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干群·師生·校企’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以“為學生終身職業素養發展奠基”為辦學目標,弘揚不干則已,干則一流的華夏精神,緊緊圍繞《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貫徹教育部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持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11項重點任務、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青島市教育局績效考核目標,制定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加強舉辦五年制高職能力建設,創建重貢獻重業績評價機制,推進“職普、中高、產教、職繼”四個一體化建設,提升關鍵辦學能力,爭創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優質中職學校與優質專業。
一、舉旗定向,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1.堅持黨建領航。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突出抓好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深化“第一議題”制度,持續鞏固和深化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深入落實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推動學校黨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規范運行。構建“黨員領雁鑄師魂”華夏紅·黨建品牌矩陣,高質量開展黨支部換屆工作,推動支部、黨小組品牌內涵式發展,夯實黨支部強基固本基礎。深化“1+2+N”區域化黨建共建,增強機關、學校、社區黨建結對共建實效,抓好黨建典型培育,不斷提升“一校一品”黨建品牌生命力和影響力。
2.強化學習貫徹。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分層次全覆蓋抓實精神學習貫徹落實。學校領導班子走在前、作表率,帶頭做好黨課宣講,密切指導聯系支部。抓實全會精神宣講,分層組織專題學習培訓,全體黨員開展集中學習與研討,深化學思踐悟、堅定理想信念。通過校本教研活動、課程思政優秀課例展示、邀請專家講座等方式推動全會精神元素融入學科教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抓實隊伍建設。深化干部“六深入”制度,突出精致管理、擔當協作、實干實績,以干部導學與評議、分類專題培訓、青年讀書會等為載體加強干部隊伍梯隊建設,做實做細管理監督,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以干部能力提升推動學校治理效能的高質量發展。實施暖心工程,深入開展“校長關愛教師,教師關愛學生”活動,構建和諧溫馨舒適的辦公氛圍。
4. 深化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壓實壓緊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一崗雙責”。加強“第一種形態”運用,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廉潔談話”等,推動黨員廉政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一體推進各部門開展特色師生廉潔教育活動,按期調度實施情況,深化廉潔文化建設,全力爭創首批“清廉校園”。健全輿情監測、報告、處置機制,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守牢校園意識形態陣地。
二、推進制度建設,打造治理能力現代化
5.完善治理機制建設。建立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持續修訂《內控管理建設任務清單》,完善學校《制度匯編》《管理權限清單》,制定形成部門工作體系機制。積極爭創全國依法治校示范校,探索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常態化工作機制,開展“學憲法講憲法活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月活動”,聘請律師、法治副校長到校開展法治講座、法治副校長進校園等活動,組織開發“以案釋法”法育通識課程。持續用好“教育直通車”“華夏紅·答案”一站式學生事務中心及“校長信箱”,暢通溝通渠道,不斷提升師生滿意度。
