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況
2009年,全市文化系統積極應對各種機遇和挑戰,團結奮斗,開拓創新,文化事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建設均取得較好成績。
——文藝事業不斷繁榮。公益影片《尋找微塵》和兒童歌曲《可可西里》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全年文藝作品獲國家和省級獎勵預計超過400項。
——文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現有公共圖書館13個,其中國家一級館11個;文化館13個,全部為國家一級館;博物館28個,其中國家級博物館7個,居同類城市首位。對圖書館、文化館和部分博物館實行了免費開放。提前兩年實現中央提出的“鎮鎮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動室”的目標。連續兩年為市內四區基層圖書室累計配送書刊60多萬冊。
——“音樂之島”城市文化品牌彰顯魅力。成功舉辦第九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形成了與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全國小提琴考級優秀選手展演比賽循環舉辦的格局,我市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小提琴專業賽地。
——文化創意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或開工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大項目22項,總投資額236.2億元;新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31項,計劃投資額290.2億元。預計全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突破380億元,同比增長20 %左右。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青島八大關入選首批十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共調查文物點1002處,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田野實地調查和水下考古調查。
今年以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繁榮文藝精品創作演出,努力滿足群眾觀看演出的需求。創作演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文藝晚會。校園青春劇《向前向前》榮獲第六屆全國兒童劇展演優秀劇目獎。舉辦“歡樂青島大舞臺”和“四季歌”演出季,開展各類演出823場,同比增加26%。扶持文化演藝業發展,情景歌舞《蔚藍青島》和《藍色暢想》在旅游旺季堅持天天演,成為文化旅游的亮點。市京劇院組織視聽交響京劇《新白蛇傳》在北京連續演出134場,實現了文藝院團“走出去”的新突破。
(二)積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青島大劇院建設進展順利,預計明年10月份投入使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制定了我市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啟動了文化大廈項目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區兩級投入1800萬元,為市內四區449個圖書室每處配送了800多冊圖書和40余種報刊。對 163處鎮綜合文化站進行評估定級,達標率為100%,其中一級站比例超過40%。我市在全國社區文化建設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全年舉辦群眾文化活動1.1萬項。開展了全市群眾文藝創作匯演活動,組織演出200余場,參演人員5000余人。舉辦了廣場周周演、文化大講堂、市民小劇場以及社區、農村和外來務工人員文化藝術節。五四廣場、當代廣場等9處廣場被評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居同類城市前茅。
(三)努力打造“音樂之島”城市文化品牌,不斷提升青島文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舉辦了2009青島音樂節和國際音樂大師班,邀請金鐵霖、李傳韻等一批著名音樂家和演奏家來青授課演出。青島交響樂團建設邁出重要步伐。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樂團受文化部委派,赴美舉辦了“中華風韻——中國春節音樂會”,成為第三支進入美國主流劇場的中國交響樂樂團。樂團還出訪寶島臺灣,與高雄交響樂團合作舉辦“水岸之戀”音樂會,促進了兩地文化交流。
(四)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編制了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規劃。評出了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十大園區、十大市場、十大企業、十大項目和十大品牌。與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聯合下發了《青島市金融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為文化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已有8家銀行與15家文化企業達成了貸款協議,意向貸款額3.69億元。成立青島市動漫企業認定辦公室,扶持動漫產業發展。目前我市共創作動漫作品22部7317分鐘,原創動漫《小牛向前沖》在央視一套播出,實現重要突破。與市發改委、市人事局聯合舉辦了首期文化產業人才培訓班。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開工建設了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中聯2.5產業園等產業園區,新建青島紅酒街、歐陸風情街等特色文化街區。目前全市共建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23個,投資總額148.2億元,建筑面積超過280萬平米;建成特色文化街區15條,聚集商戶7000多家,吸納就業近7萬人。我市文化創意產業工作經驗兩次被文化部以《文化要情》形式上報中央領導。
(五)強化文化市場監管,努力營造和諧規范的社會文化環境。組織開展中小學校周邊環境集中整治等專項行動,全年檢查各類文化經營場所34237家次,取締違法經營單位167家,收繳違法音像制品20多萬張。在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達到A級標準,為我市獲得公共文明指數測評第一名作出積極貢獻。組建文化市場“五老”義務監督員隊伍,在每家網吧和游藝娛樂場所設置了1—2名監督員。開設《青島日報》“公信文化”專版,曝光違法經營案件151起,公示許可事項170件,實現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的陽光透明。
(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現代文化名城建設。出臺《關于在城市建設中加強歷史優秀建筑和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意見》。我市在全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膠州板橋鎮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豐碩,對青島港口貿易歷史研究產生重要影響。博物館事業快速發展,奧帆博物館建成開放,老舍故居修復進展順利,全年新建專題博物館5座。《青島市博物館城建設規劃》獲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完成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調查項目3344個,走訪老藝人2000多名,基本掌握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狀況。我市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省級22項,市級49項。
(七)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服務型機關建設。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文化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文化創新和文化惠民為主題,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服務體系,努力推動文化工作科學發展。開展“文馨益民”機關服務品牌建設,提升了機關干部為民服務的意識和水平。高度重視“行風在線”活動,始終堅持主要領導上線,認真傾聽、及時回復群眾意見,回復率和群眾滿意率均為100%。組織對文化行政許可事項進行依法清理,我局許可項目由10項減少到1項。在市審批服務大廳設立窗口,辦理文化項目許可52項,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均為100%。
二、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文化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文化需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區演出場所不足且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市尚能使用的劇場有人民會堂、四方劇院、青島音樂廳、夢幻劇場、青大劇場等,但除人民會堂外,其他劇場規模都比較小,且大多分布在沿海一線。2010年,我們將開展遵義劇院重建和樓山劇院改造,做好青島大劇院啟用工作,改變目前演出場所不足的現狀,基本滿足市民觀看演出的需求。
二是農村文化生活還比較貧乏。部分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水平比較低,農民文化生活還比較單調。2010年,我們將制定基層文化設施管理辦法,提高基層文化設施使用率,推動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工作的發展。
三是文化產業發展還不充分。文化企業面臨的政策、資金和人才缺乏的問題比較突出。2010年,我們將開展“文化產業振興年”活動,實施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完善文化產業融資平臺,加大文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四是網吧等文化場所違法經營問題時有發生。2010年,我們將繼續加大文化市場監管力度,堅決查處一批典型案件并在媒體曝光,始終保持文化市場執法的高壓態勢,不斷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