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科技局認真履行部門職責,努力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1-10月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57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6.27%,同比增長16.5%;全市授權專利3264件,其中發明專利430件,同比增長18.6%和36.9%。
一、深化合作引進,大力提升城市自主創新能力
1、深入推進與中科院戰略合作。09年3月我市與中科院正式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9月與光電院、蘭化所簽署共建青島研發基地協議,已啟動建設;中科院青島能源科學與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揭牌成立。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全面建成使用,11月30日正式通過驗收,路甬祥院長出席。成功舉辦第二屆中科院-青島產學研合作洽談會,59所高校、科研院所和310家企業參加,共簽訂30項合作協議,達成100余項合作意向。
2、加快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爾、海信、中石化安工院三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建成;青島啤酒、海洋化工研究院兩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專家評審。青島軟控、省海儀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準建設;花生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并通過科技部驗收。
3、積極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我市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簽署科技合作備忘錄;省海儀所與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生態環境保護中心簽署科技合作協議;青島半導體所與俄羅斯拉明斯克儀表設計局簽訂引進合作協議;青島軟控、海洋局一所成為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青島軟控斯洛伐克歐洲研發和技術中心基本建成。我市企業與國內大學、科研機構聯合共建18個研發機構,開展200余項技術項目合作。
二、采取切實措施,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時速350公里動車組、流媒體模卡數字電視嵌入式軟件平臺、大運量快速公交智能系統等項目列入科技部專項計劃,獲專項資金總額超過4億元。數字家庭流媒體終端及網絡信息平臺、無線射頻智能物流系統、船舶壓載水處理裝備、自升式鉆井船建造、超高壓電纜絕緣材料、3.0兆瓦風電裝備制造等20余項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2、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南車青島四方高速列車獲鐵道部京滬高鐵近40%的訂單;海爾高清數字模卡電視實現產值超過15億元;海信液晶模組及LED背光模組實現產值近30億元;青島軟控投資3.2億元開工建設輪胎工藝與控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海油投資13億元開工建設自升式鉆井平臺。
3、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培養進一步加強。制訂出臺《青島市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專項計劃實施細則》,組織引進了激光探測等領域5個專業技術團隊和20名高層次科技人才,協調落實15名優秀科技人才優惠政策。
4、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加快實施。制定出臺了《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方案》,對350家企業進行了上千人次培訓,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家。滾動培育10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三、加強支撐引領,積極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
1、積極開展藍色經濟區建設研討咨詢活動。牽頭組辦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500多名國內外嘉賓出席會議。組織成立藍色經濟區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23名高層次委員和200多位知名專家,積極開展藍色經濟區建設有關咨詢論證工作。
2、積極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重點工作。組織起草藍色經濟區建設科技創新規劃,研究確定我市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和區域產業增長點。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開工建設。
四、突出科技惠民,強化公共事業和現代農業科技支撐
1、組織開展社會公共事業科技攻關。實施滸苔科技專項,科學應對滸苔自然災害;啟動甲型流感應急處置及刑偵網絡作戰系統技術攻關,維護社會安全;開展食用植物油安全及危險廢棄物處置關鍵技術研究,保障人民健康。
2、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施農業科技專項,培育橄欖油型花生等5個新品種,示范推廣面積1500多畝;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積極開展“全國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活動,五個縣級市全部成為試點縣。
五、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1、推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正式發布《青島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建立企業知識產權特派員制度,全市專利技術實施率75%以上。
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修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開通12330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舉報投訴熱線;開展“雷雨”執法專項行動,檢查大型商場超市100余家次,登記標注專利標記商品700余種。
六、加強工作聯動,推動區市特色科技上水平
1、加強完善區市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區市科技工作會商機制,定期研究、合力推進各區市創新體系和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基地建設,支持12區市參加科技部全國科技進步考核。
2、支持區市特色科技及產業發展。市南軟件與現代服務、市北電子信息與數碼創意、四方橡膠化工與建筑創意、李滄精細化工等12區市特色科技產業加快發展;區市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平臺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入駐企業超過百家,培育孵化科技成果20余項。
七、加強改革創新,努力提升工作效能
1、繼續深化科技項目管理改革。優化科技專項資金投入結構,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關鍵技術攻關及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監管審計工作,對重點項目實施第三方全過程監理;委托專業審計機構對科技計劃項目實行全面審計,規范科技資金用途,提高使用效益。
2、加強規劃管理和政策法規建設。編制完成《“四個十”科技創新工程建設規劃》;開展《青島市科技進步條例》起草和立法工作;落實科技優惠政策,125家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3.58億元,193項自主創新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
3、積極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支持。09年全市共獲國家科技獎勵7項;1-10月爭取國家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經費7.75億元;膠南成為我市第二個全國科技進步示范縣市;即發等4家企業成為國家第二批創新型企業;青島軟件園、高新區新產業團地通過科技部國家級孵化器專家評審;青島生產力促進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示范中心;高水平承辦了科技部高新技術及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和全國科技成果管理與轉化研討會。
4、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用。市科技研發服務中心正式運行,一站式服務大廳面向社會提供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等12個窗口服務,累計服務3萬人次;組織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專場洽談會12場,簽訂合作協議76項。
5、努力提高行政工作效能。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分析科技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確定了今后科技工作11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和31項具體整改措施,行政工作效能進一步提高。
09年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和進展,但與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是創新體系不夠完善,城市自主創新能力需進一步增強;二是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夠大,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三是高端技術研發團隊相對缺乏,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亟需加強;四是科技創新創業環境有待優化,政策法規體系需進一步完善;五是行政工作效能還不夠高,等等。
2010年,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培育新興產業為突破,集聚優勢資源,大力實施“四個十”科技創新工程;突出抓好以國家級科研機構引進建設為龍頭,以科技研發服務中心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為支撐的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團隊建設;積極開展科技定向招商,全力支持高新區加快發展;高質量完成“十二五”科技規劃編制工作。為實現“轉方式、調結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