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全市國內經濟合作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階段、新挑戰、新要求,突出抓好對口支援、區域合作、利用內資、總部經濟等重點工作,推動全市國內經濟合作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幫扶,扎實推進對口支援工作
(一)完善對口幫扶協調推進機制。發揮好市對口支援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積極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協調推進工作組對口幫扶安順工作。建立完善與安順市工作溝通協商機制,加強雙方深度合作。研究鼓勵青島企業到對口支援地區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更多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發展。優化對口支援專項資金的使用結構,合理安排對口支援專項資金的使用,發揮專項資金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全面落實重點幫扶工作任務。落實幫扶安順各項重點工作,著手編制2016年-2020年對口支援工作規劃。圍繞“園區共建、引企入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旅游合作”五項重點工作,完成青島安順共建產業園區規劃,青島中心項目主體完工,加快青島(夷陵)產業園建設;積極協調各成員單位組織開展引企入安、引企入夷活動,爭取20家以上企業與受援地區簽訂投資合作協議。配合安順做好對韓國、臺灣等地的招商引資活動;協調青安兩地開通直飛航線。加強對各受援地區的培訓工作力度,協調組織人才交流及舉辦各類培訓班6期。組織實施整村推進改造建設工程,建成6個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對口幫扶示范村。
(三)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扶貧協作重慶和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抓住省委、省政府將對口幫扶安順工作納入全省扶貧協作工作整體部署有利契機,積極協調省直相關部門、各地市政府、省內大企業參與對口幫扶安順工作。組織省屬企業到安順考察投資,參與貴州省有關經貿活動;利用全省與各受援地區在產業方面的互補優勢,配合各受援地區在山東舉辦各類宣傳推介活動。
(四)加大全社會參與對口幫扶工作力度。探索新途徑,動員新力量,進一步擴大社會幫扶的影響力。加強對口幫扶工作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參與對口幫扶良好氛圍。注重協調教育、衛生、民間組織和企業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對口支援工作,援建一批公益項目,促進受援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著力深化區域合作內涵,拓寬合作發展空間
(一)進一步深化區域經濟合作。貫徹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政策優勢,主動融入對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尋找與節點城市的合作切入點,開展合作交流活動。擴大與重點區域城市的合作交流,做好城市間合作交流的溝通協調服務;深化與環渤海區域合作市長聯席會城市間交流,開展經濟、文化、信息等方面務實合作;推進與湛江市戰略合作,推動兩市實現跨區域合作。
(二)推進山東半島城市間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山東半島城市部門戰略合作聯盟”作用,聯合開展重點課題研究,進一步健全與半島各城市間的對接、促進半島城市融合互動的發展機制,擴大高層交流合作,加強半島城市部門間的交流,力爭在產業對接、交通、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注重發揮青島“龍頭”作用,協調半島城市積極組織企業參與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合作活動。
(三)積極推進市政府戰略合作協議落實。建立完善市政府戰略合作統籌調度和協調服務機制,規范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和管理。建立戰略合作項目數據庫,加強動態跟蹤與協調服務,促進合作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加強調查研究,提升戰略合作水平,拓展延伸重點合作領域;借重用好首都資源,深化部市、院地戰略合作,推進央企、國家級科研院所在青落戶。完善與戰略合作重點城市的政務往來機制,打造合作信息共享平臺,形成區域合作聯動格局。
(四)積極服務參與西部大開發。充分發揮西部重點展會平臺作用,重點組織參加“渝洽會”、“西洽會”和“西博會”等西部地區展會,創新參展參會模式,提高參展參會實效。完善參與西部開發工作信息服務平臺,研究借助西部地區城市科技資源和科研優勢,為我市經濟發展和企業技術進步提供幫助,爭取吸引西部地區大院大所來青設立機構、開展科研活動。充分利用青島口岸、物流、市場等優勢,推進港口、保稅功能向腹地延伸,吸引西部地區骨干企業來青設立沿海生產、研發、物流和銷售基地,提供出海口服務,加大對內陸地區服務輻射力度。落實國家西部人才培訓計劃,為西部發展培訓各類農林牧業發展急需人才210名。
三、著力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指導,提升利用內資工作水平
(一)加強對全市利用內資工作的指導。緊緊圍繞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和著力點,引導各區市按照產業布局重點和要求做好內資引進工作;強化招商引資綜合協調服務,建立健全全市內資引進項目統計分析系統,定期對內資大項目進行調度,研究制定全市國內招商工作的綜合評價體系、考核辦法,并組織實施。
(二)開展重點民企定向招商跟進。推進民企簽約項目落地,對2014年全省民營經濟招商促進工作中確定的民企招商項目進一步梳理,重點強化已簽約的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的后續跟蹤協調,及時會同相關部門、單位做好項目承載條件評估和推進問題解決,提高簽約項目的“成功率”,爭取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力爭在民企項目單體投資規模和質量上有新的突破。
(三)組織開展國內招商推介活動。緊盯“藍、高、新”項目,確定重點招商區域,有針對性地組織區市、部門等赴國內重點城市開展專題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活動;借助重點展會和重大活動,開展專題推介和特色招商活動,抓好以商招商,充分利用在青企業、異地商會和駐青機構等資源開展招商活動;圍繞藍色經濟區建設,針對首都功能調整的資源轉移和機構外遷,做好在京企業、商會及大院大所等的定向招商活動。
四、著力加強規劃引導,促進總部樓宇經濟發展
(一)加強規劃和政策研究。著手“十三五”總部經濟發展規劃研究,進一步發揮總部經濟重點區域、產業、企業及集聚區比較優勢,協助區市引進有助于產業聚集、產業升級的總部類項目。制定年度工作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加強對總部經濟發展的指導。
(二)加快總部集聚區建設。調整總部經濟招商策略,重點引入大企業功能性總部,鼓勵總部企業穩定存量稅源,引進外圍財源。重點推進城陽總部基地園區、市北中央商務區等集聚區建設。力爭引進20家跨國公司、國內知名企業區域性或功能型總部。
(三)引導樓宇經濟發展。推廣樓宇數字網絡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搭建全市性服務平臺,不斷優化總部企業、總部樓宇和總部經濟集聚區基礎數據采集工作;繼續鼓勵青島市特色樓宇建設,新增稅收億元樓宇3座以上,不斷提升樓宇承載能力。
五、搭建服務平臺,提升駐青機構、異地商會服務水平
(一)搭建駐青機構服務平臺。落實各項政策服務措施,規范駐青辦事機構登記備案程序,建立駐青企業單位(來青投資企業、駐青辦事機構、異地商會)負責人聯系服務制度和企業檔案,定期走訪駐青機構,為投資者辦實事、解難題。引導駐青機構參與青島的經濟社會建設,服務兩地經濟發展。
(二)搭建商會聯盟服務平臺。充分發揮“青島市異地商會戰略合作聯盟”作用,組織商會開展經常性的交流與合作活動,引導商會聯盟積極參與半島城市群合作,發揮好商會的橋梁作用,搭建商會間、企業間、商企間合作交流平臺;加強與全國各地山東商會的聯系,建立山東籍、青島籍在外企業家、知名人士聯系服務機制,組織開展“魯商青島行”等主題活動,引導企業回歸家鄉創業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