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市質監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惠民生,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樹立法治新思維、實現改革新突破、推動事業新發展,努力開創“藍色引領、縱橫結合、開放共贏”的青島質監特色的改革發展之路。
一、著力抓標準、強計量,實現為民服務能力提升
一是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充分利用好標準化項目資助獎勵這個抓手,引導企業采用先進國際標準,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0項,創建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10家,提高“青島標準”國際國內話語權。抓好青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承擔的國家第一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青島新天地靜脈產業園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黃島區藍莓種植國家農業標準化試點任務,抓好中德生態園國際標準化綜合示范區的建設。
二是扎實抓好計量監管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青島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計量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地區綜合實力方面的優勢。深化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5萬臺件;對電子秤、加油機、出租車計價器等重點領域開展計量監督檢查,完成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監督抽查800批次,保障公平有序市場環境和廣大群眾合法權益。抓好能源計量工作,督促重點用能單位完善“能源計量信息平臺”數據庫,組織開展能源計量審查,幫助企業節能降耗。
二、著力查隱患、嚴執法,實現保障安全能力提升
一是嚴守特種設備安全“底線”。站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高度嚴防死守。抓好特種設備設備登記、定檢、作業人員培訓等基礎工作,新辦理使用登記特種設備12000臺。通過加強宣傳、培訓、約談、面向社會公開承諾等舉措,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打非治違力度,加強對人員密集場所、液氨制冷企業、液化氣充裝單位和涉及公眾安全的電梯、壓力管道、壓力容器等重點企業、重點設備的監察,監督抽查特種設備生產單位100家,防患于未然。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確保安全事件反應及時、處置科學。以電梯為突破口提高智能化監管水平,推進全市電梯應急救援平臺建設,通過科技手段提升監管和服務效能。
二是切實抓好行政執法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圍繞群眾關心、媒體關注、消費者反映強烈的行業、產品、設備等,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全年開展質檢利劍等專項行動不少于10次。圍繞關系國計民生、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農資建材、家電家具、日用消費品等重點工業產品開展打假治劣專項檢查,徹查大要案,多辦有影響的案件。進一步加大對區、市質監部門的培訓和督查力度,壓實職能部門的分級管理責任,嚴厲打擊地方保護等違法違規行為。提高“12365質監熱線”服務效能,進一步加大執法信息和12365信息的分析力度,完善風險研判預警機制,對區域性、行業性、苗頭性的問題做到及時通報。
三、著力提質量、增效率,實現助力轉型能力提升
一是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進一步完善市長質量獎評價機制,增設提名獎。積極開展質量工作立法調研,科學開展質量工作考核,增強考核實效,加快形成政府引導的質量創新體系。對兒童用品、裝飾裝修材料等大力開展質量提升工程,確保不出現行業性、區域性產品質量問題。加大“創造、守信、品質、卓越”城市質量精神和質量先進典型的宣傳推廣力度,引導企業“以質取勝”,唱響“青島質量”。
二是深入實施名牌戰略。加大涉藍產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名牌培育力度,全年爭創省級名牌不少于15個,努力再造一批“青島名片”。開展企業品牌價值評價和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宣傳推廣工作,提高知名企業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發揮好相關企業、產品的示范引領作用。抓好“全國高速列車研發制造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和平度市“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區”試點工作,加快形成品牌帶動行業、區域經濟提升的正能量。
三是深入抓好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抓好工業產品特別是日用消費品的監督抽查,年抽查不少于960家企業1460批次產品,日用消費品抽查比例不低于56%。加強監督抽查制度建設,切實做好不合格企業和產品后處理工作。簡化行政許可審批程序,加強對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的監管,深入實施對獲證企業的分類監管。創新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排查整治的長效機制,特別是以檢驗檢測為依據的風險研判體系。
四、著力謀改革、求突破,實現技術支撐能力提升
一是加快推進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建設。抓好海檢公司和2個合資子公司的籌備運營,逐步構建現代企業運營體制。加快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引進,做好相關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人才代培工作。繼續開展以技術、資金、市場為紐帶的對外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競爭優勢。努力將海檢中心打造成國內權威、國際一流的海工裝備檢測平臺,服務藍色經濟發展和海洋強國戰略。
二是加快推進青島國家質檢中心基地(二期)建設。進一步做好實驗室使用功能建設,理順固定資產確權流程,確保7月份完成項目建設。積極向檢驗檢測產業鏈兩端拓展業務,開辟檢驗檢測業務之后的“第二戰場”,逐步將基地建成綜合性高端檢測集成保障平臺、標準創新平臺和新產品研發平臺,打造全市高技術服務業新的增長點,服務我市先進制造業發展。
三是加快推進重點改革事項落實。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力抓好職員管理試點,突破事業單位固有體制障礙。加強與中國特檢院的戰略合作,為質監系統事業單位改革尋求突破口,實現借梯登高。深化與中國計量院、中國特檢院、中國標準化院的合作,努力打造青島國家級檢驗檢測集聚區,助力我市藍色經濟發展。
五、著力正行風、立規矩,實現干部隊伍能力提升
一是嚴格正風肅紀。嚴守八項規定,扎緊制度的籠子,堅決不觸碰黨風廉政紀律這條“紅線”。強化責任擔當,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做細做實做到位,講政治規矩,持之以恒糾“四風”,嚴查“庸懶散慢拖瞞”行為。強化執紀問責,深入落實紀委的“監督責任”,市局紀委按照“三轉”要求,突出主業主責,把發力點聚焦到監督執紀問責上來,做到有訴必辦、有案必查、有責必追。投訴舉報處結率、回復率達100%。
二是加強黨建工作。深入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努力將習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五條標準”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公開擇優選配干部,積極開展素質能力提升培訓。加強財務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進一步壓縮公共開支,做到開源節流。繼續開展群眾走進機關、走進實驗室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干群關系和政治生態。
三是加強法治質監建設。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深入推進法治質監建設。加強立法調研,加快推進質量、標準化、特種設備等相關領域的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依法決策機制。全面落實權力清單制度,進一步完善處罰裁量標準和網絡化辦案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持重心下移、服務下沉,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