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導思想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原則,在體育活動中有效預防各類傷害事故發生,有效處置體育課及體育活動安全事故,確保事故處理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損失,切實保障師生生命安全,更好維護學校和
社會穩定。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引發事故的原因:
1. 對預防體育活動傷害事故認識不足;
2. 缺乏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正確;
3. 運動技術上存在缺點和錯誤;
4. 運動量過大;
5. 身體機能狀況不佳;
6. 教學、訓練和比賽組織方法存在缺點;
7. 動作不規范;
8. 場地設備不安全等。
三、預防措施
(一)學校采取措施
1. 提供安全的運動場地。運動場地要保持平整,地面不宜太硬、打滑;球架、球門要定期檢修。
2. 所有運動器材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3. 學校應當制定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管理維修制度,并由專人負責管理。
(二)教師采取措施
1. 加強思想教育、增強防范意識。
2. 教學和訓練、競賽活動必須精心設計、嚴密組織、嚴格要求、嚴格訓練。
①建立良好教學秩序、重視課前準備;教師、學生著裝規范,必須穿著體育服裝上課,學生不準穿皮鞋、有跟鞋、涼鞋,女學生不穿裙子上課。
②精密組織教學,加強紀律教育。體育教師必須經常反復地向學生進行遵守紀律、遵守常規、服從組織、遵守游戲規則等方面的教育。
③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相互保護的意識。
④體育教師應掌握特異體質的學生情況,掌握合理的運動量、注意區別對待。在運動量的掌握上,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生理反應,進行合理調整;對于已知或應當知道的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而不宜參加某種活動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注意;對于病痛、體弱、傷殘的學生要及時關心,安排他們免修、見習等。
⑤如發現學生在運動中出現明顯異常反應,應立即停止該生運動,及時處理。在學生進行運動時,教師不得離開運動場或教學現場。
3. 重視準備活動、加強醫務監督。教師應根據上課內容和氣候情況決定準備活動的內容,嚴禁不做準備活動就進入體育活動,準備活動要充分、有針對性;學生應掌握自我醫務監督的常識。
4. 組織學生進行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時,事先要有詳細的要求,并告知可能出現的危險,做時要采取嚴密的安全措施。
(三)家長配合措施
1. 教育子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 如子女患有某種特定疾病或具有某種特異體質,應及時告知學校。
(四)學生規范
1. 認真按教師要求做好課前準備活動。
2. 按要求完成規定動作或項目。如不適宜進行某項運動,應主動向教師說明。
3. 在適當區域自由活動或分組活動。
四、應急處理程序
1.在場人員發現險情后要及時報告在場老師、醫務室值班老師和班主任,緊急或情況復雜時還應及時報告學校領導;有關教師應立即到達現場,了解傷者情況,判斷傷情,先行急救;遇到重傷的或不能判斷傷情的,應及時送醫院檢查、急救或 打120救護電話。
2. 及時通知家長及其他監護人,及時做出救治決定,并作好安撫工作。
3. 保護現場、了解事故發生經過,調查事故原因,作好有關記錄并保護現場,以利于對事故處理做到事實清楚,責任明確。
4. 反思整改,持續改進。
2024年9月13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