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地震局青島地震臺 徐 青
我市目前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32.7萬人,占總人口的17.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我市老齡化形勢嚴峻,養老工作面臨的任務更加繁重;呈“9064”格局:即90%的老人為居家養老,主要靠家庭贍養,或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6%的老人選擇社區養老,到社區養老場所享受日間照料、休閑娛樂、低償午餐等服務;4%的老人有入住機構的需求,需要全天候、專業化養老服務。
一、現存的問題
青島養老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需拓展養老服務對象
1、服務對象覆蓋面窄。截至“十一五”末,青島養老服務對象主要側重于高齡、失能、貧困老人,還未達到以全體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程度。
2、低保邊緣的老年群體問題突出。相當數量的高齡老人,由于收入水平低、來源渠道窄,又不能享受低保政策,生活窘迫,亟需社會救助。
3、雖然在逐步縮小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收入差距,但問題依然比較嚴重。同樣是退休,同樣是為國家奉獻了一生,養老差距顯失公平,須采取切實措施縮小、消滅養老雙軌制問題。
(二)社會化養老服務剛性需求激增
1、老年空巢現象凸顯。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已達66%,面臨著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問題。
2、日常生活能力出現障礙的老年人大幅增加。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城市老年人已達14.6%,其中65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為5.5%,80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高達25%—33%。80歲以上老年人在快速增多,老年人長期照護的剛性需求上升趨勢與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社會養老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
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養老社會服務需求迅速膨脹,而養老供給嚴重不足,除養老機構床位數有限外,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文化體育活動、老年人精神慰藉等為老服務發展緩慢,存在老年公共服務設施少、為老服務項目單一、養老服務面窄量少等問題。迅速增長的空巢、高齡和帶病老年人的需求,除了基礎的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務以外,對于疾病康復護理、保健與健康指導,以及文化娛樂、精神慰藉服務需求亦日益強烈,而做到這一點對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非常高,也是養老服務業不能高水平發展的關鍵所在。
(四) 政策與法規落后
1、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主要集中在養老機構與服務人員侵犯老人權益甚至虐待老人的事件時有發生,迫切要求加快老年權益保障的法制化進程。
2、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和準備尚顯不足。主要表現在:缺少養老服務業優惠政策的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公共財政對老齡事業的投入不足,老齡服務機制落后。
3、優惠政策亟待落實。例如:民營公寓用電繳費執行標準不一致,部分民營老年公寓執行工商業用電標準繳費,而有的民營老年公寓尤其是公辦老年公寓執行民用電標準繳費;許多民營養老機構依然為成本所困,甚至出現有些扶持優惠政策不能兌現的尷尬局面。
二、建議
集中政府、個人和社區三方力量,制定優惠政策,提升老人在社區養老的選擇權。主要提出以下幾種建議:
(一)補貼居家養老社區
支持發展“就地而居”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不僅開支少,而且符合老年人養老習慣:
1.家庭照顧。補貼照顧臥病在床老人的子女,補貼金額與老年人在專業機構養老的補貼額相等,對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實行子女在家全方位照顧的模式。
2.日間暫托中心。補貼日間暫托中心。將老人托付給日間暫托中心,時間較短,一般不收取費用;兩周以上的會收取一定費用,時間最長控制在1至2個月。
3.老年公寓。補貼費用低廉的老年公寓。服務對象為一些生活可以自理,但沒有子女照顧或喪偶無人照料、低收入老年人。
4.居家服務。針對生活能部分自理老年人,請收費低廉的居家服務人員來做飯、洗衣服等。
5.老年活動中心。補貼老年活動中心雇用服務人員,提供社交和文化娛樂活動服務。
(二)補貼養老服務組織
1.補貼政府資助下的民間養老服務組織,如福利協會,發揮內部運作效率高,能提供多元化服務的優勢。
2.補貼志愿者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這些閑暇在家的主婦、大學生以及身體健康的老年志愿者,能為老年人提供一些娛樂項目、健康講座,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3.優惠企業式的社區養老服務,即支持企業通過保險的方式獲取運作資金,向老年人提供服務。
4.讓利于私人服務機構,在老年服務的經營和管理中,其盈利則用于老齡服務機構運營。
5.支持商業保險公司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為老年人設計各種類型的險種,通過風險分攤的方式,為政府和老年人所在家庭分擔部分養老壓力。
(三)資助老齡服務隊伍職業化教育
加強護理員職業資格免費培訓。利用“護士節”、“重陽節”等,開展護理員評先創優活動,營造為老奉獻社會氛圍。推動養老機構開發社工崗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吸引中高級專業人才從事養老服務,逐步形成結構合理、技術達標、愛崗敬業、高中初級相匹配的養老服務隊伍。
(四)強化社區養老服務制度建設
1.明確規定社區老年服務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提高運作效率;頒布《多目標老人服務中心方案》、《老年人社區服務就業方案》、《老年人個人健康教育和培訓方案》等法規。
2.加強對社區養老服務產業的政策支持。著重在制定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政策,以政策法規引導居家養老服務,落實財政資助優惠政策,建立市場規范和產業標準,進行協調監管。
