發揮名師在學校梯隊建設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4.重視教育科學研究,營造樂研會教氛圍。要立足“主題確立、教學診斷、問題解決、團隊合作、技術整合”來實施教研的轉型。鼓勵各組開展以“十四五”教育規劃相關內容開展教科研“大”研究、“跨學科”研究、“Steam 研究”;鼓勵教師開展行動“小”研究,以問題為導向,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加強校刊《博雅》品質化管理,發揮其教科研作用,同時通過微信、官網為教師提供更多展示平臺,宣揚教育教學好方法。
二、“減”輕學生負擔,切實落實“雙減”任務
1.聚焦作業,對標“輕負高效”標準。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基礎上,切實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作業內容上,提倡“教師下題海,學生蕩輕舟”,變傳統“狂轟濫炸型作業”為“精確打擊型”作業。依據學情,通過選題、改題、創題來設計作業,從預設性作業走向動態生成性作業。作業類型方面,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推廣實踐性作業,探索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實施作業公示制度,各班主任對各班學生每日及節假日作業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的作業在班級醒目位置進行公示,以接受學生、家長的監督。繼續開展“硬核作業”活動,各備課組統一籌劃,以集備組為單位開展“優秀特色作業設計”評選,爭取作業改革有落實、有實效、有特色。
2.聚焦“五項管理”,強部署重落實。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五項管理”作為本學期工作重點落地落小,落細見效;二是壓實工作責任,加強“五項管理”工作宣講,各任課教師要切實做到知責守責盡責;三是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制訂重點任務清單,明晰責任人,確保工作不留死角。通過落實“五個一”專項工作,即開展一次問卷調查、召開一次推進會議、進行一次動員宣傳、組織一次專項督查、強化一項考核機制,群策群力打好“五項管理”攻堅戰。
3.聚焦“課后服務”,緩解家庭“最后一公里”負擔。加強課后服務管理,做好家長調研工作,發掘校內資源,拓展校外資源,探索課后服務新形勢,為學生提供全覆蓋、高質量的課后服務,完善課后服務的長效機制,著力解決課后服務的經費、師資與服務內容問題。
4.聚焦“過程”,完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以激發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為目標,多角度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科素養、學習態度進行評價,形成過程性、綜合性評價結果。本學期,繼續開展“樂學、會學”榜樣及進步榜樣、“小論文評選”“海洋小課題研究”“書寫達人”“讀英文故事”等評選活動,以此幫助學生樹立短期目標,發揮個人所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聚焦“畢業年級”,有序推進穩中求勝。開好班主任會,進一步明確打法、戰法,形成統一戰線。結合學情、師情、考情,善用數據,開好成績分析會,凝聚人心,提振信心。分類施策,既提優固中,也要做好后百分之三十學生的成績的提升,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學習;及時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政策解讀,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三、“乘”勢而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1.打造高效課堂,保證“教學質量”生命線。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發揮好課堂主渠道作用,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推行“四個一”即“多練一練”、“多讀一讀”、“多寫一寫”、“多做一做”,把時間留給學生。靶向瞄準學生學習品質,通過命題研究提升測評效度,定期開展能力測評,經常性舉辦作業展評、筆記展評、卷面展評、書寫比賽和學科專項競賽。融合運用技術手段,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以學生“樂學、會學”為根本遵循,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個人特點,開展個性化學法指導。
2.突出思想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課堂德育目標落實任務,挖掘教材隱含的德育內容,實施“課堂育人三分鐘”,推動我校“課程思政”建設。思政組加強教研,打造思政“金課”和示范課例。
3.賦能課堂改革,凝練教育智慧。鼓勵教師關注“三大革命”等教學改革浪潮,更新思維,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更新能力,更新方法,更新心態,凝練教育智慧,提煉優秀做法,升華教學經驗。本學期,準備開展“優秀教學法”評選活動,鼓勵創新、鼓勵實效,機制多樣化、內容豐富化,允許個人、團隊、組室等多維度參與,采用賦能式教育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4.探索分層教學,實施個性化指導。本著“為學生一生奠基”的辦學理念,主動應對高?!皬娀媱潯?,在初中階段適當延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繼續探索分層教學,以提優、擴質、扶困為目標,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以增加教師的備課量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5.“除”去形式,樹牢處室辦實事工作作風
教導處從管理工作的細節入手,本著“管理上一線,服務系師生”的原則,明確工作步驟及責任人,踐行清單管理、責任到人,使工作能夠找的對人、干的明白、做的圓滿。提升管理服務能力,積極回應師生關切,解決師生實際困難,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傳承高效樸實的組室文化,同心同德,礪言礪行,突出服務意識和責任擔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