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經合辦領導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及時對市民意見建議進行了梳理歸納。按照所提意見建議的內容,結合工作職能,共梳理、歸納為意見類1條、建議類11條,具體是國內招商4條、總部經濟1條、對口支援1條、西部開發2條、外地駐青機構管理2條、區域經濟合作1條、機關建設1條。具體辦理情況如下:
一、意見類
國內招商項目中,稅收貢獻大,科技含量的優質項目比例不高。應轉變國內招商的思路和方法,加強對引進項目的考察,論證,提高引進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等優質項目的比例。
我市國內招商要搶抓國內外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機遇,以率先建成山東藍色經濟核心區和高端型產業聚集區為目標,依據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鎖定目標領域、目標對象和目標功能區,有針對性地開展國內招商活動,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和優質項目的比例,成為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新的增長點。一是抓住全市轉方式、調結構的經濟工作重點,著力引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藍色經濟及新興產業項目,成為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新的增長點。二是按照科學發展要求,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前期論證。按照《青島市工業定向招商指導目錄》、《青島市服務業定向招商指導目錄》,引導市外資金投向汽車機車、石油化工、家電電子、紡織服裝、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集群產業,現代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定向招商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均不低于60%。三是優化發展空間,提升產業集群發展的承載能力。發揮中石化、中海油、中船重工、四方機車等已在我市投資的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的凝聚作用,吸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延伸產業價值鏈條,提高當地企業為家電電子、汽車機車、海洋工程和造船的配套率。
二、建議類
(一)轉變招商思路和方法,廣泛開展國內城市間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大國內招商引資力度;及時征集和發布國內重點招商項目信息,并提供最大化便利條件,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2009年,先后與杭州市建立經濟合作聯盟促進兩地企業跨地區投資發展、與日照市打造同城效益、與濰坊市開創經濟一體化等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市建設國內經濟重點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貢獻。
2010年,國內城市間合作交流工作,要著眼城市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突出招商引資主題,研究新形勢,解決新問題,進一步把開展國內招商推動國內合作交流工作實現創新發展,從而推進城市間分工合作來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一是加強與國家相關部委、市政府及各企業駐外辦事機構、外地政府和企業駐青經貿促進機構、社團組織、咨詢公司、中介機構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起覆蓋廣、信息暢的投資信息集散網絡。二是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域合作組織以及資源富集地區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與杭州、日照、濰坊市等地市政府簽署加強合作交流框架協議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與友好城市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構建經濟合作信息共享平臺,促進與各地市的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三是充分利用我市對口支援、參與西部地區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環渤海經濟區域合作優勢,打造定向招商的信息交流平臺,加速生產要素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同時,通過組織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博覽會、洽談會等,開展招商推介聯動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二)圍繞建設"綠色青島"規劃引進環保經濟項目,努力引進增加我市稅收,解決勞動力就業,對環境無危害產業。
一是按照我市已制定的發展新興產業規劃要求,把建設綠色青島作為城市建設的首要標準。積極引進國內投資參與我市林權制度改革和城市園林改造擴建,為市民提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休閑場所等設施建設。促進市外資金參與青島城市園林投資開發集團項目取得積極進展。二是實施招商選資。嚴格按照環保標準選擇投資項目,嚴格環評程序,對不符合環保條件要求項目堅決亮紅燈,為后代營造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模式。三是積極推進大唐電力、華電等風力發電、皇明太陽能產業基地等高效節能能源轉換項目盡快投資建設,促進節能、降耗和減排目標任務的完成。
