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學期學校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耕細作、求實求效、擴優提質、務本務根。秉持學校“‘干群·師生·校企’命運共同體”理念,以特色發展、精致管理、品質立校為統領,以“好教育、好學校、好校長、好教師、好學生”標準為導向,以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為路徑,以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為載體,在“普職一體化、產教一體化、中高職一體化、中外一體化”育人上下功夫,先行先試,善作善成,敢為有為,搶先領先,建設“小而精、專而強”的優質特色中等職業學校,為青島職業教育改革提供“華夏樣本” 。
一、塑造高素質的干部教師隊伍
1.師德為先,樹立風清氣正的良好校園生態。一是持續推進“四史”學習教育,切實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強化教師政治意識。二是以慶祝教師節為契機,選樹宣傳師德高、師風正、弘揚正能量的“四有”好老師典型,切實加強師德傳統教育、師德榜樣教育。三是依托師德教育活動月,持續推進“從嚴治教”作風整頓工作,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讓全體教職工始終葆有“三感”、“四有”、“五心”,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2.師能為本,持續提升干部教師綜合素質。一是加強培訓提升,注重崗位實踐,鼓勵改革創新,加強監督管理,建設“三化一型”干部隊伍,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管理有方的管理隊伍。二是強化教師“六種能力”建設,以“三教”改革攻堅行動為載體,將課程、教材、資源開發,課堂、教法、質量優化,管理、育人、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有機融合,鍛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不斷增強教師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以科研為引領,推進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構建班主任成長共同體,以市、校兩級班主任專業能力比武為抓手,系列化開展培訓、督評等工作,以團隊力量,促進德育隊伍高品質專業化建設。
二、優化機制,推動學校現代化建設
3.優化機制,全面推動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一是面向學校“最近發展”“最優發展”,秉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原則,高質量完成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的制定。二是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等法律法規,及時修訂學校章程,嚴格依法依章程規范治校。三是完成學校管理權限清單的新一輪修訂工作,堅持“三重一大”和涉及師生利益的事項嚴格按規定程序和規范流程執行。四是發揮校務委員會、三個議事會、師德學術委員會的治理效能,落實校務公開制度,健全民主監督機制。五是推進以“六個力”系統為依據的學校常態化管理機制,聚焦短板、靶向發力,向改革“最后一公里”要效益。六是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社會等多方參與的質量監管評價機制,高質量完成學校本年度質量報告。
4.找準目標,在三個“一體化”方面尋求突破。一是在普職一體化尋求突破。與66中建立工作專班,合作成立青島華夏普職融合育人教育集團,實現深度的課程共建和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多元選擇、多路徑發展的課程方案,力爭打造普職融通的樣板案例。二是在中高職一體化尋求突破。依托6個班240人的五年貫通規模,探索在理工大學或者與產教融合示范企業共建校區,充分發揮貫通培養對校企合作、教師發展的有利因素,探討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新模式。三是在校企一體化尋求突破。擬與青島海創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中廣協、青島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青島環灣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特色產業園有限公司、青島深度傳媒有限公司及駐園電商企業聯合共建“青島市電子商務生產性實訓教學基地”。探索運用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方式,實施集生產性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運營策略。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5.課題研究,引領德育隊伍育人質量。一是著力抓好師德師風建設,以“講政治、強修養、立師德、扛責任”為目標,引領老師們做“大先生”“筑夢人”“系扣人”“引路人”,增強育人擔當。二是深入推進四項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匯總研究成果,為德育新發展賦能。三是以市級、國家級中職班主任業務能力比賽為抓手,推進班主任專業成長共同體建設和梯隊建設,有效發揮青島市李耘心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用,系列化開展培訓、督評等班主任建設工作,打造專業強、能力強、合作強的“三強”德育隊伍。四是進一步修訂、完善、健全全員育人專項督導考核機制,深化“華夏紅·全員牽手導師制”工作要求,完成學生自主選擇導師工作,進一步明確導師工作職責和規范,提升全員育人成效。五是深化德育課程、學科育德和德育實踐三元組合體建設,進一步修訂、完善《青島華夏職業學校德育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深化《青島華夏職業學校主題教育指導教程》的使用,發揮其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堅定“中國底色”的筑基工程建設。
