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在各區(市)政府、市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市城鄉建設委堅持以打造宜居城市為目標,著力推進“五大任務”,積極開展市容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各項任務。初步預測,全年建設領域完成投資990億元,同比增長15.5%,城建行業實現稅收約占全市地稅收入的37%左右,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第一,著力推進“五大任務”,城鄉建設管理取得新進展
一是住房建設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質量。城中村和舊城區改造計劃新開工46個項目。面臨國家相繼出臺新的房屋征收政策、新土地政策、新金融政策以及新調控政策的形勢,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已開工39個項目,惠及居民1.7萬戶,預計年底將開工50個以上,惠及居民約3萬戶,新開工項目數達到前四年總量的68%。整治李滄區邢臺路二期、市北區錯埠嶺一小區、四方區杭州路小區等3片舊住宅區,惠及居民6000戶。農村住房建設任務超額完成,新建、改造農村住房6.47萬套,改造農村危房5280余戶。
二是道路交通設施及配套建設進一步加快速度。海底隧道接線、跨海大橋接線、快速路三期6月底順利實現主線通車,相關附屬工程按計劃推進;新疆路快速路開工建設,重慶路快速路、福州路打通等項目前期工作扎實開展。建成奧特萊斯、海琴廣場、快速路三期兩側等3處大型停車場,30余處臨時停車場,開放51處社會停車場,增加停車泊位1.3萬個。完成浮山新區11條主次干道及城市支路建設,全面啟動小埠東小學、徐家東山中學等配套工程建設。
三是生態環境建設全面實施。新改建綠地224公頃,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穩步增長。今年以來爭取國家節能獎勵、補助資金3.95億元。完成20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有8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示范,數量居國內同類城市首位。膠州市被國家列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縣,開發區智慧生態城被列為國家可再生能源集中連片開發示范區。5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標識。完成節能建筑101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104萬平方米,實現節能約19萬噸標準煤;積極開展大型公建能耗檢測,我市被國家列為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示范市。完成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317萬噸。李村河、金水河等6條河道綜合整治按計劃實施。
四是城鎮化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積極組織開展和諧城鄉建設行動,加快推進10個重點中心鎮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122個項目全部開工,總投資10.56億元。農村垃圾處理專項規劃編制完成。
五是城市管理為創城服務。全面做好我委承擔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11大項、36小項測評內容有關工作,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創城A級標準。認真落實城市管理綜合考核制度,推行城鎮容貌與環境衛生責任區達標制度,推進城市管理工作站進社區和城市管理應急服務熱線建設。牽頭做好中國人居環境獎迎檢工作,并順利通過復查。
第二,全力開展大干200天整治行動,努力營造優美、宜居的市容環境
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創建文明城、迎辦世園會、大干200天,市容環境整治行動”部署,全面參與十項整治行動,牽頭負責鐵路兩側環境整治、園林綠化水平、市政道路、建筑工地等四項;在“一五一六”布局中,承擔“一大環”、“一線”和“五小環”中的第三、第五小環、“六片”中的奧帆中心片以及火車站廣場棧橋周邊的牽頭整治任務。
一是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效果初顯。以“堅持規劃先導,立足深度整治”為中心,創新整治思路、工作模式和整治策略,彰顯青島城市特色。組織對鐵路兩側約7平方公里區域進行環境整治,完成投資2.3億元,其中拆除違章及破舊建筑約9.9萬平方米,清理垃圾約8萬余立方米,綠化約25萬平方米,整治建筑立面約36.8萬平方米。重點完成了傍海中路、德江路、興陽南路、鎮平路等鐵路沿線生態綠化帶和濟南路、萊州路、孟莊路、海岸路、杭州路等多處建筑立面景觀節點建設任務。并結合青島作為新中國研制的第一臺“八一”號解放型蒸汽機的誕生地這一特點,對四方火車站內鐵路圍墻實施了火車歷史文化墻彩繪,整治面積約1170平方米。
二是園林綠化水平大幅提升。強化“增綠補綠、豐富色彩、山頭整治”三個手段,狠抓任務進度和施工質量,加快城市園林綠化整治建設力度,確保城區生態綠化成規模、出精品、樹形象。浮山綜合整治拆除建筑7430平方米,建成果品園17個,果樹8000余棵,栽植樹木1萬株及大量地被、灌木等,完成6.4公里道路橋涵工程和7處水系改造項目建設。全市栽植景觀大樹5.4萬株,行道樹近3.6萬株,道路綠化改造63條,道路和節點栽植花草14.3萬株,完成嵌草磚改造5萬余平方米,增配花箱近1000個。22個山頭公園整治加快實施。
三是市政道路綜合整治有序推進。統籌考慮道路現狀與未來交通荷載增加預期、道路整治與旅游旺季交通需求,堅持“人行道與車行道同步整治、市政道路與過街設施同步整治、道路與管線同步整治”的原則,確保整治一條、達標一條。已完成投資4億元,對60條路進行了整治。完成車行道、人行道整治91萬平方米,檢查井、雨水斗6584個,電力管廊1萬余米,給排水管線5986米,橋梁粉刷90萬平方米,天橋、地道整治39處,標線施劃9萬平方米,護欄安裝5372米,燈桿粉刷4000余盞。
