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青島市市場監管局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融合提升”為主線,實施“四三三”工作思路,筑牢“四道防線”: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產品質量安全防線;落實“三個戰略”:質量強市、知識產權強市、“標準化+”戰略;優化“三個環境”:營商環境、消費環境、競爭環境,突出黨建統領,全面提升監管效能,努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防疫責任
(一)強化集貿市場與市場秩序監管。一是從重查處質量和價格違法案件。突出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制定 實施防疫執法“八項措施”,聚焦案件查辦,提高執法震懾力。二是從嚴抓好集貿市場交易管理。嚴格落實集貿市場“五個必須”,實施野生動物交易監管“三個一律”。三是從快處置群眾投訴舉報和輿情。強化快處快結“5項措施”,嚴格24小時的辦理要求,高效處置防疫投訴和輿情。
(二)強化食品藥品質量監管。一是規范餐飲食品管理。加強學校復課食品安全監管,實施網絡餐飲服務“八項措施”,落實廚師等從業人員“12條規范”。二是規范食品生產流通管理。印發食品生產“八項措施”,食品流通“十條措施”,落實食品生產經營食品安全規范。三是規范藥械質量管理。加強企業產品注冊政策法規、質量體系和注冊審批指導,落實駐廠監管制度,嚴把質量關。
(三)強化企業復工復產服務。一是加大復工復產服務力度。制定實施支持企業促復工保經營穩發展16條措施。加強檢驗檢測、計量校準技術支持。二是加大企業轉產幫扶力度。協調省局開通防疫用品的審批綠色通道,實行注冊、送檢、核查“三同步”,組織專家“一對一”指導幫扶。
二、筑牢“四道防線”,堅守安全底線
(一)筑牢食品安全防線。一是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食品安全問題。全面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安青島”建設的意見》,出臺《青島市市級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全力做好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復審迎檢,持續開展乳制品、肉制品及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確保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二是緊盯特定人群食品安全。突出“一少一老”食品安全監管,扎實推進保健食品監管體系,嚴格嬰特食品監管6項制度。三是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青島市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等四類清單,食品生產企業自查率達到95%以上。
(二)筑牢藥品安全防線。嚴格“三個規范”。一是規范重點品種。突出抓好疫苗、中藥飲片和體外診斷試劑監管,試點推行《中藥代煎管理辦法》,持續抓好無菌、植入性醫療器械監管。二是規范重點環節。推進實施藥品零售企業分級分類管理,組織對三級醫療機構醫療器械使用情況全覆蓋檢查。三是規范重點區域。突出農村、城鄉結合部,嚴厲查處非法渠道購藥、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執業藥師“掛證”等違法違規行為,規范藥品經營秩序。
(三)筑牢特種設備安全防線。一是織好排查整治網。突出電梯、大型游樂設施、危化品相關特種設備,嚴厲查處特種設備違法違規行為。二是織好智慧監管網。建設青島市特種設備地理信息應用系統,試點物聯網電梯困人應急救援新模式,推進氣瓶追溯體系建設。三是織好多元共治網。推動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建設,電梯責任保險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四)筑牢產品質量安全防線。一是強化產品質量抽檢。圍繞群眾關切的民生用品,開展定向抽檢。加大成品油快檢頻次,成品油流通領域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二是強化對不合格產品的后處理。出臺《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規范》,進一步明確監管責任和處置流程。三是強化產品質量的專項整治。加強對重要產品專項整治力度,開展抽檢“回頭看”,鞏固專項整治成果。
三、落實“三大戰略”,服務發展大局
(一)深入落實質量強市戰略。一是質量提升。推進《質量發展促進條例》立法,開展第七屆青島市市長質量獎評審工作,實施大中型企業質量管理“領跑者”行動,提升整體質量水平。二是品牌提升。制定全市品牌建設推進意見,推進“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探索實施企業首席品牌官制度,研究制定青島市品牌價值測算體系。三是基礎提升。探索建立“互聯網+NQI(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模式,完善全市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發揮9個國家級中心作用,強化產業發展技術支撐。
(二)深入落實知識產權強市戰略。一是突出強企功能。實施專利強企工程,遴選核心關鍵技術專利組合和專利導航項目;培育國家、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示范企業。加強馳名商標保護,推動地理標志運用。二是突出服務功能。完善市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籌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加強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建設。優化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青島模式”。三是突出維權功能。健全行政、司法、仲裁、調解維權保護體系,組織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構建重點企業、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快速通道。
(三)深入落實“標準化+”戰略。一是強化平臺支撐。推動國家標準委與市政府簽署標準化工作合作備忘錄,全面完成國家標準化改革試點任務,制定“青島市地方標準管理辦法”,推出10-15類產品執行標準的先進性評價,支持“15個攻勢”領域研制和執行高標準。二是強化人才支撐。用好國際資源,擴大國際交流和人才培養。用好本地資源,開展標準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三是強化認證認可支撐。全力促進青島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和“一帶一路”國際平臺建設,籌建國際檢驗檢測聯盟,實現“檢測前置、結果互認、一路暢行”。
四、優化“三個環境”,激發發展活力
(一)優化便捷高效的營商環境。一是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更加有效。在全國率先創新風險監管模式,牽頭組織市場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設青島企業信用“企信通”,實施信用約束“兩清單”。二是包容審慎監管更加有效。繼續抓好1.0版“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出臺2.0版“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三是制度規范更加有效。清理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開展涉企收費、降費政策落實情況等監管,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優化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一是抓好放心消費創建。開展“放心消費在青島”創建活動,牽頭推進“十千萬”放心消費示范創建,制定放心消費示范街創建“青島標準”。二是抓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預付消費“跑路”黑名單曝光制度,推行二手車市場“兩公開一承諾”制度。開展特色街NPS口碑指數調查,組織“星級農貿市場”創建活動。三是抓好維權機制建設。發揮“12315”熱線作用,重點抓好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和群體性訴求的應急處置能力。
(三)優化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一是加大公平競爭政策審查力度。出臺公平競爭審查規則,確保不同市場主體的公平市場待遇。二是加大重點領域整治力度。開展打擊假冒偽劣、直銷傳銷、商業賄賂、虛假宣傳、廣告等市場整頓工作,規范網絡交易、格式合同、拍賣、價格等市場行為。三是加大執法辦案力度。從嚴查處涉及“四個安全”等違法案件,建立健全大要案會商、訴前協調等制度,依法從嚴查處一批大案要案,形成震懾效應。
五、突出黨建統領,夯實隊伍基礎
(一)強化政治建設。履行“一崗雙責”,全面落實黨建責任制,打造“監管鐵軍、服務先鋒”黨建品牌。做好巡察整改工作,建立長效機制。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持續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
(二)強化能力建設。以“三化一型”為標尺,以“述理論、述政策、述典型”為平臺,全面提升干部素質。抓好隊伍文化建設,打造市場監管文化品牌。
(三)強化廉政建設。制定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加強廉政教育,深化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建立問題線索處置辦法、清正廉潔工作指南,持續抓好作風建設,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組織力執行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