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招商項目結構,做好環境保護,嚴格控制污染項目,提高招商工作質量和水平。
回復意見:近年來,我市在提高利用內資質量和水平上做了很多工作:
1、更新觀念,力克不足,著眼于結構優化,進一步提升利用內資質量和水平。堅持高點定位,瞄準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等大企業以及重點民營大企業,通過引進符合城市生產布局和社會產業發展要求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產業等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優質項目,實現國內招商引資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提升利用內資的質量和水平。
2、嚴把項目關口,杜絕污染項目上馬。一是嚴把招商關。大力開展循環經濟項目招商,集約利用資源,降低能源消耗,將關口前置,對于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做到不接觸、不洽談、不簽約。二是嚴把審批關。將清潔生產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列為技術評估和環保審批重點內容,對引進新開工的建設項目,其預期萬元增加值能耗高于區域內上年度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水平的,一律不予審批,不得建設。三是嚴把督導關。對重點招商項目實行實地勘踏制度,不僅看項目建設進度、看資金到位,同時也看是否高耗能、有污染的隱患,真正使招商引資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良性互動。
建議2、從改善國內招商環境入手,立足重點項目引進,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回復意見:一是對現有外來投資政策進行整合,建立重點項目扶持基金,通過貼息、資助、獎勵等方式,為“引進來”的企業提供支持,增強投資吸引力。二是用足、用活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振興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財政扶持政策,激發企業活力。三是對外地來青投資發展企業享受與本地企業同等的金融服務、科技支持、名牌評選及產業配套支持政策,擴大對外地投資者的扶持力。四是是邀請外地投資企業代表列席市人大和市政協會議,參政議政,進一步營造“親商、安商、扶商”氛圍,形成吸引高端要素和國內資本集聚的“洼地效應”,提高我市國際競爭力。
建議3、積極推進集群招商、產業招商、特色招商和優勢招商。
回復意見:按照《青島市工業定向招商指導目錄》、《青島市服務業定向招商指導目錄》,積極引導市外資金投向汽車機車、石油化工、家電電子、紡織服裝、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集群產業,現代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產業集中。發揮中石化、中海油、中船重工、四方機車等已在我市投資的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的凝聚作用,吸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延伸產業價值鏈條,提高當地企業為家電電子、汽車機車、海洋工程和造船的配套率。一是結合主導產業抓集群,重點引進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船舶海洋工程等產業鏈配套項目,提高產業發展水平。二是結合傳統產業抓升級,重點引進同行業知名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優勢企業,參與老城區企業搬遷改造,實現技術、裝備和產品性能上檔次。三是結合新興產業抓規模,積極引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化工、海水利用等新能源、新材料投資合作項目,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四是結合現代服務業抓特色,積極引進金融機構、會展旅游、港口物流、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項目。
建議4、建議取消對內資招商的考核。
回復意見:2001年,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引進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和重點科研院所工作的通知》文件下發后,全市利用內資從2002年起被正式納入市目標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幾年時間探索,內資考核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賦分科學、程序規范、流程合理的利用內資工作績效評價機制。該項考核工作在國內同等城市中屬于首創,杭州、寧波、南京等城市先后來我市學習內資大項目考核經驗。內資大項目考核作用顯著:一是促進了全市利用內資穩步增長。作為全市績效考核經濟指標中重要貢獻的加分因素,充分發揮激勵作用,在全市營造了比大項目招商、趕項目建設進度、超額完成利用內資年度預期目標任務的競爭氛圍,促進了全市利用內資以超10%的年均速度平穩增長。二是內資大項目比重逐年增多。內資大項目考核,引領全市國內招商向“引進大企業和大院大所”投資大項目轉變,有力推動了我市的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三是促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對汽車、機車、民營百強、先進制造業和總部類項目,在按資金額度賦分外,執行了再加1分的鼓勵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大項目的引進,助推了產業集群化發展。所以內資考核工作不能取消,仍需繼續加強。
建議5、較好地完成了全市內資專項工作,成效顯著。
