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持續推動我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近日,市政府印發《青島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11月19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通報相關情況,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紀金亮、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姜海天、市科技局總工程師崔嶙出席發布會。
發布會介紹了我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情況和《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
我市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和優勢。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突出。我市是首批5G試點城市之一,5G網絡質量全國領先,也是全國第二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成立了國內首個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海爾卡奧斯平臺被工信部認定為2019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之首,工業互聯網對全市31個制造業大類基本實現全覆蓋。融合基礎設施有力促進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出臺了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及全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政策,全市公共及專用充電樁超過1.8萬個,市區核心區已建成1公里公共快充服務網絡。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上升為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全面展開。海洋領域創新基礎設施全國領先。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國家深海基地、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全市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國家工程實驗室6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1家。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爭取全市新型基礎設施規模和能級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的新型基礎設施示范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市治理、產業轉型、民生服務中得到全面深度應用,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撐。要求圍繞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開展10個建設行動。
一是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行動。依托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互為場景、互為基礎、互為生態的協同應用體系。爭創半島五市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國家級示范區。
二是高速智能信息網絡建設行動。擴大5G基站建設規模,分節奏分場景擴大5G網絡覆蓋范圍,到2022年全市建成5G基站3萬個,實現重點城鎮5G全覆蓋。推動5G+系列應用場景建設,打造500個5G全覆蓋全融合應用園區。打造“雙千兆”城市,推動移動通信網絡、固定寬帶網絡邁入千兆時代。
三是綠色數據中心建設行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布局大數據中心建設,引導數據中心進行綠色節能技術改造。提高大數據中心存儲能力和數據服務能力。
四是泛在感知設施建設行動。構建互聯網、行業專網等多網融合的全市物聯感知網。在交通、環保、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等領域,積極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感知設施。
五是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建設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開源平臺服務超市和開發者社區。依托中國鏈灣,探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新模式,在政府重大工程監管、食品藥品防偽溯源、電子票據、審計、公益服務事業等領域開展探索應用。
六是智慧交通設施建設行動。統籌推進公路、城市道路、鐵路、地鐵、民航、郵政等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在新機場高速、濰萊高鐵(平度、萊西區域)、香港路沿線等開展5G交通網示范工程建設。合理布局城區充電站和充電樁、換電站。合理配置、適度超前推進加氫站布局建設。
七是智能物流設施建設行動。實施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推進倉儲、分揀、配送、裝卸等一體化集配設施智能化升級。加快青島港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建設。
八是智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推進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融合發展,加快5G、物聯網等向農村地區延伸覆蓋,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鄉村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一門式”辦理。
九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行動。積極爭取我市有關科學裝置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深遠海科學考察船隊。建設國際先進、國內頂尖、全面開放的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打造全國領先的海洋大科學設施群。
十是產業技術創新設施建設行動。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推進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深海基地、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青島國際院士港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為強化政府引導,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效益,《行動計劃》提出打造10個應用場景。圍繞推動智慧產業發展,打造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數字文旅等3個應用場景。圍繞推廣智慧民生服務,打造智慧醫療、在線教育、智慧養老等3個應用場景。圍繞深化智慧城市應用,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智慧治理、智慧應急、智慧安防等4個應用場景。
此外,《行動計劃》還從建立協同推進機制、開放應用場景、加強項目管理、突出要素支撐、強化安全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保障措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