6.辦好校慶慶典活動。舉辦以“三秩春秋綻芳華,與時偕行立潮頭”為主題青島華夏職業學校(青島華夏職業教育中心)成立30周年暨山東省青島第十八中學建校68周年慶典活動,全面回顧學校發展歷程、總結辦學經驗,展示教育成果。組織校友聯絡活動,增強校友與學校的情感紐帶。講好華夏好故事,樹立華夏好典型。強化“兩微一網二平臺”建設管理,加強與主流媒體對接,提質新媒體宣傳水平,不斷提升“華夏紅”宣傳效能,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7.強化督導和引領作用。進一步推進高質量發展與研究中心(督導室)建設,完善工作制度和規程。聚焦學校中心工作,圍繞主題,把握主線,服務大局,遵循兜底線、保穩定、促發展的原則,建立學期工作落實臺賬、重點工作督辦臺賬、聯合辦公專項臺賬,重視細節、標準、流程等的反饋與調整,實現持續改進和優化,推進學校工作高質量發展。全面參與以績效考核為重點的各級迎檢、校慶、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師生大賽、綜合素養評價等工作,創新思路,突出特色,在謀辦法、提對策、出精品上做深研究、做細服務、做優轉化,推動學校改革創新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三、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8.加強師德師風培養。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教師培養的必修課和重要任務,落實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劉翔行動,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堅持師德違規“零容忍”。開展第40個教師節慶祝活動,通過教師禮遇、選樹典型、師德第一課等形式提升教師獲得感,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9.推進教師培訓及雙師認定。圍繞提升教師學科能力、學科素養、教書育人能力,優化校本培訓和國培省培和資源配置,營造教育家成長的良好環境。制定教師培訓和個人成長檔案,堅持問題導向,制定符合專業發展和教師需求的個性化校本培訓,強化培訓轉化效度。規范落實《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依托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加強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相互兼職,做好教師掛職實踐推進和備案工作,提升雙師型教師認定等級比例。
10.鍛造團隊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金專、金課、金師、金地、金教材”五金建設為驅動,聚焦國家級教師創新團隊指標,制定校級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規劃,建立項目化師能提升管理模式,在課程、課題、技能競賽、高考教學、五年制高職等項目實行團隊目標責任管理。加強尖兵教師、優秀技能輔導教師培育和引進力度,培育市級、省級教學團隊和名師工作室。培育2-3支市賽教學能力參賽隊伍,做好規劃、培訓,力爭在教學能力大賽和思政教學能力大賽取得新突破。創建重貢獻重業績評價機制,營造重擔當重協作的工作氛圍,評選學校突出貢獻獎、工作創新獎。
四、突出立德樹人,深化德育管理工作成效
1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制定《學校學生綜合素養評價實施方案》,形成綜合評價長效機制。優化《班級量化考核辦法》《班主任督評管理辦法》《優秀班集體、優秀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評選辦法》等德育管理制度。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中小學生守則》為指導,依托德育目標分層考核與評價,引導學生遵循學校《一日常規》,狠抓細節教育,促進習慣養成。完善 “六位一體”自主德育體系,梳理“自信、負責、成功”自主德育模式,完善“信責達遠”德育品牌。
12.全面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發揮市級和校級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用,開展班主任系統培訓,打造專業強、能力強、合作強的“三強”德育隊伍。組建班主任能力大賽指導團隊,評選年度優秀班主任,組織第二屆班主任節。深化“華夏紅·全員牽手導師制”工作,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做好全員家訪工作。完善學生干部推薦、選拔、培養機制,探索“學長制”管理模式,開展校級“優秀學生干部”評選工作。組織學生座談會和議事會,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細化處室責任分工,深化“嚴管厚愛”的處室品牌建設。
13.貫通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用好《陪伴成長——青島市中小學生家長手冊》,辦好家庭教育指導課程,規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三長”見面活動,做好家長駐校、2024級家長委員會的組建和校級家長委員會換屆工作,提高家長滿意度。開展“名家進校園”“工匠精神”教育行動,豐富德育教育形式和內容,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質。推進社會育人聯盟建設,發揮青島市社會課堂平臺作用。
