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簡單地說就是國門,是國家批準設立的人員、貨物等出入境的關口。我市設有海港和空港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口岸辦的主要職能是立足青島口岸優勢,通過協調海關、檢驗檢疫、邊防檢查、海事等中央駐青口岸查驗單位,為我市對外開放服務,為外貿集疏運服務,為口岸現代物流業發展服務。
今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我辦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外拉內、以內促外”的工作思路,積極應對金融危機,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口岸主要指標呈現平穩發展態勢。截至10月份,我市海港口岸外貿貨運量實現1.8億噸,同比增長6.4%,居全國第三位;集裝箱吞吐量853萬標箱,同比增長2%,居全國第五位。受國際空運市場萎縮及甲型H1N1流感影響,空港口岸外籍旅客出入境數量大幅下降,特別是原來占出入境外籍人員比例超過90%的日韓籍旅客銳減。截至10月份,我市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員達113.6萬人次,同比降低4.8%,經協調努力,遏制了出入境旅客下降勢頭,10月份出入境人數同比增加8.3%,環比增加5.9%。
今年市政府確定的我辦工作目標共有8項,已全部完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落實“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口岸重大項目建設。
一是牽頭組織協調并積極推進前灣保稅港區一期規劃建設及封關驗收工作。9月1日,前灣保稅港區如期通過了國家十一個部委的聯合驗收,成為我國第七個正式封關運營的保稅港區。
二是著力抓好董家口港區建設與口岸開放同步規劃、協調運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口岸主管部門對董家口港區開放工作的支持,為我市新開放一個國家一類口岸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積極協調城陽青島保稅物流中心(B型)順利通過了國家四部委聯合驗收和正式封關運營。
第二,推進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一步擴大口岸開放。
一是推進區域性國際空港建設,通過加大航空市場協調力度,加強了與深航等航空公司的戰略合作,建立了與旅游部門開發國際航空市場的合作機制,年內新開通了青島至首爾的國際貨運航線,青島至曼谷的旅游包機,新增了東方、長榮、復興航空公司青島至臺北的航線,進一步提高了我市空港口岸輻射功能,方便了市民出行和國際商貿往來。
二是積極組織協調海關、檢驗檢疫、邊防等查驗單位,對招商國際和青島港集團4個碼頭泊位實現了對外啟用,新增口岸貨物通過能力23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90萬標箱。
第三,深入推進大通關建設,強化口岸輻射功能。
一是深化口岸跨區域合作。采取了由我辦牽頭,聯手口岸查驗單位,組織航運、物流等企業參加的方式,先后與山西(侯馬)、青海、貴州等地開展了區域合作,進一步拓展了我市口岸的輻射功能。截至10月份,青島口岸已與23個省市、地區建立了區域合作關系。口岸國際海鐵聯運集裝箱完成15萬標箱,居全國第2位。
二是制定實施了海港口岸國際郵輪通關辦法,建立了青島海港口岸國際郵輪通關保障工作機制,改革了郵輪通關監管模式,進一步簡化了通關手續,旅客通關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今年以來,已先后有7艘次大型國際郵輪靠泊青島,比去年有較大增加。
三是改革空港國際旅檢查驗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協調查驗單位對入境旅客托運行李由前臺監管轉入后臺操作,旅客提取行李后可以直接離開入境大廳,改變了以往旅客先提取行李再進行X光機查驗的模式,使旅客通關更加便捷。
四是全力做好沃爾沃帆船賽和多國海軍活動等國際賽事、重大活動的通關保障工作。在奧帆中心和通關現場專門建立了“移動口岸”通關保障機制和“綠色服務通道”,對賽事和重大活動實施現場查驗、就地放行、便利通關。
五是擴大國際航行船舶在港“零待時”實施范圍。“零待時”是青島口岸大通關服務在全國的首創,主要指國際航行船舶在獲準入境后,靠泊碼頭即可作業,作業完畢即可離港,在港非作業時間為“零”。該舉措先期在國際集裝箱船舶和客貨班輪實行,現在擴大至礦石、煤炭等大宗散雜貨國際航行船舶,提升了船舶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
六是積極幫扶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協調查驗單位出臺了口岸大通關十件實事。如推行“多點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打破了海、空運貨物通關地域限制,企業通關時間由原來的3天縮至1天;實施出口分類通關改革試點,使單票貨物平均通關時間由原來37.2分鐘壓縮到6.3分鐘。
第四,大力推進口岸軟環境建設,提升口岸綜合服務水平。
一是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組織口岸單位開展以優化通關服務、降低通關成本、提高辦事效率為主題的文明共建活動,建立了口岸企業聯系點制度,增強了為企業服務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到目前全辦先后深入口岸一線企業走訪調研200余家次,協調口岸查驗單位出臺幫扶政策100余條,組織服務企業大型政策宣講會、推介會3次,幫助企業用足用活扶持政策。
二是進一步完善了文明共建考評機制,加強了社會監督,促進了口岸軟環境建設。青島口岸再次獲評全省文明口岸(全國沒有開展評比)。
三是針對早期國外甲型H1N1流感迅速擴散的情況,協調建立了口岸應對甲型流感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制定了防控預案,加強了以防輸入為重點的疫情防控和信息協查,做到了聯防聯控無縫隙銜接。
四是加強服務型機關建設,深入開展了機關品牌建設年活動,從機制建設入手,加強學習培訓,增強主動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了干部隊伍素質。
總的看,今年以來口岸各項目標任務完成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口岸工作思路不夠寬,轉變發展方式步子不夠快;工作協調手段較為薄弱;工作作風、工作效率、服務水平與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有差距;口岸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對待,強化措施,抓緊解決。
一是突出抓重點。緊緊圍繞打造藍色經濟區和“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按照“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重點做好前灣保稅港區二期封關驗收組織協調工作、董家口港區一類口岸開放和膠州鐵路集裝箱陸路口岸建設,再造我市對外開放新優勢;深化口岸區域合作,拓展口岸腹地范圍;進一步擴大口岸開放,抓好海港口岸新建碼頭泊位的對外啟用;協調盡快開通青島經廣州至悉尼等國際新航線,大力發展內地城市經青島至日韓的國際航線網絡;大力整合口岸資源,積極推進一站式通關服務和電子口岸建設,進一步優化口岸環境。
二是突出抓機制。進一步完善口岸通關服務機制,深化口岸大通關建設;強化與航空公司的戰略合作機制,吸引更多基地航空公司落戶青島,增開新的國際航線;建立與內地空港的互動合作機制,構建良好的國際空運“中轉”平臺;創新口岸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和諧口岸建設。
三是突出抓服務。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組織協調口岸單位創新工作方式,努力打造航運高端服務平臺,延伸航運服務產業鏈;深入開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動,加強社會監督,切實增強口岸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力推進口岸協調可持續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