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緊緊圍繞學校2023年工作要求,圍繞學校發展五年規劃年度目標任務,以“三教兩課”(教師、教材、教法,課程、課堂)改革為抓手,落實音樂專業特色化建設和課程思政實施等重點工作,有效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一、堅持教師為本,成就教師專業發展
1.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引導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做到“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爭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評選校級“最美教師”“教書育人楷模”“先進工作者”,大力選樹“身邊的榜樣”,發揮示范作用。嚴格師德考核,暢通監督渠道,建立完善師德失范行為通報警示制度和重大問題報告、懲處機制,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和長效化。
2.分層定標、分類培養,推進教師隊伍梯隊發展。深入開展教師全員閱讀工程,完善“一二三四”學習機制,推動每學期一本書、兩堂課、三篇文章、四次研討落地見效。完善新教師“雙導師”制,實施青年教師“一二三五工程”,評選新一批“青年成才獎”;完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工作,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搭平臺、建載體,一人一策,梯隊培養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名班主任;完善“藝校·大師季”教育品牌,邀請國內外藝術家、教育家開設大師課,引領專業建設,培育教學成果。
3.構建“四位一體”的課程模式。建立四類課程,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課程。一是基礎通修課程,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二是個性選修課程,物理、化學、生物、專業課程,古琴、馬頭琴、陶藝、陶笛、太極拳等特色課程;三是培優精修課程,根據個性特長和學業需要,開展小語種教學和專業強化教學;四是補弱研修課程,根據學習基礎,補短板,強弱項。
4.加強勞動教育。創新勞動教育形式,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實習實訓、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開展生活勞動、職業體驗勞動、專業實踐勞動等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搭建勞動實踐常態化載體,建設班級勞動實踐區等校內勞動場所;優化勞動類學生社團設置,升級改造快樂農場;分年級落實“家庭勞動教育清單”,家校聯合培養學生勞動習慣。
二、辦學模式改革,推進“四個辦學”
1.堅持特色辦學。建立完善“一體兩翼、三階遞進”的專業發展機制,圍繞“藝術+”,建設表演類、設計類兩大專業群,構建“基礎專業+骨干專業+特色專業”的專業體系;堅持專業特色化建設標準,打造音樂、舞蹈、人物形象設計、美術、學前教育專業;完成音樂表演專業特色化建設中期驗收;探索特色高中辦學模式。
2.堅持融合辦學。依托綜合高中試點,深化校內職普融通試點;與青島十七中,開展新型職普融通試點;在人物形象設計專業開展2023年度現代學徒制試點;在人物形象設計專業、音樂專業探索產教融合共同體和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完善馬頭琴制作工坊功能,探索中職藝術教育“產學研一體化”途徑,采取“課程滲透+社團活動+研學旅行”相結合的方式,促進黃河流域文化傳承。
3.堅持聯合辦學。加強與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市初中小學合作,擴大青島藝術教育集團朋友圈;積極發揮山東省中職教育音樂、舞蹈、美術教育聯盟作用,加強合作交流;積極爭取山東省職教學會藝術教育委員會落戶我校;依托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單位平臺,籌辦全國中職藝術學校校長論壇。
4.堅持開放辦學。與韓國南首爾大學開展人物形象設計專業3+4合作辦學項目;與國內高校合作,開設日語、韓語等多種留學語言選修課,為學生國際升學創造有利條件;舉辦第五屆“山海青緣——我的留學青島故事”主題活動,打造國際交流品牌;開展少兒舞蹈、音樂專業基礎課培訓、老年藝術培訓班,打造藝術教育終身培訓體系;有序開放學校各項專業設施,擴大社會服務;依托青島市中小學藝術教育指導中心,引領全市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打造精品文藝節目,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三、育人方式改革,聚焦高效課堂
1.規范教學常規。聚焦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后輔導、考試檢測,狠抓教學常規;堅持“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后反思”的工作法,以教案改革為抓手,強化集備教研;落實校長聽評課制度,堅持推門聽課制度;常態化開展教案、作業展覽評比,提升集體備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質量。
2.打造高效課堂。分專業分學科,研究基于藝術生特點的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習題課、理論課、技能課、實踐課等不同課型,打造高效課型范式;深入探討分層次目標教學、學案導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模塊化教學、情景教學,評選校級優秀教學法。
3.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修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高水平在線精品課程和數字化課程資源庫;評選校級精品教學案例;建立非高考班“實踐+比賽”、高考班“升學+比賽”教學體系,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定期開展教育教學成果展覽和評比。
4.加強教育科研。積極開展2021年度省、市“十四五”規劃課題結題和2023年度青島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的開題工作。推進承擔的山東省職業教育教改項目研究工作,做好中期驗收。以省、市、校三級教改實驗項目和課題研究工作,組織中期評比與驗收;制定學校年度科研課題與教改實驗項目指南,并進行遴選培育。
四、保障機制改革,聚焦數字賦能
1.深化數字化賦能教學改革。全面優化學校網絡,提升教學設施智能化,完善教學基礎設施,打造智慧教學新環境;圍繞教、學、管三個維度,構建智慧化教學全過程生態圈,探索理化生智能實驗模擬艙、教學評價模型、績效考核評價系統建設。
2.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落實《教師數字素養》標準,組織教師參加專題培訓,從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和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五個維度提高教師數字素養;培養信息化專家型干部和專家型學科教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