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制定依據 (對標情況) |
工作 目標 |
1 |
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 |
新農合籌資標準平均達到300元。提高新農合總體籌資標準,擴大重大疾病保障病種、提高保障能力,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比達到75%,門診補償比達到35%。 |
列入市辦實事;《李群同志在中共青島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市辦實事》《政府工作報告》:“提高新農合和農民籌資保障水平。” |
2 |
加強公共衛生及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 |
按照“主動監測、早期發現、及時干預、全程管理”的防控策略,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專業隊伍防控與群防群控相結合,以農村和社區群防群控為基礎,以學校和托幼機構學生以及重點場所高危人群為重點,落實屬地化管理和防控責任制,規范有序地開展艾滋病、結核病、霍亂等重大傳染病和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熱等重點傳染病常態防控,努力降低流行強度,減少疫情危害,有效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
《李群同志在中共青島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建設宜居幸福城市”、“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保障群眾健康”等要求。 | |
3 |
免費實施兒童口腔疾病基本預防 |
1、在小學開展保護牙齒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小學和托幼機構口腔衛生知識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 2、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市中小學生健康體檢口腔檢查項目,建立學生口腔檔案。 3、為全市小學二年級學生免費實施窩溝封閉,同時免費涂氟預防齲齒。 |
列入市辦民生工程;《政府工作報告》:“免費實施兒童口腔疾病基本預防”。 | |
4 |
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
加強衛生人才培養,選派重點學科和特色專科優秀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和管理干部到國外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等人才隊伍建設,鄉村醫生崗位培訓參訓率達到95%以上。大力培養中醫藥實用型、傳承型人才。建立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年內引進市局級高層次人才10人。 |
《李群同志在中共青島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政府工作報告》:“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等人才隊伍建設”。 |
工作目標 |
5 |
開展中醫體質量化辨識與調養指導 |
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優勢,研制2012版中醫體質量化辨識與調養指導公共衛生服務計算機操作系統,選擇部分區(市)開展中醫體質量化辨識與調養指導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60-64歲的常住居民提供個性化養生指導服務。 |
《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將中醫體質辨識與調養指導納入新增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市內四區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 |
6 |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
抓好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婦女兒童醫院二期等項目建設;推進市佑康醫院(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立醫院東院二期工程前期各項籌建工作;進行醫學園區前期規劃研究,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年度招商引資任務。 |
《李群同志……報告》:“抓好市公共醫療衛生中心和市精神衛生中心等重大醫療衛生項目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推進縣級醫院和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婦女兒童醫院二期、市立醫院東院區二期、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等項目建設。”;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做好2012年招商引資重點工作的通知》 | |
7 |
創建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 |
按衛生部、省衛生廳部署,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開展網上預約、電話預約等24小時群眾就醫預約服務;在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延時門診、無節假日門診、錯峰服務和分時段診療等服務;推行優質護理服務,二、三級醫院病房覆蓋率分別達到70%和90%;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立常態化志愿者服務組織和雙向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衛生行風綜合評價體系;深入開展醫療機構“三民”活動,參加范圍延伸至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鎮衛生院。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將基本藥物制度普及到政府規劃的村衛生室。 |
《政府工作報告》:“創建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 |
奮斗目標 |
1 |
開展創建防治結合型公立醫院試點工作 |
具體措施: 1、進一步明確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和各醫療崗位的公共衛生職責,建立各類公共衛生工作規范; 2、建立一崗雙考的科室和醫護人員可量化的考核評估體系; 3、建立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機制,為公立醫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保障條件; 4、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工作得到全面開展,任務完成率達100%,就診患者及家屬群眾受益面達100%。 分段目標: 1、今年在5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試點,初步建立保障機制和工作機制; 2、總結試點經驗,為明年在全市推廣打下基礎。 |
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醫療機構承擔的健康教育、傳染病和慢病防治、婦女兒童保健、心理咨詢與疾病康復服務及突發公共事件救援和院前急救等公共衛生服務,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物價收費、醫療保險等方式進行支付,建立了財政、物價、人力資源等保障機制。 我市目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尚未建立起相應的保障機制,在以藥養醫的同時,存在以藥養防的問題,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尚未得到長效可持續性地保障。 1、公立醫院健康教育與促進價值尚未得到體現,財政、物價等保障機制尚未建立; 2、傳染病和慢性病監測與報告、傳染病防治等財政購買服務制度尚未建立; 3、公立醫院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科室、精神衛生和口腔疾病社會防治機構尚未建立。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