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探索職教集團實體化運作, 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1.創建國家級示范職教集團。 學校是青島市旅游服務產業教育集團的牽頭學校, 成立了具有法人資質的青島市旅游服務產業教育促進會。集團建有 30 余人的專家智庫, 制定了 10 余門省市級專業課教學指導方案和課程標準, 研發出版研學旅行教材。 開展《職業教育集團實體化運作模式研究》 青島市教育科學“十四五” 規劃課題研究。 職教集團案例入選《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典型案例匯編》。 開展了 145 人次的青島市教師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工作。 圍繞研學旅行新業態,發揮專業優勢, 為各中小學定制研學方案, 承辦了膠南一中、 青島中學等學校的研學旅行服務。 與青島旅行社協會共同開展“云上話青島”系列活動, 深化校企共融互動, 助推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數字化改造。積極聯系青島市區域內的博物館等文化旅游場館, 開辟研學基地, 并組織教師參與研發研學旅行課程, 開發的《旅游詩詞文化》 上線中國大學慕課愛課程網站。 建設優化網絡課程平臺, 開發上傳精品課程 60多門, 網絡線上培訓人數達萬人, 促進了教育鏈與產業鏈的高度融合,提升了職教集團內生發展動力。2.做好社會培訓服務。 學校發揮自身專業辦學優勢, 將社會培訓作為促進產教融合和教師發展的催化劑, 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雙輪驅動,打造青島市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和社會需求的高平臺。 面向社會開展企業職工、 退役軍人、 老年教育、 中小學師生等培訓和社會服務, 年培訓 3000人次以上, 不斷完善社會體系。
2.一是學校立足辦學優勢和專業特色, 面向企業員工和社會公眾開展社會培訓和技能服務, 簽約為青島市退役軍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承訓機構, 做好面向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和適應性培訓,如開展導游證、 全媒體運營師和形象設計師等培訓, 支持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推動進入社會后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二是結合全民教育終身學習要求, 積極探索老年教育、 社區教育。學校被評為 2022 年度青島市“智慧助老” 示范服務陣地。 開展老年教育合作辦學, 學校簽約成為青島老年開放大學分校, 本學期開設咖啡與果茶制作、 手機攝影和時裝走秀三門課程。三是開展公益禮儀培訓和職教義工活動。 成立禮儀宣講團隊, 面向企事業、 中小學師生和社會開展開展了 3384 人次的公益禮儀培訓。成立“愛心之旅” 志愿服務團隊, 在青島各大旅游景點、 博物館等開展志愿服務。四是作為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飛地學校, 研發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職業體驗和勞動教育課程, 面向社會開展了《咖啡與果茶制作》云上職業體驗活動, 研發咖啡、 禮儀、 插花等 7 門職業體驗網絡課程,學習閱讀量超 3700 人次, 為全市中小學生的職業啟蒙、 職業體驗和勞動教育提供便利服務。五是落實校企合作育人, 2022 年 8 月 將與青島市旅行社協會合作開展研學旅行指導師“1+X”證書培訓。
3.完善培訓服務管理體制機制,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成立了培訓處,建立教師管理、 財務管理、 評價與考核等制度, 完善教師參與培訓的激勵政策。
二、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進一步加強財務和資產管理。 設立專人專崗監督財務工作, 嚴格執行公務支出、 重大活動支出、 專項經費管理、 資產采購、 財務內控等財會制度。 嚴格落實財務精細化預算管理新規, 全面加強對財務預算、 執行的監督和管理。
2.社會效益有待考評。 外部社會效益無從評估, 內部成員貢獻無法度量, 致使部分成員的實際參與度、 貢獻度較低, 成員動力不足, 無從監管。
3.依據青島市教育局等 4 部門《關于在職業院校中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 文件精神, 制定將收益用于獎勵性 績效工資發放、 辦學條件改善的制度辦法, 調動教師參與社會培訓的積極性, 加快形成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并重的辦學格局, 但目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瓶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