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制定依據 (對標情況) |
工作 目標 |
1 |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
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幅增加民生支出,確保民生支出增幅高于財政支出增幅,將民生支出占市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60%,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民生保障政策,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 |
《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事項及市辦實事項目——“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向公共財政轉型步伐”、“預算內支出要更多地用于民生”。 2009-2011年,市本級財政民生投入分別占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47.7%、56.4%和58.5%。 |
2 |
確保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 |
實施財源建設倍增計劃,積極支持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發展,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財源型經濟,完善協稅護稅機制,確保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進一步增強財政支撐能力。 |
《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實施財源建設倍增計劃,2012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 | |
3 |
加大財政強農惠農力度 |
安排支持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增長30%以上,重點用于大沽河綜合治理、農田水利、農業科技創新,全面落實惠農補貼政策,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
《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及市第十五屆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確定事項——“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奮力突破”。 | |
4 |
支持鄉鎮整合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
加大投入,設立鎮級發展平臺專項資金,創新投入方式,支持鄉鎮整合,支持農村新型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特色園區等建設,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 |
《市黨代會報告》、《2012年市委工作要點》責任分解事項——“設立鎮級發展平臺專項資金,支持鄉鎮整合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 | |
5 |
加大投入保障教育優先發展 |
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確保全市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提高到17%,支持農村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和農村薄弱中小學改造,建立專用校車政府補貼制度,免除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科書和作業本費。 |
《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全市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提高到17%”、“免除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科書和作業本費”。 市辦實事項目——“對農村專用校車實施政府補貼”。 | |
6 |
支持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 |
力爭市財政醫療衛生專項資金增長30%以上,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的財政補助標準,支持在全國率先建立重大疾病和罕見病醫療救助制度,建立婦女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免費實施兒童口腔疾病基本預防。 |
《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及市辦實事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助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240元”、“免費實施兒童口腔疾病基本預防”。 | |
7 |
提高對低收入群體的保障及救助水平 |
大幅度增加社會保障投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基礎養老金標準和優撫對象生活待遇,積極促進城鄉就業,為青島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發放就業補貼,支持實施殘疾人康復救助服務和困難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工程,建立普惠型殯葬財政補助機制。 |
《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及市辦實事項目——“進一步改善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提高城鄉低保標準”。 | |
8 |
健全財政監管機制 |
細化預算編制,擴大預算評審和績效評價范圍;推進財政專項資金、行政事業性資產、政府投資項目的網絡化監管;推進“三公支出”預算公開;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監管,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
《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細化預算編制,推進財政專項資金的網絡化監管”、“強化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監管”、“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 | |
奮斗目標 |
1 |
啟動新一輪財政分配體制改革 |
調整市與區(市)的收入分配體制和支出管理機制,健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運行機制,調動區(市)發展經濟、壯大財源、增加收入的積極性,促進全域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
《市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事項。 現行體制實行已近10年,該項工作既是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的舉措,也是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目標任務。 |
2 |
構建財政支持藍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 |
轉變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運用財政體制、政策,著力支持西海岸經濟新區和藍色硅谷建設;提高財政資金集約利用水平,建立藍色經濟專項資金,推動藍色產業和高端新興產業發展。 |
《政府工作報告》及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事項。 該項工作在同類城市中尚無先例,屬于創標性的目標任務。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