6.實踐創新,激發規范養成教育穩定發展。一是推進“三化”特色管理(規范化德育制度,寫實化德育過程,數據化德育內容),積極踐行“十個好習慣”,依托德育目標分層考核與評價,狠抓細節教育,使學生出言有訓,行之有范,促進習慣養成。二是建立校規校紀執行委員會,制定學校懲戒管理辦法,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突出手機管理、吸煙治理、預防校園欺凌等重難點項目,細化管理,創新辦法,強化措施,疏堵結合,守底線求突破。三是深化“雙元耦合”班級建設,以最美班級活動推進班級文化建設,以唱響班級活動推進班級輿論建設,發揮集體教育作用,促進學生、班級同發展共進步。四是構建儀式教育長效機制,持續開展以“我們的節日”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深化誠信文化教育和禮儀教育,規范開展入學、升旗、誦讀、班會等教育活動,增強體驗感和文化感。五是實施宿舍建設質量提升行動,通過宿舍管理隊伍建設,開展宿舍文化建設評比活動,落實責任到位、督導到位、行動到位、效果到位,學期內評選最美宿舍、和諧宿舍,促進宿舍管理再上臺階。
7.理念先行,筑牢生命健康教育成長防線。一是進一步健全“節、賽、會、展、演”機制,實施“十加N”項目體系和“三雙”教育行動計劃,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健康教育模式,構建課內課外深度融合的美育體系,聚焦教會、勤練、常展,科學考核與評價,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建設,辦好運動會、藝術節,促進體育、美育工作落到實處。二是進一步推進“課程與活動并進、個體輔導與團隊輔導同步、個體跟蹤與全面摸排結合、校外專家與校內專兼教師共擔”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心理危機干預與轉介機制,開發《向陽生長》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通過簽約校外專業機構,開展專家坐診等特色活動,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三是進一步加強衛生健康教育,開發校本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健康教育講座,普及衛生應急知識與技能培訓。豐富勞動教育清單,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做好生態文明教育、勤儉節約、垃圾分類等教育,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四是進一步完善“課程+平臺”“活動+考核”的安全教育實施體系,建立安全教育臺帳,定期舉行各類應急演練,堅守安全底線。
8.三全育人,構建平臺多元、渠道暢通支撐體系。一是發揮家庭教育指導師的作用,繼續推行家長培訓學分制,規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三長”見面活動機制建設,繼續開展“我的家教故事”、優秀家長評選活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建設學校德育工作、學生發展的同盟軍。二是進一步完善“校內+校外”各元素多方聯動、網絡化協同育人體系建設,開展“名家進校園”教育行動,建立線上線下聯學聯動機制,豐富德育教育形式和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三是繼續推進社會育人聯盟建設,發揮青島市社會課堂平臺作用,充分利用社會育人資源,強化綜合實踐育人,積極開展研學實踐、志愿服務等綜合實踐教育。四是繼續推進學生自主管理建設,通過學生代表大會、學生議事會、學生校長助理選聘等,發揮學生在日常管理、秩序維護、專項治理等方面的自治、自管作用。
9.豐富形式,提升節慶文化和志愿服務育人效能。一是聚焦新中國成立72周年開展“向國旗敬禮”系列活動,將紅色資源與傳統節日活動有機融合,讓節日文化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精神文明建設。二是創新推進“華夏紅·黨團領雁”志愿服務,融合“寸草心”華夏職教義工四進服務和學雷鋒志愿活動,積極開展弘揚奉獻精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三是進一步拓展學生社團建設,結合學校專業特點,凝練社團文化內涵,助推校園文化建設。
四、推進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提質升級
10.強化管理,鞏固提升教學質量。一是加強教學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抓好教學計劃制定與落實,提高課堂管理效度,開展教學督評、反饋和整改工作,全面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二是以新增綜合高中班為契機,引領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學校各類不同學制學生的培養目標,對應尋求和實踐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三是綜合產業需要、職教高考、技能大賽和1+x考證等多方面對學生專業理論和技能的要求,合理調整專業課程設置,精選教學內容和模式方法,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四是狠抓3+4班、高考班的教學工作,特別是轉段和高考工作。五是推行技能社團活動與技能競賽常態化,積極準備和參與各級職業技能大賽。
11.改革創新,實施提質培優行動。一是加強專業標準建設,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二輪審議并編印成冊。二是根據教育局評審結果,適時啟動“領航計劃”“揚帆計劃”建設工程,深耕優質學校和精品專業群建設。三是持續推進“三教”提升行動,聚焦課堂教學優化,全面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專業教師“雙師型”水平。四是加強課程和教材等資源建設,推動各學科繼續探索優化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五是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持續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以“網利通”平臺試點為載體,推動建設學校信息化資源庫,創新推動信息智能技術融入學校管理全過程。六是探索五年貫通培養班級后兩年的教育教學實施。七是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改革創新,因地制宜實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動式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思政水平提高,開展優秀課程思政案例評選。八是發揮職業學校優勢,科學落實勞動教育進課程、進課堂,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勞動能力和勞動品質。