回復意見:2010年,市經合辦充分發揮業務職能,組織引導全市各級國內招商部門和單位,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以及“兩個引進”新要求,搶抓國內外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機遇,以率先建成山東藍色經濟核心區和高端型產業聚集區為目標,依據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鎖定目標領域、目標對象和目標功能區,有針對性地開展定向招商活動,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和優質項目的比例,積極促進內資項目簽約、開工及施工建設,國內招商取得顯著成效, 利用內資成為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新的增長點。據初步統計,全年引進實際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約1100個,實際到位內資超6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完成年度計劃約120%。雖然利用內資總量和增幅同創新高,但利用內資質量和水平還需進一步優化和提高。三是優化發展空間,提升產業集群發展的承載能力。發揮中石化、中海油、中船重工、四方機車等已在我市投資的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的凝聚作用,吸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延伸產業價值鏈條,提高當地企業為家電電子、汽車機車、海洋工程和造船的配套率。
建議6、加強特殊區域宣傳力度,開拓創新,使總部經濟發展有突破。
近年來,全市各級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切實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優化總部經濟發展環境,狠抓總部招商和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總部經濟再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結合《青島市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的出臺,我辦先后多次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廣泛宣傳我市總部經濟發展情況、發展總部經濟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促進了總部經濟定向招商,收到了較好效果。2011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大總部經濟區位優勢宣傳力度,大力引進和培育總部企業,圍繞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突出發展重點產業總部經濟,力爭全市總部經濟在數量和規模上實現新突破,在“十二五”開局年為今后五年總部經濟發展夯實基礎,為推進全市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作出新貢獻。
建議7、把對口支援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創造更多適合對口支援地區經濟發展的新路子、不斷完善對口支援模式。
回復意見: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關于對口支援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做好對口支援工作,支援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改善受援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做出了積極努力。根據對口支援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幫助受援地區解決一批影響發展的問題,并嚴格按照上級部門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在總體要求的框架內積極探索對口支援工作的新路子、新模式,“開發式扶貧村建設”的一些成果已在全國推廣。根據受援地區的實際情況,圍繞改善受援地區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基本生產條件,堅持民生幫扶,在西藏日喀則市實施了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的科技興農項目,在貴州實施了開發式扶貧村建設,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實施了改善移民安置條件的移民安置項目;圍繞受援地區轉型發展的需要,堅持產業幫扶,在貴州發揮我市名牌企業的帶動作用,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建立青島工業園,在菏澤市曹縣建立青島工業園,與博興縣加強經濟合作;同時,我們還以教育培訓為平臺,開展智力援助,協助對口支援地區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促進了受援地區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我市在對口支援工作中,還積極推進雙方的經貿合作與交流,組織雙方企業開展經貿洽談,利用雙方的比較優勢,共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通過經貿的合作,促進雙方產業的發展。
建議8、經濟合作、幫扶工作成果如何是否需要及時公開,以使社會及時了解掌握。
回復意見:在對口支援工作中,我們通過政府援助、結對幫扶、企業參與、經濟合作等各種形式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進了我市與對口支援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在開展對口支援工作的同時,我們也十分重視政務公開和媒體的宣傳報道,我市對口支援的一些重大活動以及對口支援工作的情況及成效在國家、省、市相關媒體都進行了及時報道,并在青島國內經濟合作信息網進行了介紹。下一步,我們將會進一步將對口支援工作成果通過相關媒體進行報道,以使社會各界及時了解我市對口支援工作開展的情況。
建議9、大力支持參與西部大開發,以政府的經濟組織間的合作為基礎,引導我市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利用西部地區的資源和市場,拓展發展空間,使經濟協調發展。
