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固體廢棄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王惠娟
2011年青島市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試點工作開始推行,由于在“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和分類處理”方面未同步進行,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一直不能全面推行。
2012年5月,青島市太原路生活垃圾中轉站搬遷工程完工,目前已全負荷運行。新建中轉站位于青島市李滄區婁山河污水處理廠西側,濱海路36號。按照2020年的城區發展規劃,該中轉站設計處理能力日均4000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功能最齊全的垃圾中轉處理站,主要承擔中轉運輸市內四區、紅島組團以及高新區部分區域的生活垃圾,服務人口約220萬,可滿足未來20年垃圾綜合處理需求。該站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垃圾分類問題,采用的豎立壓縮轉運工藝,具備垃圾分類轉運功能。同時,我市在小澗西生活垃圾處置園區已經建立了衛生填埋、生化處理、焚燒等分類處理設施。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環保設施已經完備并投入使用。因而推進我市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和減量化工作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
一、青島市區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目前,我市市內四區(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和嶗山生活垃圾日均產量約2400噸。由各區環衛公司收運壓縮車將居民放到指定點的生活垃圾收集,運送至位于李滄區濱海路36號的生活垃圾新中轉站,通過壓縮中轉,由新中轉站較大型的垃圾轉運車,送至位于城陽區河套鎮小澗西村北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生化處理廠和焚燒發電廠等進行最終處置。城陽區域生活垃圾,日均產量800余噸,直接送至小澗西填埋場進行最終處置。
衛生填埋場于2002年5月運行,目前日填埋垃圾近2000噸,庫容量710萬立方米,還有約2年時間填滿;設計處理能力1800噸/日的衛生填埋場二期,庫容量約630萬立方米,于今年年底開工建設;生化處理填埋于2010年開始運行,實際日處理150噸;焚燒發電廠一期設計日處理垃圾1500噸,于2012年3月調試運行,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日均處理垃圾近700噸;焚燒發電二期工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3000噸,目前正在做前期準備。與之配套的填埋場沼氣發電廠和污水處理廠等已運行并符合環保標準;餐廚垃圾處理廠,分別在濱海路36號的新中轉站和小澗西生活垃圾處置園區內建設,日處理均為200噸,目前,前者已開工建設。我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能力逐步提高。
二、垃圾的分類及處理方法
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包含廚余垃圾等有機物垃圾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裝紙和剩余廢棄物等,這些占據了垃圾的主要部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一般家庭都能做到分類收集,交收廢品回收站處理。如廢紙、廢塑料(瓶)、廢玻璃(瓶)、廢金屬等。好的紙張是用木材造的,一噸廢紙可再造700公斤好紙,可少砍17棵大樹,還能減少生產紙漿過程中造成的水污染;扔掉各種各樣的廢塑料處理后可制成紐扣、筆筒等用品,廢塑料也是煉油的好原料,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電子垃圾和建筑垃圾(包括裝修垃圾)不是生活垃圾組成部分,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電子垃圾可以回收各種金屬,同時減少滲漏液對環境的污染。這些垃圾中有很多如果填埋,只能造成垃圾處理的壓力,大量浪費資源;建筑垃圾可以重新燒制磚塊,可以節省大量寶貴的土地用來種植農作物。
餐廚垃圾也稱生物垃圾,就是剩飯剩菜、蛋殼果皮、菜幫菜葉一類的廚房垃圾。通過源頭分類,再通過分類收運、轉運送至生化處理廠或餐廚垃圾廠進行最終處置,將其烘干、粉碎,制成高效的有機肥料,居民可以用它種花養草,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用它們施肥種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來,既安全又健康。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餐廚垃圾等之外的垃圾,只能通過填埋或焚燒進行最終處置。
三、垃圾分類需要政府出臺更配套的措施
垃圾處理如果實現源頭分類將大大降低后續環節的壓力,在減少運輸成本的同時減少垃圾處理的設施壓力,不論是回收、填埋、生化還是焚燒都能減輕一定壓力。
在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垃圾分類,牙膏皮攢起來回收、橘子皮用來制藥、生物垃圾用來做堆肥、廢布頭、墨水瓶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類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為工農業提供了原料。但時過境遷,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優良的傳統卻已經尋找不見了。
發達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收集。如今,實行垃圾的分類收集,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減少垃圾排放已成為世界各國實施可持續發展、建立循環型社會的一種必然選擇。在德國的漢堡,每年年初,地方主管機構都會將新一年的“垃圾清運時間表”和“垃圾分類說明”投到各家的信箱,以方便居民遵照執行。而在日本,居民們則會按照當地回收部門的需求認真分類(有些地方的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多達23種),以使廢棄物中可用資源能夠被充分循環利用。
垃圾在源頭上分類是最好的,過去垃圾處理是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現在重點是要做到減量。垃圾分類是好事,但具體落到實處、要改變行為就困難了,尤其是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養成一種舉手之勞的習慣是很難的,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但僅僅強調居民的社會責任意識又是不夠的。前幾年提倡垃圾分類,居民把垃圾分開放入垃圾筒,垃圾車清運時,把分開的垃圾放入一輛車中運走,分好的垃圾后續處理設施建設的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垃圾分類的實施。原因就在于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鏈條還未完全建立起來。
要想真正實施垃圾分類,應先建立健全垃圾分類以后的各類垃圾處理設施。政府在做好垃圾最終處理設施配套的同時,實施垃圾從源頭分類。
四、建議
我市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是一個逐步提高漫長的過程,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與減量應從人人做起。建議借鑒國外先進成熟的垃圾分類回收經驗,結合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實際情況實施垃圾分類。
(一)制定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政策,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化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具體到每一個環節、每個步驟,人們如何實施。鼓勵商品生產廠家按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規定設計、制造產品包裝物,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可降解的包裝物,限制過度包裝,合理構建產品包裝物回收體系,減少一次性消費產生的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將廢紙、廢金屬、廢玻璃、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納入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范疇,建立具有適合我市特色的生活垃圾資源再生模式,有效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通過改變我市燃料結構,提高燃氣普及率和集中供熱率,減少煤灰垃圾產生量。鼓勵凈菜上市,從源頭減量等。
(二)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搞好分類收集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在垃圾分類運輸、分類最終處置設施逐步完善的同時,應實施垃圾清運收集分類,設置居民分類投放點,對垃圾清運車進行分類配置,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裝修垃圾、不能利用的其他垃圾等單獨收集收運,做好標識,送至中轉站時按類別進行卸料,中轉站轉運車按不同類別進行轉運送至適合的最終處理場所進行處置。
(三)做好宣傳是必不可少的,對垃圾分類的主體居民進行系統而細致的相關環保知識教育。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宣傳教育,通過媒體、網絡和公共宣傳欄等進行垃圾分類公益廣告或專兼職管理人員入戶宣傳指導等。應通過加大宣傳,提高公眾的認識水平和參與積極性,擴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范圍,大力推廣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居民應將在家庭內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然后放在不同的垃圾筒,節約垃圾最終處理時間和成本。
垃圾分類處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只有扎實推進,持續保持和改進,居民環保意識會逐漸提高,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才會真正落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