(三)吸引國內資源,重點引進符合城市生產布局和社會產業發展要求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產業等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優質項目,并給以配套支持;同時,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一是堅持一條主線。以構建政府推動、各級各部門合力推進、廣大企業和全社會積極參與,扎實開展集聚新一輪經濟發展實力的產業、特色、優勢為主要內容的定向招商體系為主線。二是把握兩個重點。以建成山東藍色經濟核心區和高端型產業聚集區為重點,重點做好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產業帶動強的大項目引進工作。積極引進農科院青島設計研發中心落戶我市。三是以重點產業項目為載體,開展“菜單式”定向招商、精細化專業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四是突出重點企業和行業招商取得新成果。促進與中央直屬企業、國內500強、民營百強、服務業百強、創意產業高成長百強、文化產業30強、網絡媒體和國家級科研院所等八大類優勢企業與我市開展寬領域、多層次和全方位合作。五是積極吸引國內同行業的技術先進企業、資本雄厚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資金投向我市節能、環保、現代農業、旅游等產業,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同時,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創業條件。對外地來青投資發展企業享受與本地企業同等的金融服務、科技支持、名牌評選及產業配套支持政策,扶持外地投資者在青島發展壯大,通過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的宣傳帶動和示范效應,形成資本、技術、人才流動的“洼地效應”,成為我市產業升級的調整極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加強全市總部經濟發展的綜合協調;加大總部類企業的招商力度,引進一批高質量的總部企業,促進全市經濟健康發展。
在總部經濟發展上,將立足我市總部經濟發展基礎和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圍繞加快發展方式轉型,突出發展重點產業總部經濟。研究完善總部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推進總部稅源籌劃機制建設,布局發展優勢產業總部集聚區。
一是將完善總部經濟發展扶持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已出臺的總部經濟發展鼓勵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鼓勵大、中和成長型總部企業發展并重,盡快形成吸引、扶持和培育總部經濟發展的協調促進機制。二是將發揮總部經濟規劃布局引導作用。確立全市總部經濟發展規劃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推進總部樓宇項目建設,完善商務樓宇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務,鼓勵置換出工業廠房、場地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引導發展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的總部經濟集聚區。三是將加強總部經濟相關基礎性工作。加強總部信息網上直報統計測算系統建設,摸清全市規模(限額)以上總部企業基本情況,研究建立本地總部擴張生產基地統計辦法,完善引進總部項目跟蹤促進機制,實行定期總部統計測算與預測分析,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依據。四是將推進總部經濟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實行總部經濟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綜合協調與整體推進工作職能,理順各區市總部經濟管理體制,加強引進總部項目考核,將總部經濟當年項目引進與實現稅收等指標納入全市目標績效管理考核體系。五是將抓好總部項目的引進和培育工作。建立全市引進重點總部信息儲備庫,實施定向招商分工促進機制。
(五)進一步創新對口支援工作方式,促進合作雙贏。
一是堅持“輸血式”幫扶與“造血式”幫扶相結合,把改善民生和產業幫扶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重點。在加強“輸血式”幫扶的同時,著眼長遠,強化產業幫扶,增強造血功能。
二是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把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核心。
三是堅持對口幫扶與自力更生相結合,把增強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的主體意識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基礎。
四是堅持扶貧解困與開展經濟協作相結合,把“互惠互利,合作雙贏”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方向。
(六)按照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展戰略,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參與西部大開發的意見措施和優惠政策。
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和各項政策,我市先后出臺了《青島市關于參與西部大開發實施意見》和《關于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的工作意見》的兩個指導性文件,明確了青島市在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原則與產業重點突破的領域,創新了企業在參與西部大開發要以“走進西部,合作發展”為主線,政府要為企業在參與西部大開發中著力構建:為企業服務的政府平臺;為企業服務的市場平臺;為企業服務“走出去”的平臺,政府為企業服務的工作模式。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使青島企業在參與西部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同時,企業自身的產業優勢與西部地區資源優勢也得到了很好的結合,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空間。
