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既面臨落實科學發展觀,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城市經濟步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以及藍色經濟區戰略深入實施帶來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一些領導干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意識不強;區市之間競爭意識強于合作意識、融入意識、協調意識等挑戰。因此,有必要分析青島“十一五”城鄉協調發展的成效與問題,明確青島市“十二五”城鄉協調發展的目標,提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路與對策,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維護青島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加快青島現代化進程。
一、青島市“十一五”城鄉協調發展的成效與問題
在中央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推動下,青島“三農”工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但問題依然存在,有些還比較突出。
1.青島市“十一五”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措施與成效。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解決和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經過“十一五”的努力,基本構建起強農惠農的政策體系,初步搭建起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框架。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在建設”的要求,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民生、深化農村改革“三大主題”,集中力量實施“十項工程”,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縣域經濟實力全面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現代農業建設明顯加快,農村經濟持續增長;財政資金投入持續增長;農村生活生產環境明顯優化;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明顯加快;農村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
2.青島市“十一五”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問題與差距。從總體上看,農業發展落后于工商業、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落后于城鎮居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落后于城市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重視城市建設、輕視農村發展,重視市民生活、輕視農民民生的現象以及城鄉分割的觀念、體制和機制障礙仍然存在。特別是跳出青島看青島,問題和差距更加明顯:縣域經濟實力不強;農村城鎮化水平低;農民收入水平低;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低;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不夠完善;農村基層組織服務保障能力不強等。
二、青島市“十二五”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目標及思路
1.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的目標。一是“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城鄉收入差距方面: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同步增長(2011-2012兩年的目標);繼而在2013-2015年實現農民收入增速快于城市居民收入,逐步將城鄉收入差距由2.5:1縮小為2.2:1左右。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村社會事業更好發展,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二是至2020年的發展目標。城鄉收入差距方面:農民收入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15年的2.2:1下降至1.7:1左右。體制機制建立方面:建立起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青島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路。堅持城鄉統籌的根本方針,加快建立健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城鄉協調發展的路徑和方法,加快形成青島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率先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一體化協調發展。
三、青島市“十二五”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環灣保護、擁灣發展”、建設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的戰略要求,著眼于“富民強農、改善民生”,以“六個統籌”為著力點,以“五項機制”建設為突破口,以縣域“五化”戰略工程為切入點,以“五大”戰略舉措為推動力,大力推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
1.以“六個統籌”為著力點,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一是統籌青島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形成城鄉相互滲透、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三規”融合,形成中心城區——縣城——小城鎮——農村社區——居住點層次分明、功能完備的現代城鎮體系,真正發揮其在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二是統籌青島城鄉產業發展,優化城鄉產業結構和布局。按照“要素互動、工農協作、城鄉結合、三產融合”的思路積極探索并形成富有青島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以布局調整為核心,發揮區市比較優勢形成產業協調發展格局;以農業產業化為中心,推動農村三次產業融合與協調發展;推進要素合理流動,實現青島城鄉產業融合和市場一體化發展。三是統籌青島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有利于改善青島縣域和城鎮的投資環境,促進縣域招商引資和創業。在推進青島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做到統一考慮、統一布局、統一推進,實現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市民與農民共享。