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政公用局結合本局工作職能,對市民意見建議進行了梳理歸納,共有3大類11條市民意見建議作為重點辦理事項。其中,主要涉及市政公用建設、行業管理方面、加強服務等方面2項。這些意見建議,集中反映了群眾所需、所想、所盼,凸顯民意,是進一步推動市政公用事業發展的著力點和風向標。11條意見建議,均提煉寫入2010年工作要點。具體意見建議辦理情況如下:
建議一、大力發展市政公共事業,加強城市設施建設力度。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大力推進“六項工程”建設,建立完善“六統一”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民生服務“六化”水平,努力實現市政公用事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大力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六大項、28小項民生工程,讓群眾更多地分享市政公用事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豐碩成果。
1.大力推進供水工程建設
市區改造供水管網65公里,改善供水管網運行狀況,提高輸配水能力;改造二次供水設施200處,逐步實現統一接收、管理;改造一戶一表5萬戶,自來水一戶一表總戶數達到62萬戶。
2.大力推進燃氣工程建設
市區建設燃氣管網190公里。配套建設中石油入青管網、天然氣接收門站、環膠州灣高壓管網,實現中石化、中石油“雙氣源”供應,提高供應和保障能力。積極推進燃氣管網、凝水缸改造,保證燃氣管網運行安全。新增管道燃氣用戶8萬戶,建成天然氣汽車加氣站11座,實現快速發展和合理布局。
3.大力推進供熱工程建設
市區新增供熱面積81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2%。其中,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區新增6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8%。加快李滄東供熱站擴建、后海熱電廠擴建等5個熱源項目建設,新增供熱能力1040萬平方米。加快華電二期東線“環網”建設,提高市南、市北西部老城區的供熱能力。
4.大力推進排水工程建設
市區建設排水管網280公里。其中,建設海泊河、李村河、婁山河等流域排水管網160公里,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3%以上,實現基本收集和處理的目標。完成嶗山水庫上游污水治理工程管網建設29.8公里,解決38個村莊污水處理問題。
5.大力推進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建設
規劃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一期工程,集中處理市區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加快推進小澗西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太原路固體廢棄物中轉站和城肥處理場搬遷等工程建設。改進垃圾收運方式,加快公廁、垃圾轉運站、環衛專用車輛等環衛設施更新改造和建設,提高全市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水平。
6.大力推進資源能源綜合開發工程建設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10萬立方米/日海水淡化項目建設,至2011年建成全國最大規模海水淡化項目。擴大再生水利用范圍和使用規模,年利用再生水1168萬噸。充分利用中石油天然氣引入機遇,擴大天然氣利用范圍和領域。推進海水、污水、地源熱泵、生物質鍋爐、低溫循環水等清潔能源供熱方式。加快推進供熱設施節能技術改造和熱計量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完成180萬平方米熱計量改造任務。加快小澗西和黃島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建設,實現垃圾沼氣發電項目、垃圾生化處理項目正常運行。
建議二、加強施工組織。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著力建立完善“統一組織和實施”的工程建設管理體系,加強道路施工管理。
一是健全工程建設管理規程。不斷完善各專項規劃,編制年度管線工程掘路計劃,創建掘路手續“統一辦理”、合槽管線“統一施工”、路面恢復“統一管理”新機制,避免道路隨意開挖和重復開挖,最大限度減少對交通和群眾出行的影響。二是加強施工管理。嚴格貫徹落實各項建設管理規定,開展市政公用工程“星級工地創建年”活動,加強在建工地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切實做到“便民、利民、惠民”。三是建立工程項目跟蹤評價機制。對在建項目進行過程跟蹤,對竣工項目進行效益、作用和影響分析,確保工程預期目標全面實現。
建議三、 城區部分供水管道老化,設施陳舊,水壓低,影響群眾生活。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組織加大供水設施改造力度。市區改造供水管網65公里,改善供水管網運行狀況,提高輸配水能力;改造二次供水設施200處,逐步實現統一接收、管理;改造一戶一表5萬戶,自來水一戶一表總戶數達到62萬戶。
建議四、集中解決城市集中供熱的供求矛盾;對于老城區居民的供暖問題,能夠優化供熱方案,使有條件供暖的居民樓院盡快的供上暖。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組織加大供熱建設力度。市區新增供熱面積81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2%。其中,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區新增6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8%。加快李滄東供熱站擴建、后海熱電廠擴建等5個熱源項目建設,新增供熱能力1040萬平方米。加快華電二期東線“環網”建設,提高市南、市北西部老城區的供熱能力。
建議五、加快排水工程建設。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組織加大排水設施建設力度。市區建設排水管網280公里。其中,建設海泊河、李村河、婁山河等流域排水管網160公里,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3%以上,實現基本收集和處理的目標。完成嶗山水庫上游污水治理工程管網建設29.8公里,解決38個村莊污水處理問題。
建議六、搞好垃圾處理工程建設,以避免造成二次環境污染;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唯一,須加快環衛工程建設,加快垃圾由單一處理到全面利用的轉變。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組織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建設。規劃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一期工程,集中處理市區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加快推進小澗西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太原路固體廢棄物中轉站和城肥處理場搬遷等工程建設。改進垃圾收運方式,加快公廁、垃圾轉運站、環衛專用車輛等環衛設施更新改造和建設,提高全市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水平。