14.持續打造“十個一”項目品牌。修訂《青島華夏職業學校落實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青島華夏職業學校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四進四融入”方案》,融合學校“三雙”教育行動計劃,推進學校“十+N”項目實施體系建設,讓“十個一”項目走進課程、走進家庭、走進社區、走進評價,緊抓“十個一”項目的全過程落實,打造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十個一”育人品牌。打造合唱、健美操、籃球、田徑等特色項目,完善專家、項目和基地等資源庫建設,開展“十個一”項目評比、展示活動,爭創青島市“十個一”項目示范學校。
15.激活德育主題教育引擎。完善“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題、每生一社團”德育模式建設,學習宣傳《愛國主義教育法》,進行新生國防教育工作。開展“強國復興有我”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和“技能成才,強國有我”系列教育活動。開展“標準化”教室、最美班級建設評比以及“和諧宿舍”“星級宿舍”“內務標兵”評選活動。修訂《學生體質健康提升實施方案》,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獎勵機制,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實施“每天鍛煉2小時”要求,確保學生體質檢測合格率100%,優秀率不低于10%,優良率達到52%。修訂《學生藝術素質成長手冊》,提升青島市美育特色學校建設。做好學生藝術、體育素質測評和市級、國家級平臺數據上報。組織學校秋季田徑運動會、校園藝術節,組隊參加市級體育“十項聯賽”和第34屆中小學藝術節競賽和展演。推進全國籃球特色學校、青島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青島市合唱團建設工作,打造校園乒乓球特色項目。
16.創新勞動教育新模式。將“志愿服務勞動周”打造成學校特色品牌,探索“項目式學習+勞動實踐”模式,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做好志愿服務勞動周優秀班級、學生“勞動小能手”評選。深化“華夏技藝工坊”項目內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打造“一生一技,一生無憂”的勞動技藝品牌。統籌學校衛生工作,抓好常規衛生教育,分區域劃分衛生區,責任落實到班級、保潔員;分時段加強衛生巡視,責任落實到班級、衛生部、衛生室教師、保潔主管,構建學校“大衛生”格局。
17.筑牢學生身心健康基石。推進學生健康體檢、心肺復蘇知識技能培訓、AED使用培訓、全校視力普查等工作,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依托山東省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學校建設,加強眼保健操、亮眼操管理,落實班級每月視力自測,近視率在上一年基礎上降低1%以上。落實好“間周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求,用好教學“資源庫”強化教學集備,常態化開展“校長聽評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工作。開展每學期1次全員心理篩查機制,推動建立全面預防、有效預警、及時干預、轉介暢通、全程管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18.爭創五四紅旗團委。依托“智慧團建”平臺加強對團支部的基層管理、科學考核,持續推動基層團組織規范化建設。規范落實積分入團制度,開展年度新團員發展工作,認真做好團員登記、注冊、統計工作。嚴格專題學習、組織生活、團員先進性評價、團員發展、對標定級、學社銜接六方面規范舉措,力爭學社銜接率達100%。規范管理學生社團,落實“一生一社團”,開展“社團巡禮”主題風采展示宣傳,發揮校園記者團、文明禮儀演示團、國韻古風民樂社等十佳校園明星社團引領效應,積極選拔參加青島市社團文化節,爭創青島市十佳優秀社團。結合教師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慶日,創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爭創2024年青島市中學生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五、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專業內涵發展
19.創新數智財商、數字藝術兩大專業群建設。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強化校企合作、推進“三教”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等措施,深化教育創新與提質增效并舉,重點圍繞會計事務、電子商務、動漫與游戲設計等優質特色專業,全力推進國家級優質專業建設。抓住省教育廳推進五年制高職教育的有利契機,以課程領導力建設為著力點,全面實施新一輪人培方案,建立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教學目標,確定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豐富完善學校特色課程如無人機、 中國技藝、食育課程等,評選校級優秀教學設計,承辦青島市“三說”展示活動,即校長說人培方案、主任說課程標準、教師說教學設計。