四是統籌青島城鄉公共服務,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也是導致城鄉發展不協調的主要原因。要把其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和目標,遵循均等化、廣覆蓋、普惠性提高水平和公平性分配原則,對已有的公共服務完善機制、提高標準,對缺失的公共服務積極探索、抓緊建立。主要包括,加快建立覆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促進青島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協調發展,下大力氣辦好青島農村教育事業,繁榮發展青島農村地區文化等。五是統籌青島城鄉勞動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實行城鄉統籌的就業方針,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和就業體系,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促進城鄉勞動力、創業者的雙向流動。六是統籌青島城鄉社會管理,給予城鄉居民公平發展權。核心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取消城鄉分割的管理體制和制度,賦予農民平等發展權益;重點是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消除城鄉戶籍差別,實現戶口性質、管理與公民待遇城鄉一體化。
2.以“五項機制”建設為突破口,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通過制度創新形成一套有效的體制機制,是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思路,也是“十二五”期間各級各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一是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由個人為重點的城鎮化轉向以家庭為重點的城鎮化,真正讓城鎮化切實帶動城鄉協調發展;以“三集中”模式為思路推進青島城鄉城鎮化進程;把青島城市化與新農村的建設聯系起來統籌考慮,以兩者的互促共進推進青島城鄉協調。二是形成以城帶鄉、城鄉合作的運行機制。包括建立青島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通過“部門間對口”、“強區帶弱市”、 “區市間互補”、 “區市間融合”等,形成社會各界支持青島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通過財稅政策、“飛地經濟”合理調整項目引建方和落戶方利益關系,建立各種要素在城鄉、縣區之間的自由流動機制。三是完善青島新農村建設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包括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農業補貼制度、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積極探索新村建設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等。四是以城鄉一體行政管理體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按照城鄉一體的原則和思路,對青島市相關政府機構按照大部門體制進行改革和設置,以推進城鄉協調發展。設立青島市城鄉協調發展決策咨詢委員會,改變協調層次低、統籌能力不強的狀況。五是建立體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績效考核體系。以中共最近下發的《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及三個考核辦法為指導,結合青島實際制定有利于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的績效考核體系。改進考核方式,擴大考核民主,完善“下評上、民評官、基層評機關”的社會化評價機制。
3.以加快縣域“五化”為戰略工程,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把縣域和中心鎮作為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的主要載體和主體,借助藍色經濟區及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環灣保護、擁灣發展”實施的重大機遇,在各縣域大力實施“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戰略工程,以此促進青島縣域經濟的現代化和城鄉發展的一體化。實施“五化”戰略促進青島縣域經濟發展,應當注意處理好縣域“五化”之間的關系:“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和重要推動力;“信息化”是“市場化”的必然要求;“市場化”是“國際化”的重要途徑;“城鎮化”是“國際化”的重要載體;而這“五化”又是實現縣域現代化的戰略途徑。
4.重點抓好“五大”戰略舉措,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一是進一步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統籌城鄉發展意識。建議市委將統籌青島城鄉發展列為“一把手工程”, 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工作責任制和部門工作協調機制,構建“農業農村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的責任體系,讓“統籌城鄉”成為各級領導做決策的重要前提和原則。二是實施青島農村地區金融體系建設與完善工程。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三是把加快小城鎮建設作為“十二五”戰略任務。小城鎮建設是統籌城鄉的關聯點,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是擴大內需的總抓手,啟動消費的推進器。建議按照“四個優先”(優先支持規劃組團中的衛星小城鎮;優先支持經濟實力較強、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小城鎮;優先支持有資源、有特色和有主導產業支撐的小城鎮;優先支持經濟發達、城鎮密集區域的小城鎮)的原則、“三個堅持”( 堅持提升能力、完善功能、穩定糧食生產)的戰略思路大力推進青島重點城鎮建設。四是實施區域一體化戰略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更加關注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生產要素、人員、信息的交流;從城際快速鐵路、區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設入手,加快推進青島與濰坊、日照、煙臺、威海之間的一體化,帶動青島地區城鄉一體化;廣泛開展青島五市與上述地區諸城、壽光、海陽、乳山等縣市的合作。五是以區市合作發展戰略促進青島城鄉協調發展。積極探索和創新中心城區與農村縣域合作發展的有效模式和機制。通過財稅地方留成部分的比例調整,調動區市雙方合作的積極性;設立青島建設用地指標交易中心,讓糧食大市(例如平度、萊西)逐年地穩定地獲得建設用地指標及其收益來增加財政收入,以支持糧食大市的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