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讓城鄉居民學有優教為目標,凝神聚力抓改革,加大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重點項目的攻堅力度,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增強活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做出新貢獻。
一、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一)加強教育綜合改革的統籌推進。研究制訂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改革部署的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實驗,年底前基本完成各項試點任務。做好第二屆教育改革創新獎和優先發展教育貢獻獎評審工作,推出一批具有創新性和示范性的改革成果。
(二)深化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規范幼兒園招生管理,擴大就近入園招生試點。探索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推進中職學校按專業招生改革試點,擴大中職學校自主招生范圍。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指標生比例,取消普通高中擇校生政策。深化初中學生學業考試改革,探索開展學業考試等級評價。積極推進國家普通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工作,建立普通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教學質量和體質健康評價體系。
(三)深化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研究制訂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加強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整合、優化課程資源,探索長短課時,加強綜合實踐課程與研究性學習,試行體育、藝術等課程彈性課時制度。加大教學改革創新力度,擴大普通中小學小班化教育改革范圍,探索開展學生職業規劃測評工作,加強中小學海洋教育精品課程和特色學校建設,支持特色高中增加選修課程比例,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探索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
(四)深化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推動《青島市職業教育條例》立法工作,繼續推進國家高職綜合改革,擴大中職與本科“3+4”試點專業范圍和招生計劃,開展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學分互認、學籍互轉試點,構筑人才培養“立交橋”。深化產教融合,開展人力資源預測與供求信息發布試點,探索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職教集團,在大型企業建設職業教育生產性公共實訓基地。開展高等教育多元化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繼續推進在青本科高校重點學科和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市校共建,實施重點學科與產業對接計劃,探索高校協同創新機制,協調推進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建設以及有關高校共建方案、合作協議的落實,提升高校服務地方能力。
(五)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加快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擴大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干部教師和內設機構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開展學校章程修訂和校務委員會建設,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制度,加快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運行機制。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修訂完善學校年度工作績效考核、獎勵辦法,構建有利于教育家辦學機制。加強教育督導工作,落實區市政府年度教育重點工作公示與政府部門履行教育工作職責評估制度,健全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體系,完善督學責任區和掛牌督學工作制度,開展第三方教育質量監測試點,探索行業企業等社會多方參與教育質量評價的機制。
(六)鼓勵扶持民辦教育發展。出臺《關于加快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落實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完善公共財政資助民辦教育機制,修訂民辦學校設置規定,推進非營利性民辦學歷教育學校教師社會保險改革試點和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的落實工作,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規范民辦學校年檢,加強民辦學校督導評估,提高民辦學校內涵發展水平。
二、以促進公平為核心,全面構建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一)構建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面貫徹落實《青島市學前教育條例》,制定實施《青島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落實城鎮居住區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繼續推進農村幼兒園標準化工程,新建、改擴建160所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擴大普惠性民辦園認定范圍,增加普惠性學位。積極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國家試點項目,加強早期教育機構管理。
(二)完善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全面推進“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實施教育資源薄弱鎮學校設施配備扶助計劃;研究制訂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工作指導意見,落實農村教師津貼,鼓勵城區教師赴農村支教;深化中小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改革,推廣集團化辦學、鎮域一體化發展、學區制管理等有效形式,積極推進優質學校跨區域辦學,逐步縮小校際差距,緩解擇校矛盾。
(三)加強平安和諧校園建設。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加強師生安全知識教育與培訓,完善各級各類學校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活動,提升師生自救自護能力。積極推進政府規章《青島市校車安全管理辦法》制訂工作,落實聯防聯動機制,切實抓好校園及周邊安全、預防學生溺水、校車安全等工作。
(四)完善學生就學保障體系。修訂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接受中小學教育管理辦法,完善保障措施、規范就讀管理。全面完成殘疾兒童隨班就讀資源教室建設,探索自閉癥兒童教育模式,讓殘疾兒童少年享有優質、適合的教育。落實有關學生資助和教育免費政策,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一)加強德育工作。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探索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大力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活動和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加強誠信教育。突出世園會和海洋主題,抓好社會實踐教育,開展“賞世界園藝,為美麗青島添光彩”教育活動。積極推進國家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創新實驗區建設,全面推行中小學全員育人導師制,提升德育工作專業化水平。
(二)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工作。深入實施體育藝術“2+1”工程,全面落實陽光體育運動方案,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培養學生掌握一兩項體育鍛煉項目,學會一兩種樂器。統籌學生體質監測與健康指導工作,強化體質監測結果的運用。繼續實施中小學生“陽光亮眼計劃”,改善中小學教室光環境,加強學生近視防控工作。以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輔導室建設為重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籌備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為契機,提升城鄉藝術教育水平。
(三)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開展“立師德、樹師風,做學生喜愛的老師”主題教育活動,建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體系,開展教師有償家教專項治理,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
(四)加強干部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完善全員培訓機制,重點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課程實施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法制培訓。深入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建立人民教育家榮譽制度,建設一批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探索發揮名師名校長示范引領作用的有效機制。做好農村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工作,為農村中小學配齊音、體、美、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師資。積極推動區市按照編制標準配備公辦幼兒教師,落實農村非事業編制幼兒教師工資、社會保險等待遇。
四、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全面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
(一)完善教育現代化推進機制。開展區市教育現代化督導評估,制定實施中職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加快推進普通中小學現代化學校創建工作,全市60%的普通中小學通過現代化學校驗收。
(二)加快推進教育設施建設現代化。制定實施《青島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優化學校布局,加快推進青島外語學校等普通高中項目主體建設,積極開展幼兒師專、職教園區建設前期工作,繼續推進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提升學校辦學條件現代化水平。
(三)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制定實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青島教育云資源服務平臺建設,完成義務教育段五年級和七年級教師、學生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的建設和應用,以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四)加快推進教育國際化。研究制訂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建立國(境)外優質教育與培訓資源平臺,加大國(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力度,規范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管理,加強中德職教合作示范基地建設,積極開展國際文化理解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
五、以作風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和機關建設
(一)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完善“三進三訪”、“一課三站”等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機制,鞏固發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加強熱點問題的治理,規范中小學、幼兒園收費和招生管理,推進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建設,試點實施《青島市中小學生營養餐管理規范》,擴大小學生學校托管試點范圍。加大教育行風考核力度,建立群眾滿意度測評網絡平臺。
(二)深化服務型機關建設。加大《青島市教育局工作規則》和《機關改進作風提升效能十項規定》落實力度,全面推動機關工作加速、提升、創新、增效、落實。完善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程序,加強教育政務網站、微博和微信平臺建設,做好教育系統電子政務和信息公開工作,定期開展市民和基層單位意見建議征集活動,加大整改落實力度,提升服務效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