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意見建議 |
回復意見 |
1 |
進一步發揮海外僑務資源優勢,更好地為青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
感謝市民代表對僑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市民代表所提出的中肯的和具有建設性建議。如何發揮好海外僑務資源的優勢,更好地為青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我辦近年來高度重視和努力強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落實市民代表的建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這方面的工作。具體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突出加強對東南亞、北美、香港等華僑華人資金雄厚的重點地區的招商引資,積極爭取國務院僑辦和省僑辦的支持,下大力氣邀請一批層次高、影響大的海外華僑華人重要團組和國內外知名的華商大企業家來青島訪問考察,開展經濟合作。 二是擬舉辦“美國生物醫藥博士青島行”等引資引智專項活動,搭建我市引進海外資金、智力和國際化人才的平臺,重點引進海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發明成果的華僑華人經濟科技專家和專業人士,來青投資興辦高新技術產業項目。 三是積極“走出去”開展工作,組織參加重要的涉僑涉外活動和出訪活動,開發建立更多更高層次的海外經濟科技資源,為我市的重點園區、區市和有關部門開展招商引資牽線搭橋,提供服務。 四是聯絡引薦海外知名華裔專家學者擔任我市有關高校的客座教授,開展高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擬舉辦“青島市歸國博士座談會”,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五是圍把青島打造成為最適宜海外僑胞創業發展的城市,組織開展以“走進百家僑企、訪百名僑商”為主題的“雙百”活動,深入僑資企業走訪調研,做好服務,促進僑資企業健康發展,吸引更多的僑商來青島投資發展。 |
2 |
通過僑務渠道深入對外宣傳推介青島和僑務工作。 |
感謝市民代表對僑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市民代表所提出的中肯的和具有建設性建議。近年來,雖然我辦在發揮海外華文媒體的優勢和作用,對外宣傳推介青島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仍然需要進一步開拓工作的新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落實市民代表的建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這方面的工作。具體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深化與美國《國際日報》的合作,通過《國際日報》的發行網絡和渠道,每周在美國、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四個國家同步發行一期中、英文版的《今日青島》報紙,廣泛深入地對外宣傳青島。 二是擴大在海外重點華文媒體開設“青島之窗”專版,在美國《僑報》、法國《歐洲時報》、日本《中日新報》等12個國家的15家海外重點華文媒體開設“青島之窗”專版的基礎上,擬再選擇一批重點重點華文媒體開設“青島之窗”專版,就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園區和大項目建設等情況進行全面及時的報道 三是加強“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工作力度,擬邀請美國、德國、法國等有影響的國家的海外重點華文媒體的記者來青島采訪,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題材進行全面深入地對外宣傳報道;擬會同市有關部門赴海外重點國家和地區與華文(人)媒體開展交流與合作。 四是繼續深入開展“海外華文主流媒體網上青島行”活動,進一步發揮網絡傳媒迅速、便捷等特點,向更多國家的華文網絡媒體提供宣傳稿件,并對“青島僑網”進行改版升級,增強后臺功能,提高其在海內外僑界的知名度和信息轉載率。 五是在重點新聞媒體或涉僑媒體上對我市僑務工作進行整體宣傳推;辦好《青島僑務》和“青島僑網”,進一步提高《青島僑務》、《青島僑網》編刊質量,增強時效性,使之成為了解僑情動態和工作情況重要載體,推介青島僑務工作的重要窗口。 |
3 |
進一步做好對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服務工作。 |
感謝市民代表對僑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市民代表所提出的中肯的和具有建設性建議。做好對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服務工作是我們的重要職責,近年來,我辦在為僑服務方面雖然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落實市民代表的建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這方面的工作。具體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組織實施“歸僑僑眷關愛工程”,通過開展“為僑服務月”等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掌握歸僑僑眷和僑胞的所思、所需、所急,為僑送溫暖、送方便,辦實事、辦好事; 尤其對鰥寡孤獨、殘疾有病、生活困難的歸僑僑眷,組織區(市)最大限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二是組織開展對歸僑僑眷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對我市已出臺的《早期歸國華僑退休生活補貼》、《歸國華僑生活困難補貼》等幫扶救助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城市貧困歸僑僑眷納入低保保障范圍,散居在農村的貧困歸僑僑眷納入扶貧規劃,做到應保盡保。 三是進一步做好僑法宣傳貫徹工作,以市南區中山路街道辦事處等四個國務院僑辦僑法宣傳示范點為典型,指導推動全市的僑法宣傳工作向縱深發展;組織開展“僑法宣傳月”活動,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僑法,營造依法護僑的社會氛圍。 四是建立歸僑僑眷和新華僑華人眷屬信息庫和定期聯系制度,通過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加強溝通聯絡;制訂《青島市社區僑務工作意見》;構建組織網絡、工作網絡、活動網絡、信息網絡,使社區為僑服務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指導重點社區建立健全電子僑情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 五是扎實深入開展“僑愛工程—服務新農村建設”活動,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項調查研究,指導培育我市僑務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單位,推廣典型經驗做法。推動我市僑務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深入開展。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