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青島實驗初級中學以“人本立校,快樂育才”為辦學宗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青島市“十個一”行動,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普及和發展學校藝術教育為重點,深入推進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
把學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和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與創新意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設施設備基本情況
我校占地30余畝,現有36個教學班,學生總數1791人,現配備專用功能室6間。其中管樂教室1間,美術教室1間,舞蹈教室1間,綜合藝術教室3間,音美用品齊備,功能齊全,均配備液晶電腦、投影、音響等設備,并面向全體學生開放。因學校拆掉原音樂教室,在舊址上加蓋綜合樓,故現在學校無音樂上課用專用教室,有音樂、美術專用器材庫。教學用房不足、活動場地有限等問題尚待解決,各項設施和設備還有待加強。
二、藝術課程建設
我校歷來重視學生的藝術教育工作,按照國家標準開足開齊音美等藝術課程,同時利用學校選修課、社團活動等開展藝術素養的培養,形成了《笛聲飛揚》《城市印記—家鄉的建筑》《書法與篆刻》《龍飛鳳舞—中國龍鳳文化與美術》等一批優秀的學校課程,其中《城市印記—家鄉的建筑》榮獲青島市優秀學校課程。由于受課時限制,選修課程只能在初一、二級部展開,每周1課時。接下來將結合課后服務,嘗試展開多樣性的音樂、美術課程活動,增加學生參與度。
三、藝術教師配備
我校現有8名音樂、美術教師,按照課程計劃開設藝術課程的要求,從學歷看,藝術專業本科7人,研究生1人,學歷全部達標;從職稱看,中學高級職稱1人,一級職稱6人,師資配備合理。從專業看,4位美術教師都是美術教育專業,4位音樂教師:舞蹈1人,聲樂2人,器樂1人。蘇美榮老師、孫鳳杰老師是青島市學科委員會成員,蘇美榮老師是青島市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在藝術教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十分注重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方法科學、合理,教學手段多樣化,應用得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較好。學生能主動參與,成為學習的主體,獲得生動的審美體驗;全體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
四、藝術教學管理
學校建立校園藝術教育工作制度,有專門校級領導分管藝術教育工作;藝術教育納入學校長期發展規劃,學校年度工作計劃中也列入藝術教育的工作內容。同時,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成立體音美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校委會、家委會成員定期深入體音美課堂聽課,形成藝術教育科研和教改的良好風氣。
學校建立藝術活動的管理組織,由學生會、少先隊和音美教研組負責指導全校藝術教育活動,能較好地發揮學生干部在藝術教育活動中的作用。
五、藝術教育經費投入
學校重視加大對藝術教育經費的投入,多方籌措資金,爭取有力政策,不斷滿足藝術教學所需器材設備,為特色建設提供了物質保障。
六、課外藝術活動
我校現有校級藝術類社團3個,分別是合唱社團、舞蹈社團、管樂社團,平時利用課余時間,由我校藝術老師進行社團訓練,社團具有較高水平,在我校藝術活動展演中,展示良好的藝術素養,同時代表我校參加各類展演活動,均獲得良好的名次,贏得了社會贊譽。未解決我校存在的藝術類社團偏少的問題,我校結合新上的電子書法教室的契機,我校進一步開展書法社團、繪畫社團等藝術社團,增加學生參加率,給學生更多參與藝術活動的平臺。同時,今年我校還開設了漫畫社團、攝影社團、年畫社團等學生社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我校每年舉行藝術月活動,包含書法比賽、繪畫比賽、校園十大歌手等多項節目,經過歷時一個月的選拔,各班級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熏陶和積極性,選拔出來的優秀節目,會在藝術節匯演中進行演出。
七、校園文化藝術環境
我校每年充分開發和利用了藝術活動軟硬件資源,營造藝術化的校園環境。
一是積極營造藝術化校園環境,創設了充滿文化藝術韻味的校園,努力創設優美育人環境。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校藝術活動,創造條件,在“五四”、“國慶”等節假日前后認真開展“校園藝術節”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受到教育。
二是著重藝術特長的培養。鼓勵學生認真學習藝術,每位學生要有一項藝術特長。為了使每位學生具備一項藝術特長,我校在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教育的同時,組織了多個學生藝術社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為特長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和空間。同時,學校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藝術特長生,提高了學校藝術教育的質量,樹立了藝術榜樣。
通過藝術活動,鍛煉和培養了一批藝術特長生。一年來,我校學生在各級各類舉行的藝術競賽活動中,有多人獲得單項和團體項目獎勵。其中,有10名學生被2中、58中等重點高中錄取管樂特長生,還有被1中、39中藝術班錄取的多名學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