3.鼓勵志愿者、民間組織,到企業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發揮多方參與的服務功能,彌補政府提供服務的不足,充分體現宜業宜居的資源整合,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和低成本的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養老需求。
三、規劃與步驟
(一) 加強政府投入,完善老年社會福利中心建設
老年社會福利中心,包括養老院、敬老院、老年福利中心等,體現政府職能,具有突出的福利性。服務功能:提供收養安置、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等各項養老服務。運營模式:政府要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將老年社會福利中心建設成為在硬件設施、人員配備、服務質量等方面體現我區社會福利水平的示范性窗口機構;按照“管辦分離”的原則,積極探索公建民營或其他社會化方式運營模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管理運營,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實現公建民營。
(二)大力興建老年社區,創建集約型社會化養老模式
為老年人提供老年住宅、生活護理、家政服務、飲食配餐、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物業管理以及旅游服務、房屋代管、理財等。用地來源:一是在建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中,按老年人口比例規劃建設;二是通過劃撥、優惠平價和招牌掛等多種形式解決。選址于環境質量好、交通便捷、場地周邊活動安全、生活氣息濃郁、具有寬敞活動空間的場所。運營模式:老年社區采取老年住宅租賃式養老,以租金保證金的方式使老人在居住期限內擁有房屋租賃使用權,達到“輕松置業、以房養老”的目的。采用政府支持、企業參與的原則,由專業公司經營管理,采取承包的方式集中提供生活管家、專業配餐、健康醫護、快樂社團、銀齡創業、異地養老等社會化養老服務。
(三)開辟多種融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
由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以多種融資渠道和方式興建的營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包括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服務功能:以收住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為主體,是集收養、醫療、護理、臨終關懷為一體的護理型養老機構。資金投入及運營:實施“民辦公助”優惠扶持政策,對新建的社會辦養老機構,按照床位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對依規定運營的養老機構,按入住老人實際占有床位數,每年按床位給予運營補貼。
四、保障措施
(一)土地保障
將養老設施建設項目列入投資計劃,綜合運籌,分步實施。根據發展目標,在新建居住區合理規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規劃建設老年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將一些閑置的學校、幼兒園、廠房、倉庫等公共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地改建為養老服務設施。
(二)資金保障
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政府給予扶持和補貼;老年社區建設以政府引導扶持、公司興辦管理、市場運營推動的方式運行;建立基金,營造社會關老、愛老、助老氛圍,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境內外仁人志士捐助養老服務事業;加大政府資金投入;關注因病、因意外傷害致殘的老年人,將老年殘疾人的養老和福利納入殘疾人保障金;對養老機構實施用工補貼、培訓補貼、貸款擔保與貼息等資金扶持。
(三)政策保障
在老年住宅開發、管理、資本運營、建設補貼等方面,出臺相應保障政策;建立慈善捐助減免稅、授予冠名權等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捐助、投資老年事業;擬定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養老設施不同的資金投入差別化建設補貼;建立聯動政策補貼機制、設立個人養老服務補貼、養老機構運營服務津貼;實施老年社區、養老機構內開辦的醫療機構,以及為居家老人提供醫療服務所發生的醫療費用,納入城鎮醫療保險定點范圍等,推動社會化養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組織保障
成立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規劃。建議由市領導擔任組長,由發改委、教委、衛生局、民政局等各機關單位的主管領導同志為成員。研究我市老年發展規劃、戰略、政策,負責組織、協調、統籌規劃和推動實施全市社會化養老工作。
(五)人才保障
對從事養老護理和養老服務的人員,按照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高低,給予差別化的工資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成立護理員管理中心,統籌調配,通過花錢買服務的方式,對老年人實施“一對一”等多種照料服務。規范養老服務人員培訓工作,鼓勵職業專科院校設置養老護理和養老服務專業,整合各類開展養老服務的職業技能培訓組織,提升我市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素質。
(六)實體經營
鼓勵從事養老服務的機構和企業發展聯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服務模式。推動組建跨區域的養老服務經營性實體、養老服務事業融資信用評定組織、養老服務事業投融資擔保機構,逐步壯大養老服務投融資實力,做大做強養老服務事業。
(七)建數據庫
掌握數據庫的實際數據,動態充實符合實際情況的策略,以實現青島各類養老服務的規模發展。
1.對現有和新建的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統計分析,尋找解決途徑。
2.對各類社區的家庭結構、居住條件、收入、文化程度與專長、健康與疾病、服務需求等建檔。
3.搭建老齡數字信息服務平臺或者呼叫協調中心,組織和培訓有志于服務和參加社會實踐的大中專學生等,共同獲得發展多元養老服務的數據庫資料。
綜上所述,青島市老齡化日益嚴峻的發展趨勢,決定了養老服務必須融合多種資源優勢,才能規模化運行,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宜業宜居目標;多元化“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養老服務,不僅能帶給青島老人美滿的生活,更是實現青島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環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