在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合作中,在加快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市的經濟發展騰出了空間。就目前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青島市政府只在我市承擔的對口支援地區有一定條件的優惠政策支持。國家對東西合作的優惠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都落實在西部地區,而且西部地區根據自身產業發展還都的配套相關優惠政策和措施,我市企業在西部地區投資發展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市經合辦將發揮政府工作部門的職能,積極與西部地區政府職能部門聯系,使我市企業享受到應有的政策和待遇。明年將結合國家出臺“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關于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合作的總體規劃,結合我市的經濟發展,研究提出適合我市的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合作的意見和支持政策。
(七)在政府推動下,按照市場規律,發揮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為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合作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今年我市在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合作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重要理論為依據,結合青島市打造“藍色經濟區”和“擁灣保護、環灣發展”的發展目標,為了使企業在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合作中取得成效,將發揮政府職能部門信息資源的優勢,具體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促進。
一是繼續促進青島的名牌企業和民營企業利用品牌和資金的優勢到西部地區參與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
二是為促進藍色經濟的發展,體現青島城市的港口的優勢,通過投資、合作的形式在西部有關省區市建立青島無水港碼頭,提高青島港的輻射力和發展后勁。
三是利用西部地區的口岸,促進青島市企業開辟向西的國際貿易通道。
四是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西部地區的展會擴大內需市場,促進青島企業產品在西部地區的市場份額,。
五是促進與西部地區在農業人才培訓和勞務上的合作。
六是促進與西部地區政府經濟合作部門的交流,提升青島城市的影響力。
(八)要進一步提高對外地來青投資企業的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領域,營造和諧發展的投資環境;認真受理外地投資企業的投訴和求助,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解決處理,并及時反饋。
暢通外地來青投資企業求助投訴的渠道,主動為外地來青投資企業辦實事、解難題。進一步完善外地投資企業求助、投訴受理機制,完善“青島市國內經濟合作信息網”中的求助投訴平臺,認真受理外地災情投資企業的求助、投訴;落實走訪企業制度,做到當年新落地項目企業必訪、納入大企業直通車服務的外地投資企業必訪、各外地青島商會必訪;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不斷延伸和推廣大企業直通車服務制度,及時解決內資企業在項目落戶和建設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國內投資項目“引得來、落得下、留的住”,增強我市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認真落實外地投資人員市民待遇。加強與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與協調,保證外地來青投資發展企業享受與本地企業同等的金融服務、科技支持、名牌評選及產業配套支持政策;認證貫徹落實青政發〔2007〕13號文件精神,做好外地投資企業納稅落戶初審工作,幫助企業解決后顧之憂;邀請外地投資企業代表列席市人大和市政協會議,參政議政,進一步營造“親商、安商、扶商”氛圍,形成吸引國內資本青睞的“磁場效應”,創建更具吸引力、更加和諧的投資環境最佳城市。
(九)進一步加強外地駐青辦事機構的管理。經常組織開展活動,并通過駐青機構加強與派出單位的聯系和合作。
充分發揮外地駐青辦事機構的橋梁作用,搭建雙方合作交流的平臺。一是組織召開外地駐青辦事機構座談會,通報我市經濟發展情況和國內經濟合作情況,交流學習各地區、企業的發展經驗;二是組織部分辦事機構參觀我市部分重大項目、企業和工業園區,使外地辦事機構進一步了解青島,宣傳青島,推介青島;三是堅持經常性走訪外地駐青辦事機構制度,加強與外地駐青辦事機構的聯系與溝通,互通信息,進一步掌握辦事機構的有關情況,做好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管理工作。四是發揮外地駐青辦事機構作用,加強與派出地政府和企業的聯系,促進雙方的合作交流。做好外地駐青辦事機構工作總結、表彰,進一步激發外地駐青機構為推進當地與我市開展合作交流服務的積極性。
(十)要積極推進我市與濰坊、日照兩市的一體化發展,增強我市的經濟輻射能力。
積極推進半島城市群經濟合作。加強與日照、濰坊兩市有關部門的聯系與合作,推進我市與日照、濰坊市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兩市優勢互補,更加有效地促進生產要一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區域資源配置效益和城市競爭力,推動兩市共同繁榮發展。
(十一)加大工作宣傳力度,打造“真誠合作”機關名牌。
近年來,經合辦以提高機關工作效能為載體,堅持“抓隊伍、夯基礎、上水平、爭一流”的工作方針,注重機關建設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努力打造“真誠合作”機關品牌,推動了各項工作開展。
一是著力打造“真誠合作”機關品牌,促進機關文化建設。深化機關品牌創建工作。精心策劃和創建實踐,著力打造“真誠合作”的機關品牌,在青島日報和招商周刊等報刊雜志,廣泛進行宣傳,從而形成符合機關自身特點和核心價值觀的整體文化理念。二是注重抓好機關品牌的延伸發展,將機關品牌、處室品牌創建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三是圍繞推廣宣傳“真誠合作”機關名牌,編印機關文化手冊。四是堅持不懈地錘煉機關文化,深化“真誠合作”機關名牌。通過堅持不懈地培養和樹立團結和諧、干事創業的團隊精神,真正形成合力,爭創一流成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