20.開展專業教學資源庫和新型教材建設。建設《直播帶貨全流程 》《 三維動畫(MAYA)》2門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質教材。財金、電商、動漫影像、藝術專業分別以省特色化專業驗收、省教學改革項目中期研究、中高制貫通培養和藝術類高考為抓手,著力大賽、課程、教學成果及專業實訓室綜合建設。中新國際班建設“雅思語言+專業特色”課程體系,探索一對一國際化多元升學和職業教育海外“班·墨學院”建設途徑。
21.完善教學質量督導和科研引領。針對課堂教學、實訓實踐、考試評價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制定指導性規范和預警機制,建立全過程、全方位人才培養質量反饋監控體系。落實教務巡查制度、教研集備反饋機制和干部聽評課制度,完善教學督評細則,定期開展教學工作分析會。建設華夏專家智庫,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師德與學術委員會、教材選用委員會等職能作用。推進科研引領,以青島市中職學校教改項目聯盟牽頭校為依托,培育教育科研成果及實踐轉化,規劃實施五年貫通教學管理綜合素養評價,加強模塊化、項目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研究,組織校級優秀教學方法評選。
22.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工作和青島市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與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為契機,做好《中職“大思政課”育人實踐路徑研究》課題結題,采取同課異構、示范課展示、案例教學、專題研討等形式,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建設思政教學創新團隊1 支,打造1到2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積極參加大中小一體化集體備課和經驗交流,組織校級課程思政優質課評選,積極申報市級教學設計課題和優秀教學設計,高水平做好青島市課程思政聯盟市級現場展示活動。
23.推進高考“團隊+目標+考核”機制。發揮智庫專家指導引領作用,在學情診斷、考綱研讀、學情分析、題庫建設等方面,舉辦縱向聯合教研和專業團隊教研,面向職普融通學生舉行系列學法指導講座。以青島市聯考成績為參照,實行目標管理,通過增值性評價考試檢測系統進行數字化智能評價,建立“一班一策、一生一案”畫像檔案。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按不同升學方向,實行動態分層培養。與66中、16中合力推進新型職普融通建設,組織職普融通綜合育人聯盟論壇活動,做好課程共建、資源共享三校聯席集備教研。制定高考任課教師考核獎勵辦法和高考優秀輔導教師評選辦法。爭取2025年本科達線率實現50%以上,新型職普融通本科達線實現70%以上,3+4中本貫通實現100%轉段。
24.提升技能教學和訓練水平。對接專業技能的行業需求標準,加大技能教學、實訓教學改革力度,做好專業技能普測及抽測工作,繼續實施各專業“1+X”技能證書制度。按照“項目管理、目標驅動、獎懲激勵、層遞發展”的原則,健全各級技能大賽項目、師資、隊伍、訓練、比賽、保障等機制建設,落實“一賽一課表,一賽一方案”,加大比賽項目標準研究和信息交流力度,做好技能大賽梯隊建設。全力籌備2024年省、市、國家三級技能大賽的備賽參賽工作,爭取承辦3-4項省市技能大賽,實現技能大賽成績穩中有升。
25.推進“金基地”縱深發展。完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運行管理機制,規范管委會職能,以校企雙元實戰項目打造 “興趣培育-技能強化-真崗實戰”三級進階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訓內容設計融入企業真實場景,利用實際生產項目、典型工作任務及工程實踐范例作為教學模塊的基石,構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模塊化組織的校企雙元實訓教學,完成1-2項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繼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人才培養體系,在會計事務、電子商務與動漫專業做好現代學徒制評估驗收、成果推廣以及新一輪的項目論證。探索高一年級企業專業實踐,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26.數字賦能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強化學校“數字化+”內涵建設,發揮青島市數字領航工作室引領作用,開展數字領航行動,夯實數字新基建、構建資源體系、打造數智大腦、建設可視化校園數字駕駛艙、創設數字化應用場景,實現助教、助學、助管、助評、助企。全面升級校園網絡,深度挖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青島教育e平臺等資源,構建數字化資源互聯融通機制,在會計專業、公共基礎課中建設2-3門數字課程。開展智慧教研,運用希沃+、云機房錄播系統、開展“云教研”“云集備”,探索運用AIGC技術輔助進行教學設計、個性化學習,提升師生數字素養。發揮電子圖書館效能,開展“悅享閱讀,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爭創青島市智慧校園建設應用示范校和全國信息化標桿校。
