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即墨翰林職業培訓學校 李德學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育,產業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關鍵在職業技能教育。但目前我市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現狀與經濟發展和規劃相距甚遠:
一、人才匱乏 呼喚職業技能教育轉型升級。目前我市面臨著專業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發展瓶頸。以“藍色硅谷”為例,專業技能人才滿足率達不到20%,某些行業只能滿足企業需求的10%或更少一些。高級技工僅占5%,技師、高級技師更是少的可憐,以至于有關部門對企業高級技師的情況了解也不多。高級技師少已成為制約我市經濟調優調高調強的重要瓶頸。
二、認識不清 造成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掉隊。職業技能教育最大問題是定位不準,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誤區是創辦職業技能培訓僅僅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忽略了其承擔的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主要職責,造成社會對職業技能培訓存在偏見,這只是考不上大學,圖長個的“收容隊”。由此導致各種保障不足,無制度保障,無經費保障,或任其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自生自滅。一些私立職業培訓學校僅靠自身努力,教學達不到規范,缺乏實訓基地,設施落后,“雙師型”教師培養與引進困難;缺乏行業支持,許多企業以各種原因拒絕職業培訓學校學生見習、實習,不予提供工作崗位。
三、管理失范制約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尤其是民辦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多年來職業教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導致招生就業政策、經費標準、教育水平、教師工資待遇、畢業生職業職級證書等級、工作身份和待遇等相差甚遠,有欠公平。聯合國經合組織在對我國的企業技術環境研究后認為:“我國企業技術能力落后的第一原因是在產品再生產和研究發展中沒有充足的、高水平的從事設備操作、維護、改進和更新的生產技術人員”,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在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只重視動腦型人才,不太重視動手型人才。民辦職業技能教育是技能型人才的“蓄水池”,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建議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創新我市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為共助藍色硅谷經濟區發展,振興全市經濟奠定基礎。
(一)圍繞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創新職業教育。政府應明確要求職業教育學校,尤其是民辦培訓學校,根據經濟轉型升級需要,承擔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并以此做好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提出各類職業學校的辦學要求和標準,給達到一定辦學規模,師資力量雄厚,管理規范的學校以一定的政策和制度扶持,以推動民辦職業學校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在人才培養上再上新臺階。下達指令性培訓指標,通過政府行為,從培訓到考核、就業到用人單位進行監管。
(二)重視“雙師型”教師培養。改進民辦培訓學校教師管理中傳統作法,創建有利于從社會各種渠道,特別是從產業部門吸引教師到培訓學校任教的柔性用人機制,統一到教育部門管理,包括教師聘用、待遇,可設立一定指標的 “特崗教師” 借鑒國內外許多地方對現代管理人才的培訓模式,將培訓學校的技能型教師分類分批進行相關培訓,比如到企業進行輪訓,通過提升教師執教水平,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促進其對新興產業的了解,提高辦學質量,為全市培養崗位需要的實用人才。
(三)為職業教育的優質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社會貢獻。讓全社會都知道“一個平庸的大學生不一定比有精湛技術的木工對社會貢獻大”,讓廣大學子不再角逐于高考一條“獨木橋”,從對學歷的盲目追逐,走向對崗位的理性選擇,讓需要崗位的人成為崗位需要的人。政府以主題形式要求企業職工應在一定時間內,掌握一定技能技術,并取得相應等級證書。企業中盡早減少不合要求的低級工作人員,以真正提高工作能力、學識水平,達到新型企業用人標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