四是建筑工地整治扎實開展。堅持“集中檢查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典型引導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突出重點與打造亮點相結合”,通過整治深化了標準化工地創建活動,促進了施工現場文明施工水平的提升。在建的314處房屋建筑工地,175處工地更換新型圍擋,139處工地對原圍擋進行整修,工地現場環境衛生整改動態達標率96%,揚塵治理動態達標率95%。41處市政工地,30處更換新式圍擋,11處對原圍擋進行整修,施工揚塵整治達標率90%,環境衛生整治達標100%。拆除工地13處,全部整治完畢并配備灑水車,拆除施工前和施工中全部灑水除塵,有效控制了揚塵污染。
五是奧帆中心片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清理拆除違法亭體、集裝箱、棚子33處,922平方米。清理廣告牌1000余平方米。增加人性化指示牌、導向牌、說明牌和導覽圖26個。規劃了景區交通流向和出租車候客區,劃定近3000個停車泊位。新增盲道1300余米,更換、整修人行道板近300平方米,補植草坪1600平方米,景區重要節點周圍全部布置花箱、花柱或花壇。
六是火車站廣場及棧橋周邊環境整治扎實推進。按照火車站及棧橋周邊環境整治任務目標要求,目前已拆除大型戶外廣告17處,共30余個,面積約2532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筑物22處,整治面積約359平方米;拆除門頭牌匾110余個,面積約 1150平方米;完成建筑立面整治約5萬余平方米;平整火車站廣場南停車場約1800平方米;積極推進火車站周邊交通調流工作。
第三,加強行政效能建設,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是機關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和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切實提高工作效能。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283件,占全市政府系統承辦件總量近1/5,辦復率、面復率、滿意率均達到100%。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網絡在線問政答復聽眾和網民問題近1700個,群眾滿意率較高,網絡在線問政考核在全市57個參評部門中獲得第3名。
二是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完成4項立法工作,占全市的2/5。梳理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496項,建立完善的行政處罰權規范透明運行機制,處理行政處罰案件400余起。對全委325名執法人員進行了大規模培訓,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水平顯著提高。
三是市場管理進一步創新。建筑工人向產業工人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快,3.58萬名建筑業農民工由企業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代市政府起草了房屋征收過渡政策,完善房屋征收管理體制及程序,實行房屋征收“分戶評估”機制,著力維護被征收居民的切身利益。
四是工程質量再上新水平。全面推行工程質量標準化管理,創新解決質量通病,實施工程觀感量化情況、質量投訴處理情況與市場主體考核聯動,質量投訴起數同比下降26.5%。全市精品工程創歷史新高,獲國家獎項4項,省獎項15項。
五是行政審批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實行控制流程銜接、壓縮辦理環節時限、嚴抓事項督辦等相關措施,提高審批效能,受理行政審批2900余件,已辦結2800余件,辦結事項平均提速率63%。全部業務辦理實現無責任差錯,服務滿意率100%,被評為“市行政審批和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先進集體”。
各位代表!盡管我們取得一些成績,但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差距。受資金投入不足、拆遷難度加大等問題影響,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后,不能適應城市快速發展需要;舊城區、城中村改造及農村住房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居民住房條件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市容環境整治行動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機關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積極采取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按照“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以國際標準提升工作,以本土優勢彰顯特色,建設宜居青島、打造幸福城市”的總體要求,以迎辦2014年世園會為契機,緊緊圍繞“統籌城鄉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目標,通過加快實施基礎設施、住房建設、建筑節能“三大建設”惠及民生;通過深入推進市容環境整治、世園會工程建設攻堅、城市管理六化“三大行動”提升品質;通過全面提升行業發展、依法行政和機關建設“三個水平”促進發展,確保建設事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衷心感謝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給予城鄉建設管理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也懇請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監督我們的工作,對青島的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多提寶貴的意見建議。報告完畢,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報告完畢,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