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廣大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學校重視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勞動技能的教育和培養,以多種形式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增強勞動光榮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為社會輸送品學兼優、身體強壯的合格人才。
一、制定勞動計劃
為切實搞好學生勞動教育,在每一個學期初,學校全體領導班子及全體級部主任參加的勞動教育專題會議。研究制定勞動教育計劃、方法、途徑,分析近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確定教育的重點,并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學計劃。
(一)工作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使他們“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二)工作原則
1.堅持思想引領。勞動教育既要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要通過勞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堅持有機融入。要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
3.堅持實際體驗。要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堅持適當適度。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度的勞動時間和強度,做好勞動保護,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三)工作保障
1.加強對勞動教育的組織領導。
2.加強勞動教育的經費投入和人員配備。
3.加強勞動教育基地和場所建設。
二、主要任務及開展情況
(一)課程的有機滲透。依據上級要求,開好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其他學科教育中有效滲透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美德、勞動技術的教育。要結合綜合實踐課有機的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在多個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
(二)開展校內勞動。學校常規工作中要滲透勞動教育,組織學生開展值日,認真做好校園及教室衛生保潔,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開展結合學生實際的勞動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進行手工制作、室內裝飾、班務整理等實踐活動;開展“愛學校集體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可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在為集體、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培養責任感。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讓學生負責教室、教學樓和宿舍的衛生清整,做到一日三掃,輪流值日、堅持小組承包制、個人責任制等。學校派專人對各班教室、寢室、衛生區進行檢查和學生互查相結合,成績記入班級量化綜合評定。
班級勞動教育課,每次一個班,由后勤部門安排勞動內容,班主任組織和帶領學生在校內開展衛生清整、搬運物品等力所能及的勞動項目,每一次,同學們都非常認真,效果很好,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三)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學雷鋒活動日”、“清明掃墓”、“志愿者日”、“勞動節”、“元旦”、“春節”等節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服務。結合農村實際,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幫助家長進行適當的農業生產勞動,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一定的生活勞動技能和勞動知識,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每個學年,在我校團委的帶領下,開展了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如:每年的雷鋒活動月,青年志愿者到要到敬老院慰問老人,進行文藝演出、與老人聊天,幫助老人擦玻璃、掃地、疊被子等。清明節掃墓,參與衛生城創建、上街擦拭護欄、衛生保潔、清理校園垃圾死角等。這些青年志愿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愛心,而且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鼓勵參與家務勞動。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結合重大節假日、寒暑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適量的安排家庭勞動作業(如洗碗、掃地、洗衣、整理房間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體會父母的辛苦,為父母分憂;鍛煉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增強勞動意識。
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校園文明建設,提高了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質,增強了青年人的責任感和奉獻意識以及愛家鄉、建家鄉、強家鄉的思想感情。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想素質、意志品質、集體觀念、勞動技能,為我校美麗校園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勞動實踐教育評價
學校教務科、學生科、團委建立健全學生勞動評價制度,評價內容包含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務勞動評價,形成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把具體的勞動情況和相關材料計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可作為評選“三好學生”、“模范團員”等榮譽的依據之一。
勞動實踐教育情況及時利用班會進行經驗、心得交流,展示勞動成果和勞動報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并制定下一步實施計劃。班主任在主題班會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在下一步勞動實踐中獲取信息,尋求答案,激發學生興趣和欲望。
四、勞動實踐教育的發展方向學校發揮教務科、學生科、團委、學生會等部門的作用,創造條件,整合資源,規范方案,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勞動實踐意識,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勞動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勞動興趣,磨礪學生意志品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同時優化社會、家庭、社會資源,推動勞動課程完善實施,形成我校良好的勞動實踐教育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