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按照全市藍色經濟區建設和“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部署,緊緊圍繞“護海興漁”目標,不斷加強海洋綜合管理,加快發展現代漁業,全市海洋與漁業經濟保持了穩定發展的態勢。預計全年完成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比上年增長3.4%;水產品產量110萬噸,增長4.1%;實現水產品產值98億元,增長3.2%;漁業經濟總產值340億元,增長6.3%,漁業主要經濟指標位于全國副省級城市前二位。
一是圍繞藍色經濟區建設目標,積極推進海洋經濟戰略實施。全面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指示,參與和制定全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相關規劃和意見,編制完成青島市藍色經濟區集中集約用海規劃、青島市海洋防災減災專項規劃。作為海洋一產發展推進協調工作組的責任部門,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制訂形成《關于加快海洋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青島市現代海洋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青島市藍色經濟區現代海洋漁業專題發展規劃》,深入探討我市加快海洋漁業發展、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工作思路和規劃,力爭海洋漁業在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率先建設藍色經濟區重大戰略部署中加快步伐、積極作為。
二是加快海洋管理體制創新,不斷提升海域使用服務水平。圍繞藍色經濟區建設和“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加強對用海項目立項、規劃、論證和管理,積極為高新區、董家口港區等全市重點項目提供用海服務,配合國家海洋局推進深海基地建設,及時調整完善《青島市海洋功能區劃》,全年用海項目辦證率、海域使用證年審率、海域使用金征收率均實現100%。充分發揮海域使用權的融資功能,公布實施了《海域使用權抵押登記管理辦法》,辦理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金額3.2億元,支持拉動內需項目建設。
三是切實抓好海洋防災減災,積極建設海洋生態文明。針對6月以來黃海中部出現大面積滸苔,及時啟動滸苔災害Ⅳ級、Ⅲ級預警響應,組織調度漁船,落實打撈方案,有序有效開展了滸苔應對處置工作。認真開展海洋環境監測,加強海洋觀測預報服務,在電視臺開播《海洋預報》,做好海洋公益服務。深入落實膠州灣保護,開展了膠州灣保護岸線調查,申報通過了膠州灣濱海濕地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全力完成了海軍節、沃爾沃帆船賽、“十一運”帆船賽等海上服務保障工作,切實做好水文水質預報和水面保潔工作,得到部隊和賽事組委會的肯定。
四是大力培植優勢主導產業,著力構建現代漁業產業體系。今年以來,我們堅持調結構、提質量、強基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新規劃建設了5處千畝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進一步擴大優勢主導品種健康養殖規模,全市高標準池塘養海參發展到4.5萬畝、工廠化對蝦養殖65萬立方米、深海網箱達到1800個。積極示范推廣養殖優良新品種、關鍵新技術,在全市推廣“黃海一號”中國對蝦養殖1.2萬畝,占到全省1/3;推廣池塘高效增氧技術養殖1.5萬畝。努力促進水產國際貿易持續發展,前10個月全市水產品出口量29.6萬噸,創匯10.7億美元,預計全年完成13.5億美元,繼續穩居全國城市首位。
五是全面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大力開展水產苗種和養殖生產專項整治,實現了對全市“四類基地”的全程質量監管,目前已完成水產品抽檢406批次,水產品綜合合格率達到99.3%,在全國22個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積極組織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全市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已達90個、14萬畝,無公害水產品74個。積極實施漁業資源修復,今年我們首次開展了放流苗種社會認購活動,爭取各級投入增殖資金達到900萬元,放流水產苗種5.7億單位,分別比上年增長69%和39%,放流規模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六是完善漁業基礎建設,不斷提升發展支撐能力。加大漁港建設力度,建成了積米崖國家中心漁港,開工了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和東營、薛家島一級漁港,獲批了紅島國家中心漁港,5個漁港建設共爭取國家投資1.17億元。認真落實漁業燃油補貼政策,向漁民發放燃油補貼3750萬元。實施了海上救生設施配備工程,免費向漁民發放氣脹式救生衣,組織全市60馬力以上漁船裝配AIS防碰撞系統。大力推進漁業政策性保險,對漁民人身險保額保費補貼比例居全國首位。截至目前,全市漁民入保率達65%,人均投保額度達到14.1萬元,總保額達到2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兩倍。
七是強化依法行政能力,切實推進依法管海治漁。積極完善海洋法規體系,修訂完成《青島市近岸海域環境保護規定(送審稿)》,已經報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先后組織開展了“碧海”、“海盾”、“藍箭”等海洋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查處違法用海、盜采海砂、違法傾廢、污染海域等破壞海洋資源行為,查處海洋違法行為94起。切實強化漁業資源管護,認真落實伏季休漁制度,嚴查違規捕撈案件,全年查處違規漁船420多艘次。
各位代表、同志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工作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海洋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海域使用無序、無度、無償的局面雖已得到根本改變,但未批先建、違規用海等現象依然存在。近海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增大,海洋災害和突發事件增多,海洋防災減災和應對處置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漁業資源條件對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制約未從根本上得以改善,海水養殖業產業化、標準化程度不高,主導產業不突出,市場競爭力不強。海洋與漁業執法能力還需提高,管理手段還不配套,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2009年是加快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關鍵一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海洋綜合管理,著力推進藍色經濟區戰略實施。強化海域使用綜合論證,統籌安排用海布局,規范海域使用管理,推進依法用海、科學用海、節約用海、集約用海。建立健全青島市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嚴格執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海洋災害的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大力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我們將進一步加快海洋漁業發展,著力推進漁業增產、漁民增收步伐。圍繞生態、高效、品牌發展理念,在全市組織實施標準化生態養殖、漁業資源養護、漁船更新改造、平安漁業創建、漁業科技創新等現代漁業“九大工程”,突出抓好海水養殖、水產種苗、資源增殖、遠海捕撈、水產加工等五個主導產業,大力提升漁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海洋執法力度,著力推進“和諧海洋”建設。堅持依法管海、依法護漁,不斷加強執法隊伍和手段建設,繼續開展“海盾”、“藍箭”、“護漁”等專項執法行動,圍繞海域使用管理、漁業安全生產、漁業資源合理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等開展全方位的行政執法,嚴厲查處各類破壞海洋和漁業資源行為。總之,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轉變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方式和工作指導方式,提高海洋服務保障水平,提升漁業經濟發展質量,努力建設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現代漁業發展示范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