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學期教學工作以學校工作要點為指導,以教學工作全面提質培優為目標,扎實有效落實師能提升、管理精細、專業強專、高考提優、大賽突破等重點工作任務,為全力提升學校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一、教師隊伍堅持師能第一能源,建設高水平專業化創新型教師團隊
1.建立項目化師能提升管理模式。一是以層遞式各級各類教學成果項目為驅動,建立適配的項目建設團隊。包括各類優課、教學能力大賽、課題研究、教學改革實驗項目、教育教學成果等團隊。二是實行目標責任閉環管理,加強對各級各類競賽、評優標準的解讀學習,制定方案、清單,進行結果考核。打造三教改革、綜合育人、師能成長、團隊協作的融合型優質教學團隊,培優學科帶頭人、名師團隊。
2.抓實教師梯隊發展培養建設工程。一是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的層級設計,制定教師梯隊發展建設方案,整體規劃對新任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等的培養。二是采取“六力并舉”(借外力,激活力;聚合力,引內力;拼實力,展強力)培育模式,搭建名師培養學習調研、交流提升的平臺,完善培養機制,加速專業帶頭人的培養、青年教師的成長。三是充分發揮現有省、市級名師工作室、省技能創新平臺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帶動教師教學能力水平提升、特色化專業建設發展。
3.打造特色創新培訓平臺。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分類施策、服務教學、專題推進為策略,優化培訓內容、改進培訓形式,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素養的培育,加強對教師的國家職業標準、學科教學標準、學業評價標準等的培訓及考核。二是統籌安排國培、省培、市培、校培的各級培訓項目,強化培訓考核及成果轉化,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規范學分管理,按照平臺管理要求,定期上傳培訓計劃及培訓項目、準確登謄核對教師學分信息,及時督促教師完成的規定學分。
4.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水平。一是以課題研究為契機,做好各級各類課題研究工作。做好現有兩個市級“十四五”規劃課題的中期研究工作,加強結題指導,強化積累,為申報省級“十四五”規劃課題打好基礎。二是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實踐轉化與推廣工作。以課題研究為平臺,開展教育教育額改革,做好教育教學特色的梳理與提煉,高質量培育教育科研成果。年內每一位教師均要參與一項不同層級的課題研究,承擔并開發一門以上課程授課任務,開設一堂有改革創新示范意義的校內公開課,學年內開展教師團隊教學能力大賽,優化業績評價制度,與教育教學督評、評優評先、職稱職務晉升緊密掛鉤,形成“重能力提升、重價值認同、重業績貢獻”的教育價值氛圍。
5.培育內涵豐厚的“雙師”型教師團隊。一是對標國家、省、市“雙師”建設標準,依托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加強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雙向互動、相互兼職,引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二是通過校企共建專業建設方案、開展專業教學研究、社會服務,依托校企共建教師發展智庫,加強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雙向互動、相互兼職,引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全面落實提質擴優行動計劃
1.強化教育教學精致管理。一是完善“兩縱六橫”教學組織管理體系。以層級聯動,促教學監督。建設一支由集備組長、教研組長、教務主任組成的常規教學督評組,三級聯動嚴抓常規教學月督評考核,改進考核項目與方式,促教學規范。二是提升校本教研實效。積極開展校本集體教研、教研組專題教研,完善校本教研管理辦法、加強教研督評管理,以校本教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標準落地,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三是完善干部聯系教研組及聽評課制度。學校中層以上干部要深入課堂教學一線、深入學科教研組,進行聽評課、參與學科教研,對教師加強教學指導。全體任課教師也要積極開展聽課互評、進行教學反思,教師聽評課情況納入月考核。四是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做好共同體牽頭學校工作,構建教學資源共享體系,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組建教師團隊,積極準備思政教學能力大賽,力爭取得賽項突破;五是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開展“讀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師”名著研讀工作,組織師生參加省市語言文字類比賽,加強教師跨學科、跨專業教育能力的融合提升,推進教師到企業觀摩、調研、掛職學習。
2.力爭實現職教高考新突破。一是落實“團隊+目標+考核”的職教高考機制,3+4中本貫通培養推進“文化+技能”雙強雙優計劃,普職融通實施好分流培養、分層教學,實施任課教師包干培養,落實高考教師考核管理辦法;二是深入推進新型職普融通建設,與66中、16中合作做好普職學籍互轉、課程共建、資源共享的育人范式,繼續組織職普融通綜合育人聯盟論壇活動;三是推進國際合作辦學,引進外語課程及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做好中外合作辦學預科準備,拓寬升學新路徑,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發展。爭取2024年本科達線率超過省平均升本率35%以上,3+4專業課實現100%轉段。
