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學校的學生,必須明確職業定位,樹立職業理想,學會規劃人生。學校從學生入學開始,將生涯規劃教育、創業教育、職業教育系列化。幫助學生通過規劃職業生涯、筑夢職業校園、參與社會實踐、崗位實習等內容,從專業理論學習、專業技能訓練、職業素養培養等方面夯實基礎,保證了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實習,優質就業。為了使畢業生跟蹤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現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
組織機構
組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校長
成員:實習處主任、學管處主任、班主任老師、實習指導教師、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
1.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內容
⑴生涯設計課程。在一年級學生中,學校為學生開設生涯設計課程,結合班級文化建設,在任課教師、校友導師和班主任的幫助下,每個學生制定自己的生涯設計規劃,學校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生涯設計比賽,為學生提供規劃夢想、展示夢想的舞臺。
⑵入學教育。入學第一個月,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向校友導師行拜師禮,校友導師為學生正衣冠,講述職業著裝的要求和含義,引導學生審視未來的職業。學生進技能訓練教室的第一課,由專業課教師講述專業設備的使用流程和要求,幫助學生產生對未來職業的憧憬和尊重。
⑶特色家庭作業。結合學校課程學習,要求學生回家完成技能綜合訓練作業。如配合刀工訓練課程,每天切出一定數量的土豆絲、蘿卜絲;配合成本核算課程學習,要求學生參與家庭物品采購;在重大節慶日,要協助家長完成節日菜肴制作。每年寒假作業中,都要求學生利用專業知識,設計、制作年夜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濃厚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未了職業的認識和理解。
2.二年級創業教育。
⑴創業課程。在學校德育課程的基礎上,二年級開設創業設計教育課。邀請學校創業成功的畢業生回校授課,聘請行業專家授課。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完成個人的創業方案,并且在班級進行展示,學校組織創業設計答辯,學校邀請了共青團青島市委青年創業基地的專家參加評比并點評。
⑵創業實踐體驗——校園美食節。從1999年開始,學校每年組織高二學生開展校園美食節活動。各班學生在班主任、任課教師、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從店面設計、菜品設計、購置材料、加工制作、宣傳營銷、成本核算等方面精心組織、充分準備,按照不同的專業特點展示兩年的學習成果,受到家長和來賓的高度贊賞。也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⑶企業課程進課堂。在高二的第二個學期,學校安排企業課程進課堂。每年約有30家企業的師傅和管理經理走進課堂,講授有酒店特色的菜品制作方法和企業文化課程。
⑷社會實踐課程。學校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重點是到餐飲業的社會實踐。學生的社會實踐作業中,有企業制度比較、酒店功能區域劃分介紹、酒店特色餐品介紹、星級酒店客源統計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開始接觸餐飲行業,用不同的視角詮釋對專業的理解,有力地促進了校內專業課的學習。
3.三年級崗位實習教育。
⑴學校建立起了規范的實習就業工作體制和機制。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專門管理機構,對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運行進行規范管理,保證校外實習基地運行規范有序。學校先后制定了《實習指導教師職責及考核辦法》、《實習學生管理規定》、《聯合辦學協議》、《校企合作專家委員會章程》等一系列制度體系,保障運行機制。
⑵加強實習管理教師的培訓和提高。完善實習教學與組織管理隊伍建設,配備專職實習指導教師,每周召開實習班主任例會,每月在企業召開學生實習例會,形成一支有特色的實習管理隊伍。實習教師每周走訪實習生和企業,與企業經理和學生的師傅研究學生的學習,協調學生與企業和學校的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困難。
⑶優化常規管理,監控實習全過程。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習教學計劃。根據崗位要求,每位學生在實習前確定個人實習課題,由學生個人、實習單位和實習管理老師共同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階段性總結,實習結束前,在各實習單位進行課題論文畢業答辯,由企業專家、崗位師傅和學校配備的專門實習指導老師給學生評議,對實習目標的達標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和技能考核,提高和加強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使學生順利完成實習學習任務。
⑷畢業生追蹤。建立以畢業生崗位適應性、就業率、鞏固率、成才典型為主要內容的跟蹤調查制度,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方式及時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上崗適應情況,為學校的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定期反饋畢業生就業情況,為編寫符合學生特點的實習教學指導教材提供有效素材。開設就業指導課,采取多種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與服務,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⑸就業指導與服務。通過舉辦招聘會、搜集和發布網上就業信息、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及畢業生跟蹤調查信息網絡建設,建立本項工作的信息庫建立相對穩定的就業市場合作伙伴,組織和引導畢業生走向市場自主擇業,拓展了就業渠道、提升了學校聲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