12.深化合作,豐富校企合作育人內涵。一是積極對接校內合作企業,在總結前期合作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查尋不足,校企聯合豐富合作育人內涵,探索以實戰項目為依托的工學融合育人模式。二是以新建服裝陳列展示實訓室、1+x證書培訓考核實訓室的使用為契機,與合作企業聯合優化專業課程,強化專業技能的教學培訓,提升專業建設品質。本學期爭取承辦市教育局1+x工作現場會。三是推進與青島市跨境電商協會合作共建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四是完善產學研用的協作對話機制,推進行業企業全過程參與職業教育,將名師名匠進校園落到實處,辦出成果形成特色。
五、提升招生就業和社會培訓效度
13.保障招生,夯實中職教育的基礎性地位。一是精準完成2021年新生各項錄取信息核對的收尾工作,及時總結招生經驗及教訓。二是創新陽光招生宣傳的途徑及平臺,做好2022年招生形勢研判及規劃。
14.服務發展,扎實推進實習就業工作。一是定期召開校企合作對接會,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保障學生實習安全和權益。二是加大實習就業指導工作力度,提升實習班主任專業化水平。三是繼續抓好跟崗、頂崗實習精細化管理,強化實習教學工作,推行“見習實習課題制”,健全實習評價體系。四是做好首批五年貫通培養學生實習就業工作,加強畢業生跟蹤信息化建設,籌建就業實習信息平臺,實現實習就業創業供需對接,提高畢業生滿意度。五是加大優秀畢業生的選樹及宣傳力度,借助校友會平臺,辦好“華夏紅·校友講堂”,挖掘歷屆畢業生資源反哺學校教育。
15.創新模式,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社會能力。一是拓寬與青島市人社局、市檔案學會、中國海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智能化考試服務(ATA)、市衛健委等部門的合作途徑,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社會能力。二是根據青島市教育局等4部門《關于在職業院校中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豐富形式,拓寬渠道,嘗試開展退役軍人、勞動力轉移、創新創業與產業服務、教師繼續教育、職業技能與資格、中小學生職業啟蒙和體驗教育等職業培訓,優化提升學校職業培訓功能,助力地方就業創業工作。三是以華夏茂通產教學院市級混合所有制項目為核心,探索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新模式,打造“校、企、行”合作辦學命運共同體。四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境外院校聯系,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五是進一步加深與韓國、日本、德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建立交流機制,探索在現代商務與藝術服務領域實現國際交流的方法、途徑,提高學校專業群國際化建設水平,努力實現國際辦學的新突破。
六、增強學校高質量發展保障水平
16.三個“著力”,開拓學校文化建設新局面。一是著力打造“華夏紅”校園文化品牌,堅持“六性三統一”的基本原則,遵照“規范+特色”的要求,完善《青島華夏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提升“一校一案”》,爭創青島市校園文化示范校。二是著力強化宣傳工作“旗幟”“標桿”作用,嚴守意識形態安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黨史學習教育等重大主題,奏響開啟現代化征程的“最強音”;聚焦重點工作,傳播華夏聲音;聚焦隊伍融通,深化“各部門+校園記者+班級通訊員”宣傳隊伍建設,服務學校發展;聚焦媒體融合,用好“四全媒體”平臺,傳播教育好聲音、講好教育好故事、樹立教育好典型。三是著力打造“華夏紅”特色文化品牌,常態化開展校園開放、職業體驗、公益宣傳、便民服務、職教成果展示等宣傳展示及服務活動,提升學校影響力和美譽度。
17.五個維度,營造學校安全穩定發展環境。一是落實學校主要負責人是學校安全第一責任人,安全工作組織領導到位。二是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山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青島市學校安全管理辦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覆蓋全體教職工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到位。三是落實學校安全工作“三防”和“三支隊伍”建設要求,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到位。四是推行管理網絡化,職責協議化、流程規范化、過程信息化、教育課程化,演練常態化,培訓專業化,宣傳專題化。五是做好“四個落實”,即落實好學校安保項目招投標工作,落實好校園周邊綜合治理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落實好“1530”安全教育制度,落實特異學生篩查制度和預防溺水、校園欺凌防治工作機制。
18.質量為本,推進后勤服務制度化、規范化、高效化。一是加強財務管理,制定《青島華夏職業學校資金預算管理制度》,準確做好學校年度預算和收支計劃并嚴格執行,全面做好年終決算工作;加強過程管理,嚴格財務制度,嚴格報銷手續,嚴格財產管理,做到財務管理科學化,核算規范化。二是按照制度健全、職責明確、賬務規范、票據齊全的要求,做好學校資產過程管理,登記造冊做到賬賬相符、賬物相符。三是健全基建維修制度,做好學校2021年維修項目驗收及2022年暑假維修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四是高質量推進學校食堂自營管理工作,明確崗位工作職責,落實崗位責任,修訂完善學校食堂管理制度,嚴格把好食品衛生關,重視和加強飲食衛生工作臺帳,加強食堂工作各環節的管理與監督,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實現食品采購全過程監管,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食堂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安全意識。
19.慎終如始,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學校改革發展,用好《疫情防控手冊》,壓實責任,建立疫情防控措施動態調控機制,堅持工作組制度、定期督查制度,落實“四早”“五有”措施,做好風險評估研判,強化健康風險提示和校園管控,全鏈條落實疫情防控制度。創新健康教育機制,完善校園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做好秋季傳染病防控工作,用好山東省疫情防控平臺和青島市學生健康監測信息平臺。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
青島華夏職業學校
2021年8月30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