六、聚焦關鍵環節,做好招生實習與社會培訓工作
27.科學規劃2025招生工作。做好新生信息核對,復盤2024年招生工作,深度解析招生數據,比對近幾年數據,把握學校生源變化情況,形成客觀數據+主觀動因的2024招生調研報告,為 2025 年招生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開好2024年招生總結會。按照市教育局統一規劃部署,加強與貫通培養高校對接,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產業集群確定招生專業與規模,制定2025 年招生計劃。做好各專業招生宣傳素材的策劃和積累,儲備專業介紹微視頻。
28.拓展實習就業企業資源。發揮學校財金專業硬核實力,將數智財金產業學院打造成為青島市職業教育示范性產業學院。持續推進“校園就享家”微就業各輻射功能落地,推進就業創業政策“三進活動”,積極引入人社技能培訓為學生發展增值賦能,跟蹤培養創業就業典型代表。政行企校多方聯動成立“工匠學院”,聘請優質企業、行業大咖參與五年制創業就業能力培養,開拓實習就業資源崗位儲備庫,建立實習就業優質孵化基地。學校嚴格依據《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做好實習單位篩選對接、實習生崗前培訓,簽訂實習三方協議,制訂實習教學方案。完善實習班主任督評考核辦法,做好實習生的家校溝通,以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為抓手,精細實習生日常管理、實習考核等工作。建立實習管理臺賬,暢通實習生求助訴求通道,嚴格落實實習安全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加強實習安全教育,及時做好實習學生國家、省、市三級實習、就業管理平臺,做好 2024 屆畢業生實習就業跟蹤服務,提升畢業生滿意度。
29. “政行校企社”五方聯動賦能學校服務社會能力。聯合校內校外資源,創新成人繼續教育招生宣傳形式,加強與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的深度合作,拓增繼續教育專業目錄,提升專業性和吸引力。抓實市職業教育參與老年教育示范點建設工作,持續與青島開放大學、市北區社區教育學院合作,開展舞蹈、老年模特、書法、PS等老年教育課程。結合學校專業特色,深化社會培訓廣度和深度,探索英語雅思、動漫、攝影攝像、檔案等培訓。規范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培訓,優化線上平臺模塊,提升培訓服務品質,爭創青島市優秀教育基地。通過睿師匯、師教園等平臺打造教師個性化教育培訓項目。與市人社局對接,探索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做好市人社局考試中心、ATA公司、市稅務局等各級各類考試。做好專修學院常規管理,擬定工作計劃,做好審計、年檢、年報、迎檢和人事等相關事宜。
七、加強基礎建設,提升學校高質量發展保障水平
30.構建高品質校園文化體系。積淀“正氣、靈氣、大氣”的校園文化底蘊,以“為學生終身職業素養發展奠基”為辦學目標,踐行“和合共生,守正創新”的發展理念,突出“三精三美”育人方向,完善“華夏紅”校園文化品牌。
31.預防為主創設平安校園。健全學校安全工作責任機制,更新和完善學校安全工作制度、應急預案。修訂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清單,簽訂崗位安全責任書。完善校園安全雙重預防體系,利用“校園安全巡檢小程序”高效排查隱患,及時整改。深化安全教育,結合1530安全教育機制,深入開展校園網絡安全、消防安全、預防溺水、防校園欺凌和暴力等專項治理活動。落實每月一次應急逃生演練,提升應對能力。加強對學生生存教育的培訓,提高他們在面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時的自救互救能力。持續加強校園安全“三支隊伍”建設,加強安全員隊伍的日常巡視,通過專業培訓、實戰演練等方式,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為校園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32.精致管理優化后勤保障。將精致管理理念貫穿學校后勤保障工作,確保服務的高效性、規范性和滿意度。規范學校財務管理,做好項目事前調研論證和風險評估,做好資金的績效管理;做好學校2025年政府采購計劃填報工作,在采購工作中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法規。依托學校資產物聯網系統,實現學校資產智能化管理,提升資產使用率,把好資產入口關、使用關和出口關。加強校舍場地管理,追求精心維護,做到規范整潔、安全可靠,提升學校辦學硬件。嚴格執行《青島市中小學校校長配餐(食堂)管理十條措施》,切實做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學校食堂管理工作。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加強學生營養餐管理,嚴格落實學生餐營養標準,合理控制特色餐種類與數量。做好飲用水管理,保障飲用水衛生安全。
2024年9月2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