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農民工懷揣著夢想承載著當代社會責任,支撐企業高速發展,推動社會工業化城市化,不斷書寫著速度和效率的奇跡,然而企業和社會疾馳的車輪軋壓著農民工的夢:低工資、不斷加大的勞動負荷、不得已和無奈的加班、陌生的人際關系、個人發展的迷茫與失望。社會需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體面勞動和生活尊嚴成為現實需求,不僅需要農民工的自我奮斗,也需要社會的公平調節和人文關懷。
改善企業及企業內部關系,使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和生活的有尊嚴,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農民工企業檔案,為農民工社會化城市化夯實基礎。建立健全個人檔案電子化社會化,是社會穩定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各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探索有特色的務實的檔案管理機制,為整個社會農民工的管理積累經驗。同時建議政府在外企私企比較集中的區域如開發區、工業園進行引導試點。
2.關心農民工生活,幫助農民工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對農民工的切身生活問題如戶口、子女入學、社會保險、住房等,企業可以安排合適的員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統計收集,根據具體情況,可以解決或協助解決的,要盡力解決,不易解決可以上報政府相關部門,明確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政府應安排相應部門或其所屬機構或相應社會組織進行研究協調。
3.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利國利民利企業。企業應注重培養一線人才,既需培養造就專精尖深的技師,也需培養造就多技能全面手。一線員工中農民工的比例較大,如何提高他們的技能,挖掘他們的潛力,豐富和擴展他們的工作內容,是一項科學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任務。如果做得好,不但增強農民工的成就感、幸福感,更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不可模仿的競爭力,使企業迸發出極盡的活力。職業發展不僅涵蓋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職業發展通道,扎根一線一樣可以建功立業,可以象優秀的管理者一樣獲得高薪和榮譽;工作在一線的農民工的收入應與社會同步,共同富裕,共同分享進步的成果。
4.關心農民工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生活建設。企業的文化要覆蓋農民工,要安排人力物力進行必要的投入,引導、傳播、推進先進的積極的開放的思想和文化進入企業,進入農民工的心田。建立并維持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對員工個體發展和企業的長遠發展都是必要的,沒有文化就沒有明天。企業關愛農民工就是關愛企業自己。企業要不斷創造條件適當地開展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員工救助、心理指導、法律援助、維權行動。
5.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企業應把農民工納入員工統一管理系統,并將好的管理方法及經驗進行總結推廣,逐步形成制度化,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如有的企業已實行的每周休息制度、困難救助制度、企業核心價值觀、心理健康拓展訓練、技能培訓制度、信息員制度等,值得企業間互相借鑒,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牽頭引導或推介。
體面勞動和尊嚴生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體現,城市農民工在社會生活方式轉變的過程中,作為農民工工作生活主要載體的企業可以也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來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發揮好必要的協調引導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