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發〔2020〕7號),依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具體要求,立足青島電子學校特色,整合課程資源與實踐活動資源,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通過勞動精神教育,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通過勞動實踐教育,培養學生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創新勞動教育模式,“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我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建立新穎高效的勞動教育體系。
統籌區域多樣化勞動教育資源,推動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豐富的教育資源、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機制,形成立體、開放的職業學校勞動教育體系。
二、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青島電子學校成立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并進行責任分工,實行“三到位”即:加強勞動教育工作,加強勞動教育管理,健全勞動教育保障制度,做到“四落實”即:勞動教育工作組織落實、勞動教育工作制度落實、勞動教育保證措施落實及勞動教育責任落實,宣傳到位、工作安排到位、督查指導到位。
領導小組
組 長:崔西展 孫 剛
工作小組
組 長:劉志臣
組 員:江展鵬 王秉國 李 洋
姜漢龍 張 帆 于晗玥
三、主要內容
(一)建立校本化勞動清單
建立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社會資源、以及利用好家長資源確定勞動項目,形成校本化勞動清單,推動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參加生產勞動。勞動課程內容的確定與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與其他學科有機滲透。
(二)拓展校內外勞動實踐教育場所
1)開展校內勞動
學校常規工作中要滲透勞動教育,組織學生做好值日,認真清掃校園,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開展結合學生實際的勞動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進行手工制作、室內裝飾、班務整理等實踐活動;開展“愛學校集體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砷_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在為集體、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培養責任感。
2)社會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現有空間、條件,開辟勞動實踐場地,廣泛設立校內值勤值日、衛生清掃、整理收納、綠化美化、幫廚幫餐等崗位,為學生提供勞動機會。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研學基地、志愿服務基地社區,結合學校“e米陽光”志愿服務隊發布任務,全校參與并填寫好實踐手冊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學雷鋒活動日”、“志愿者日”、“勞動節”、“元旦”、“春節”等節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勞動實踐活動,志愿者服務。
3)參與家務勞動
發揮學校家委會、家長學校作用,開展“親子同勞動”主題活動。將勞動教育納入“家長大講堂”內容,引導家長重視學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要求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養成做家務勞動的良好習慣。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涵蓋衛生清理、烹飪、手工、整理收納等日常家務勞動和生活技能的學習實踐,供學校參考。明確每天不少于30分鐘家務勞動的要求,確保學生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家務勞動在校內納入“有課程無課時”管理,校外由家長監督落實課時。學校(家委會)定期組織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學生家務勞動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三)勞動課程實施
1)課程目標
①打造學校辦學特色通過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打造新時代勞動教育全國品牌,給每一個學生成長找到出口,實現學生的全面主動發展,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勞育德、以勞促智、以勞健體、以勞樹美、以勞創新,提升學生勞動素養,點燃學生夢想的火焰,點亮學生的精彩人生,培養篤學日進、溫暖有力的世界中國人。
③調動家長資源,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通過家?;顒?、家校合作,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使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引導孩子進行勞動,培養孩子的勞動精神、意識與能力。
2)課程任務
①打造既有理想,又有實踐的特色勞動文化把勞動教育的價值融于師生的學習中,顯于師生的行動中,營造“勞動最光榮”的濃厚氛圍。
②立足豐富的地緣優勢,開發、構建沂蒙老區農村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③以勞動教育為途徑,打造既敬業又專業的特色師資,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④立足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創建勞動教育特色學校,促進學生全面自主發展。
3)課程設置與開設安排
①課程設置
建構起以勞動實踐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勞動核心素養為統領,連接學校、家庭、社會,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互融合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體系。
4)具體實施
通過“三課一月”的方式,推進課程實施。
①固定開課:將勞動課排進課程表,每年級每月一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高一側重通識性知識學習,高二側重勞動技能學習,高三側重職業技能學習。
②自主選課:每學期初,學生根據個人愛好自主選擇興趣社團加入。社團首先以“小先生制”的模式教授學生基本技能,隨后在活動課上,社團指導老師針對技能要點進行系統講解,并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生通過興趣社團體驗勞動教育,獲得職業啟蒙。
③必修課程: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完成志愿服務,校內勞動、校外實踐及家務勞動等內容。
④勞動月:每年三月為“勞動月”,通過校內外各類勞動體驗和勞動課程以及勞動實踐課程讓學生了解校園環境、明晰學校制度、感知校園文明、學會理解與尊重校園內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提升學生對各類職業勞動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職業觀,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形成健康的人格。
5)課程評價
①學生素養評價:
從勞動認知、勞動情感、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等五個方面進行評估。
青島電子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學生勞動核心素養評價表②課程實施評價:
制定《青島電子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方案的評價指標體系》,明確勞動教育課程評價的對應指標,根據評價結果,評估課程開發是否充分體現學校課程目標,是否具有開發的價值,是否需要調整和完善具體課程內容,開發的優先度等。
③具體評價措施:
“一冊”即勞動實踐記錄手冊。用照片記錄、用文字記錄、用音視頻記錄實踐活動,作為星級評定的主要依據。
“一袋”即動態生成的檔案袋。每個興趣社團建立等級評價標準,從1星到5星分別設定為不同的技能層級,作為職業技能養成評定的主要依據。
“兩評”即評選勞動達人和技能達人。設定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五個等級,頒發勞動之星徽章。每學期,根據星級評價成績,分別評選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勞動達人”和“技能達人”。
“三關注”即關注學生日常勞動行為、階段性勞動素養和未來發展。建立健全畢業生信息跟蹤系統,研究初中勞動教育、職業啟蒙教育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建設性作用。
四、保障與措施
(一)組織保障:組建勞動教育工作委員會,成立綜合協調小組(學生處)、課程發展小組(教務處)、校內實踐活動小組(學生處)、教師發展小組(教務處)、學生指導小組(團委)、實踐基地管理小組(團委),負責研究整體方案,制訂工作規劃,推進工作實施。
(二)制度保障:研究制定《青島電子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方案》《青島電子學校勞動課程開發實施方案》《青島電子學校勞動課程教案設計開發方案》等制度,形成勞動教育工作推進有效機制,確保勞動教育工作順暢開展。
(三)師資保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學校勞動課教師在年度考核、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待遇。聘請能工巧匠、勞動模范、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家長等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邀請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校指導,不斷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質量。
(四)資源保障:用好學校管理教學的環節,實施全景式育人;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整合勞動教育場所空間資源;將勞動教育與各學科融合,做好課內勞動賦能,形成“學校+家庭+社區+實踐基地+企業+社會”的協同保障機制。
(五)經費保障:學校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社會捐助、專項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建立勞動教育設備、器材、耗材補充機制。
(六)安全保障:建立完善勞動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勞動實踐活動安全風險評估,完善風險防控措施,強化勞動安全教育。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實施安全隱患日常巡查制度,及時排除勞動教育場所的安全隱患。購買校方責任險,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和法律服務機制。
(七)文化建設:將勞動習慣、勞動品質的養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家長大講堂”等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組織開展勞動成果展示、勞動技能競賽等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勞動氛圍。
青島電子學校
2023.4.18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