3.技能大賽管理精耕細做。一是對接專業技能的行業需求標準,加大技能教學、實訓教學改革力度,全面修訂并實施《青島華夏職業學校專業技能達標手冊》。繼續深化各專業“1+X”技能證書和專項技能考評工作。二是按照“項目管理、目標驅動、獎懲激勵、層遞發展”的原則,健全各級技能大賽項目、師資、隊伍、訓練、比賽、保障等機制建設,做好一賽一課表,一賽一方案,加大比賽項目標準研究和信息交流力度,做好技能大賽梯隊建設。三是建立“技能大賽動態資源庫”,精準確定目標,全力籌備2023年青島市技能大賽,積極爭取承辦3-4項省市技能大賽,實現技能大賽成績穩中有升。四是做好教學能力大賽、思政教學能力大賽隊伍建設和參賽工作,爭取全國大賽新突破。全力提高技能比賽成績。
4.體育藝術檢測錨定“雙優”常抓不懈。一是落實一天一節體育活動課,將學生的體制健康檢測評價發展質量形成數據鏈,建立一生一檔提高臺賬,將優秀率、合格率臨界點的學生、項目列為提高的重點,將主觀能動性弱、體質弱的學生作為難點攻破。二是利用運動會、特色籃球項目,為學生發力的動員令,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同作用,將學生體質提高作為家校雙方的共同愿景。三是藝術教學以賽促發展,借助市省級合唱比賽、行進管樂比賽,校園藝術節等活動,營造愛黨愛國校園政治生態,提升學生對藝術的向往和追求,催發學生內生動力。
三、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全面推進特色化專業建設
1.科學精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專業職業能力分析,落實新課標,規范專業建設和教學實施。專業教研組依托專業調研報告成果,定位專業對標崗位或工作領域,梳理專業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形成符合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培養目標,科學、規范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2.深入推進財會金融專業群特色化建設。會計事務專業以山東省特色化專業建設項目標準為建設發展綱領,以產業學院建設、校企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為主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區域會計人才需求,校企共研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緊密結合新業態新技術,共建高水平校內外實訓基地;規劃遞進課程資源建設、教學改革項目,共建在線課程資源并為下一步省級在線課程遴選奠定基礎。五年貫通培養班級合力規劃大專課程,實行訂單培養,推行企業培養雙選擇,優化企業課程教學內容、模式和方法,加快中高職一體化建設進程,探索形成五年貫通班級后兩年工學結合的教育教學實施方案。金融事務專業重點打開16中新型職普融通建設的開篇之局。
3.商貿專業對標省特色專業建設促高質量發展。商貿專業對標山東省特色專業建設條件,規劃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高質量發展。以青島市十四五重點課題《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校企雙元育人模式的實戰研究》為引領,建設新媒體電商實訓中心, 培育市域產教融合共同體和電商教學創新團隊,努力爭創電子商務專業省級特色化專業。與66中合作新型普職融通,借助雙方教師團隊優勢對接職教高考,共謀學生學歷發展新出路。師資力量匹配以“項目+特色”統籌協調,讓項目包干,讓特色出彩,將專業做強、做大,讓老師出頭、出彩。
4.打造時尚藝術專業緊密型產教融合中心。動漫、數媒、服裝藝術類專業統籌政、校、企、行等多方面優質資源,創新與拓寬現代時尚文化專業辦學之路,打造動漫美術設計制作、時尚表演與傳播、服裝陳列設計等時尚藝術專業緊密型產教融合中心,為打造省級特色化專業不斷夯實建設基礎。
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學徒人才培養體系,在會計事務、電子商務與動漫專業做好學徒制試點、評估驗收和成果推廣,深化校企雙元實戰育人項目,以“未來工匠培養試點項目”為平臺,實現年度120人的學徒培養目標,力爭立項山東省教學改革實驗項目
四、規范教務處管理,提高處務工作效能
1.教務常規工作精細化。優化日常課程管理,充分應用好新建的智慧校園平臺,依據教學計劃合理排課,處理好每月調課、代課等情況。建立全體一線教師學期調課量化記錄表,為工作量納入全年考核做好基礎數據的真實記錄。規范校內考試管理,組織好本學期的補考、期中考核及期末會考等工作。規范組織上級安排的各級各項監考任務。做好相關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工作。
2.功能實訓室管理進一步細化。確定實訓室管理老師管理職責,制定實訓室管理細則,建立檢查記錄機制,建立完備的管理臺賬,責任到人、到班。管理過程有標準、有記錄、有落實。定期周統計,月通報,提高實訓室管理水平、使用效率。
3.圖書管理進一步上層次。建設電子圖書館,開展“讀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師”名著研讀工作,加強教材管理,嚴把教材入口關、嚴格規范教材選用辦法、教材征訂流程,做好春季教材征訂工作。進一步完善圖書管理各項制度,提高圖書借閱實效。
4.持續推進信息化智慧校園建設。對接處室需求,與開發企業協同不斷完善“智慧華夏”服務號的功能,實現移動客戶端工作流,促進學校的數字化管理流程再造。
5.安全檢查工作形成常態化。加強對《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青島市學校安全管理辦法》、《青島市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工作管理機制》的學習、落實、有效履責。各功能實訓室加強對人、財、物的管理,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及輿情監控,做到設施設備日查日檢,有效杜絕安全隱患。嚴格落實課堂教學安全負責制,加強體育、實訓等各類課的安全教育管理,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
教務處
2023年8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