回復意見:市經合辦在推進參與西部大開發的經濟活動工作中,始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紐帶、企業為主體、項目為載體” 的機制。以服務企業為工作模式,通過政府搭臺,使青島企業在參與西部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合作中,企業自身的產業優勢與西部地區資源優勢也得到了很好的結合,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空間。為了使企業在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合作中取得成效,我辦將發揮政府工作部門職能,結合青島本土的優勢,在參與西部大開發具體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協調促進。一是促進青島的名牌企業和民營企業利用品牌和資金的優勢到西部地區參與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二是為促進藍色經濟的發展,體現青島城市的港口的優勢,通過投資、合作的形式在西部有關省區市建立青島無水港碼頭,提高青島港的輻射力和發展后勁。三是利用西部地區的口岸,促進青島市企業開辟向西的國際貿易通道。四是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西部地區的展會擴大內需市場,促進青島企業產品在西部地區的市場份額。五是促進與西部地區在農業人才培訓和勞務上的合作。六是促進與西部地區政府經濟合作部門的交流,提升青島城市的影響力。
建議10、完善半島城市群合作機制,促進合作深化發展。
回復意見:近年來,我市分別與濰坊、德州、日照三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濰坊簽訂《關于加快推進青濰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青濰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關于加快推進區域合作一體化發展的備忘錄》;與日照市簽訂了《關于進一步發展兩市交流合作關系的框架協議》,《關于加快推進青島日照區域合作一體化發展的備忘錄》;與德州市簽訂了《青島市人民政府 德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發展兩市交流合作關系戰略框架協議》及合作備忘錄等。在推進我市與半島城市群的部分城市間的合作上,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并完善了推進機制。首先建立兩市主要領導年會制度。每年輪流召開一次書記、市長年會,就涉及區域發展的重大問題、重點事項進行磋商。其次是成立雙方合作協調推進機構。雙方經濟合作主管部門承擔日常協調聯絡職能,負責承辦合作中的具體工作,定期召開會議,抓好日常信息交流、事務磋商、計劃和協議落實等事項。三是建立兩市相關部門專業合作機制。成立區域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文化建設、社會管理等各類專業委員會,開展政策研究、法規研究、技術交流和專項合作等。實現兩市優勢互補,更加有效地促進生產要一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區域資源配置效益和城市競爭力,推動半島城市間共同繁榮發展。
建議11、加強外地駐青機構和辦事機構的服務與管理。
回復意見:近年來,我辦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外地駐青機構和辦事機構的服務與管理工作:一是堅持政務公開,實行一次性告知服務。對來電來函咨詢的,實行首問、首辦責任制。二是充分發揮外駐青辦事機構的溝通聯系和橋梁作用,努力實現互利雙贏。加強聯系溝通,堅持走訪制度主動征求意見,隨時了解外地駐青辦事機構的情況和服務需求;注重發揮外地駐青辦事機構的作用,組織外地駐青辦事機構參加各種投資說明會、推介會,組織有關單位和企業考察竹青辦事機構排除地政府或企業等形式,發揮外地駐青辦事機構的溝通聯系和橋梁作用,組織外地駐青辦事機構參與我市經濟建設,推進區域經濟合作。三是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堅持“真誠合作”服務理念,落實服務承諾制,做市外來青投資企業及辦事機構的引導者,誠心做市外在青企業辦事機構合法利益的維護者,真心做市外在青企業辦事機構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協調者,貼心做促進市外在青企業辦事機構不斷發展的服務者,根據外地駐青辦事機構的不同情況,分別采取前置服務,上門服務和跟蹤服務模式,努力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優質服務。
建議12、加強與外省市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工作。
回復意見:近年來,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融共進、互利共贏”原則,我市與部分省市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一是加強政府間合作。發揮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積極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并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雙方支持本地企業到對方發展。二是加強優勢產業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優化結構,延伸產業鏈,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機車生產及先進制造業基地;三是加強現代服務業和會展業合作。積極支持對方在本市舉辦各種合作交流活動,雙方鼓勵本地企業積極參加對方舉辦的各種展會,加強各城市市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四是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域合作組織以及資源富集地區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與杭州、日照、濰坊市等地市政府簽署加強合作交流框架協議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與友好城市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構建經濟合作信息共享平臺,促進與各地市的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