建議七、加大行業監督管理力度。
辦理情況:市政公用事業是城市運行的保障線、生命線,直接關系到社會公共利益和群眾生活。今年,將進一步建立完善市政公用“六統一”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群眾生活質量。一是建立完善“統一輸配和監測”的供水管理體系;二是建立完善“統一規劃和調控”的供氣管理體系;三是建立完善“統一調度和監管”的供熱管理體系;四是建立完善“統一管理和監控”的排水管理體系;五是建立完善“統一標準和考核”的環衛管理體系;六是建立完善“統一組織和實施”的工程建設管理體系,全面提高行業管理水平。
建議八、建議不間斷的對一些設施進行維護檢查、做好市政公用設施維護;加強維護公用設施,損壞的及時清理,維修。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進一步加大行業運行管理力度,提升安全運行網格化服務水平。一是打造“數字市政公用”安全管理新模式。加快推進地理信息系統、GPS定位系統等高科技運行手段的應用,實現視頻監控、自動報警、無人值守,做到本質安全。二是全面實行網格化巡檢機制。落實以定崗、定責、定時等為主要內容的“九定”工作法,及時發現管線隱患,防止事故發生。三是強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裝備精良、反應迅速的應急搶險隊伍和統一調度、快速聯動的應急搶修資源共享平臺,細化事故發生后快速恢復生產供應的措施,把各類事故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建議九、建議加強對排污和排放污水的監管;加強我市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全面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促進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環境,推進生態建設。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進一步加大排水行業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統一管理和監控”的排水管理體系。一是開展城市排水集中治理年活動。組織污水處理廠、城區河道污染點源、“保民生、進樓院”排水設施專項治理,特別要加強對膠州灣區域污染點源治理,提高收集水平。組織改造樓院排水設施,從根本上解決樓院污水冒溢問題。二是建立以行政許可、設施養護、污水處理廠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行業監管模式。全面推行特許經營制度,對污水處理廠實行在線視頻監控、水質監測等檢查考核。配合有關部門加大亂插亂排查處力度,提高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
建議十、杜絕垃圾車流臟水。
辦理情況:2010年,市市政公用局將進一步加大環衛行業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統一標準和考核”的環衛管理體系。一是嚴格執行《青島市環境衛生行業監管辦法》和道路保潔、垃圾收運、公廁管理等7項考核標準,加大居民樓院、背街小巷等區域檢查考核力度,實行全覆蓋、無縫隙管理。二是規范垃圾收集運輸方式,加快垃圾收運設施的更新、改造,解決垃圾污水灑漏、夜間作業擾民等問題。三是加強對全市垃圾處理設施的管理,嚴格操作規程,確保安全運行。
建議十一、繼續提高部門服務水和辦事效率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辦理情況:市政公用事業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今年,市市政公用局將全面落實以“與民貼心、待民熱心、讓民舒心”為服務理念、以群眾滿意度為主要內容的服務考核體系,全面提升民生服務“六化”水平,提高市政公用服務保障水平,促進民生服務能力新提升,讓服務成果在更大范圍惠及于民。
1.提升安全運行網格化服務水平
一是打造“數字市政公用”安全管理新模式。加快推進地理信息系統、GPS定位系統等高科技運行手段的應用,實現視頻監控、自動報警、無人值守,做到本質安全。二是全面實行網格化巡檢機制。落實以定崗、定責、定時等為主要內容的“九定”工作法,及時發現管線隱患,防止事故發生。三是強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裝備精良、反應迅速的應急搶險隊伍和統一調度、快速聯動的應急搶修資源共享平臺,細化事故發生后快速恢復生產供應的措施,把各類事故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2.提升“用心惠民·一線連萬家”政務品牌化服務水平
以“用心惠民·一線連萬家”政務品牌創建工作為龍頭,進一步提升“12319熱線”、“潤萬家”、“能澤萬家”、“暖到家”、“排水暢通惠萬家”等國家、省級服務品牌內在品質,引領公共服務觀念、服務手段、服務質量向更深的領域開拓、更廣的范圍輻射、更高的層次發展。進一步提升12319熱線服務水平,采取優質服務標準化、平衡計分卡等先進管理手段,提高熱線美譽度。進一步規范“一站式”的審批辦理服務,簡化流程、減少環節、限時辦結,實現行政審批陽光透明,方便用戶。
3.提升市政公用行業標準化服務水平
力爭出臺《青島市城市排水管理條例》、《青島市城市垃圾管理辦法》,與已實施的供水、供氣、供熱等條例,形成較完善的行業法規體系。結合《山東省物業管理條例》,配合出臺相關政策規定,迅速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繼續完善5個行業服務質量標準,指導各行業建立以理念引領、制度先行、全員培訓、監督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監管體系,全面提升市政公用整體形象。
4.提升服務行為規范化服務水平
以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降低各類服務投訴為主要內容,開展“服務規范年”活動,在全系統組織優質服務大討論、全員服務大培訓、“金牌服務”大競賽,提高服務標準,規范服務行為,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年內,用戶投訴率同比下降20%,滿意率達到99%以上,窗口單位、一線服務站(所)新的標準化建設達標率不低于50%。
5.提升市政公用收費差異化服務水平
一是加強收費系統建設。加快系統升級改造,采取網上銀行充值、電話充值、服務流動車進社區、電話預約抄收等靈活多樣的充值繳費方法和抄收形式,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二是探索智能化集中抄表方式的應用。在新建住宅,試行水、氣表具出戶計量抄收,在水、氣表具均安裝在戶內的住宅,探索建立水氣合抄的智能化抄表系統,減少擾民。
6.提升市政公用產品科技化服務水平
一是實施科技引導。開展“市政公用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推進適應性課題成果利用,推廣遠程報警、智能定位、巡檢通等高科技手段。二是規劃建設市政公用研究實驗中心。打造市政公用國字號科研測試模擬場地、專用設備測試基地、行業培訓中心,服務于市政公用事業科學發展。三是規劃建設市政公用監測中心。以現有各行業監測中心為依托,統一對市政公用產品進行監測,提高市政公用產品質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