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有其潛在的、關系國家長遠利益的戰略性產業價值。發揮國防科技的制高點,挖掘國防科技民用產品的科技優勢,把國防領先技術推廣開來,“寓軍于民”支持地方建設,將處于國際一流水平的軍工科技,廣泛應用于各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輻射、引領和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升級,服務經濟建設。
當前,軍轉民產業的發展,在宏觀上已提供了政策支持,也開辟了流通市場,但是囿于跨界別而難于銜接、批量少卻攸關的軍轉民科技成果要進入市場主體,在具體操作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功利化、短期化(僅滯于展室)、片面化、模糊化、表面化(難普及使用)等現象還普遍存在。為此建議:
1.加強引導,為軍工產業轉化搭建平臺。政府在整個實施高新科技產品操作系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紐帶作用。政府應加強引導,在軍工科技轉化、委托市場策劃等方面搭建平臺,將軍工技術在多領域推介給相關行業,逐步帶起完全市場化的應用市場,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于企業化的國防科研院所及其生產單位,在經營指導、開發民用產品、開拓地方市場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并建立相關獎懲機制。
2.強化與駐地國防科研生產單位橫向科技協調機制,聘請專家組,完善銜接操作機制,深化與軍工產品研究的大院大所及其民品生產的戰略合作,加強政府機構和駐地軍工科研機構的聯系與交流,健全整體合作的常規機制。
3.圍繞節能減排和基礎設施安全產品,設立軍轉民專項引導資金,增強相關研究和產品的金融服務能力,促進軍轉民高科技市場機制發育與完善,實現軍轉民科技新產品國內市場開發、業態創新,強化綜合科技創新保障;協調技術創新、產學研、成果轉化、人才引進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完善軍轉民科技創新評價與獎勵機制。
4.以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為契機,開展軍地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科技合作,促進軍民兩用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廣開科普論壇,提升社會參與性,促進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升級換代,促進生產與營銷。
5.以提高基礎設施安全水平為目標,發展軍轉民協議流通主導體系,完善市場進入控制技術與管理機制;以軍轉民技術配套、應用指標、推廣增效為主題,健全關鍵技術可信服務機制,實現高效流通模式。以軍轉民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解決與地方服務平臺的動力機制等問題,提升國防民用新科技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促進流通管理與服務的專業化、網絡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