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工業運行、產業發展、信息化建設、中小企業發展等工作職責,以項目為總牽,努力提升工業化水平、加快信息化進程,可圓滿完成年度目標。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0%左右,軟件業務收入增長45%以上。
一、突出重點抓運行,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年初以來,受生產成本上升、融資困難、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持續影響,經濟運行壓力較大。我們聚焦重點產業、重點區市、重點企業加快推進,工業產值保持月度千億規模,前三季度工業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達到44.4%。
(一)強化七大產業支撐。按照“一處一業”分工,全力推進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船舶海洋工程、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鋼鐵產業發展。1-10月,七大重點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6%,全年總量將跨越萬億。
(二)突出重點區市拉動。按月組織區市工業運行分析調度,研究原材料、勞動力、日本地震等影響對策,與區市調研和培育新增能力,促進工業增長。1-10月,黃島、城陽和五市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2.6%,高于全市工業3.3個百分點。
(三)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擴大大企業直通車服務范圍,幫助企業辦理影響生產經營重大事項759件(次),及時解決了南車四方生產高峰用汽、北船重工上市資產等問題;1-10月,100戶重點企業產值占到全市工業的38.7%。配套落實市委、市政府中小企業雙“20條”政策,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專精特新”產品,扶持60戶行業領先企業;1-10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3.1%,高于全市工業3.7個百分點。
(四)加強煤電油運保障。積極協調成品油市場保供,想方設法調運電煤,組織迎峰度冬迎峰度夏,在全國多數省市出現電荒的情況下,我市電網安全平穩運行,保證了企業和居民用電。
二、群策群力抓項目,集聚“十二五”發展后勁
我們把抓項目作為領先發展的關鍵,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委上下“心里想著項目、眼睛盯著項目、手里抓著項目”,以真情爭投資,搶抓機遇推項目。
(一)圍繞裝備、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建設一批產業振興項目。完善項目庫和定期調度機制,重點推進總投資1520億元的463個產業振興項目,伊科思10萬噸異戊橡膠等193個項目竣工投產,深海鉆井平臺、數控機床、生物寡糖等一批優勢項目搶占了行業制高點。出臺意見加快裝備工業發展,裝備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預計達到35%。
(二)著眼產業鏈關鍵環節推進一批定向招商項目。出臺發展指導目錄,瞄準55類400余種關鍵技術和產品,協同區市和相關部門大力開展工業定向招商。前三批305個項目已有132個落地,累計落地224個、計劃總投資1414億元,投資60億元的福田挖掘機、投資42億元的一汽商用車等重大項目,將成長為基地式研發總部、生產總部,帶動產業高端發展。
(三)面向央企、民營強企、大院大所新增一批高端大項目。按照“一個產業一組招商團隊,一個重大項目一名領導追蹤”的工作機制,全委動員與區市一起千方百計抓信息、抓對接、抓籌備。10月底,在北京成功舉辦青島工業轉型升級招商會,300多家知名企業、科研院所與會,扎實的前期工作、新穎的推介方式產生了震撼效應。會上集中簽約了48個大項目,計劃投資額1100億元,取得了多年來我市工業招商最為顯著的成效。以大唐集團投資340億元先進制造與電力項目為代表的一批“話語權”項目,將成為我市工業新一輪發展的支撐增量。
(四)瞄準產業集群化規劃建設一批項目落地載體。編制全市工業產業集聚區布局規劃,對現有產業園區進行優化調整,重點打造40多個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5萬公頃,為項目定向落地奠定了基礎。
三、毫不放松推動結構優化,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我市工業已跨越萬億,轉型升級是新一輪發展的根本選擇,我們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突出“四條路徑”,推動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
(一)傳統產業升級。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定期調度253個重點技改項目,1-10月完成技改投資665.8億元,占工業投資的53.6%。高質量承辦第四屆中國綠色公司年會,600多位企業界、學界領袖到會,70多家主流媒體集中報道,宣傳青島、推介項目,引導我市企業向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發展。開展清潔生產活動,完成40戶自愿清潔生產企業評估,半數企業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
(二)新興產業壯大。突出本土特色,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6個新興產業。提出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指導目錄,引進中船重工隧道掘進機等76個項目,預期年產值1700億元。培育骨干企業和標志性產品,投資17億元的武船海工等113個項目投產或在建,海霸能源等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單體200億元的產出規模,3.0兆瓦風電機組、生物疫苗、鋰電池材料等,將成為我市新的標志性產品。
(三)創新能力提高。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新增國家、省、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將超過26家,累計超過240家。實施技術創新重點項目1128項、研發投入52.8億元,高轉速工業拖動汽輪機等一批高新技術獲得突破。舉辦首屆“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一批工業設計成果產業化,四方工業設計園等發揮了示范作用。
(四)產業集聚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推動新增項目向園區集聚,六大工業功能區落戶投資過億元項目369個。推動市內四區工業企業向產業園區轉移,18戶企業納入搬遷啟動計劃,累計達到72戶,其中22戶新址投產,20戶新廠項目在建。搬遷企業預計產值翻番,重汽專用車新廠產值將超過100億元,是搬遷前的12倍。
四、加快信息產業發展,提高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
我們在抓工業的同時,大力推動信息產業規模擴張,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從興業、勤政、利民等方面加快推進信息化。
(一)打造“東園西谷”布局。依托嶗山國家通信產業園,重點發展互聯網增值服務、云計算和軟件產業,構建東部“數字產業園”;依托黃島國際生態智慧城,重點發展先進電子制造,建設呼叫中心、SaaS平臺等,構建西部“信息產業谷”。投資57億元的中國聯通創新業務研發、云計算中心,投資20億元的中國電信信息服務(青島)基地,投資33億元的計世傳媒(青島)軟件園,投資42億元的青島國際云服務基地等一批大項目落地,標志著我市在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走在了前列,“東園西谷”格局正在形成。
(二)深化“兩化融合”。在全國率先出臺兩化融合評價指標,示范引領企業、行業、區域層面兩化融合,培育推廣兩化融合示范區3個、試點園區3個、示范企業15個、示范項目30個,重點企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集成應用率超過50%,形成了行業發展新模式,我市在國家、省兩化融合工作會議上介紹做法。
(三)推進“三網融合”試點。建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集中辦公聯合推進機制,首先在海信慧園、弘信山莊等7個居民小區,開展高清交互電視、高速互聯網接入、IPTV等業務試驗,試點用戶達到6000戶。
(四)推廣電子商務。繼續推進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工程,新增使用“誠信通”、“出口通”企業1220戶,“青島電子商務專區”納入企業10809戶,基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銷售模式增加了企業開拓市場新途徑。
(五)推動物聯網發展。施行物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圍繞現代物流、數字家庭等7個應用領域,開展示范工程,“全國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實訓基地”落戶我市。建設“無線城市”,3G移動通信基站超過7800個,開通AP接入設備60000多個,無線應急聯動等20多個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五、持之以恒構建服務平臺,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
心里想著企業、扎實為民干事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全委以服務為己任,搭建了多層次企業服務平臺。
(一)建成中小企業三級服務平臺。擴大國內一流的市級公共服務中心功能,熱線電話、短信平臺、中小企業網等傳遞各類信息6.9萬條次,入駐機構提供法律、技術等服務680多項,開展“小企業之家”半月講壇、服務機構區市行等系列活動,服務企業超過12000戶次。加快二、三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12個區市“二級平臺”全部建成,100個重點鎮(街道、園區)全部建成“三級平臺”。通過信息網、視頻系統等實現三級平臺互聯互通,初步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體系。
(二)搭建綜合性展會平臺。集全委之力深入籌備、搶抓檔期,6月份舉辦國際時裝周、名優產品交易會、工業設計和信息化成果展,達成采購意向16.2億元、工業設計合作20項,互聯網電視互動、時裝“旗袍日”成為新亮點,時裝周榮獲中國會展經濟貢獻獎等多項國家級專業大獎,“四會合一”成為企業“時尚發布、名品交易、設計交流、技術推廣”的綜合平臺,放大了“助力產業、服務企業、惠及民生”的疊加效應。
(三)創新企業融資平臺。創建融資超市、信用信息、統借統還3個平臺,拓寬銀行、擔保體系、過橋資金、融資租賃、債券股權、項目融資6條路徑,為企業提供過橋資金43.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4倍;提供擔保貸款138億元,躍居全省第一位。1-10月,中小企業新增貸款占全部企業新增貸款的67%、比同期提高5.8個百分點。我市融資新模式被中央電視臺連續報道。
(四)創建中介專業服務平臺。引進知名中介機構,北京中銀律師等5家落戶。培育專業化服務機構30家,航運交易平臺成為全國七大船舶交易資質機構。率先創建政府購買服務小企業模式,16家中介機構提供低費優質服務,超過1000戶小企業受益。預計全年中介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
(五)積極爭取和落實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落實和爭取國家產業政策,企業申報購置設備進項增值稅抵扣18.1億元,確認加計扣除研發費發生額18.2億元;爭取國家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中小企業發展專項、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等國家專項資金2.83億元,為歷年最多。
盡管我們取得很大工作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市人民期望還有一定差距。一是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原材料、用工、融資成本上升及人民幣升值、融資困難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企業擴張。二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較小,盡管近兩年保持高速增長,但總量與先進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三是轉型升級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全市工業實現高端發展、集聚發展的任務艱巨。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著力解決。
明年,我們將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廣大市民意見建議,扎實履行工作職責,密切關注、適時分析研究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特點、新變化,突出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三大主攻方向,實施先進制造業體系構建、項目建設活動深化、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集聚區布局優化、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經濟運行服務保障六項行動,努力推動全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做好全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們懇請廣大企業、廣大市民一如既往地給予關注和支持、提出意見建議,我們將以此為動力,更好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