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王 波
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建設藍色經濟領軍城市,必須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嶗山,實現永續發展。
一、優勢:
嶗山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海自然景觀資源,嶗山風景區也得益于優美的海岸、島嶼景觀而成為“海上名山第一”。特別在宜居環境打造、海洋生態建設、海洋旅游開發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山東省是全國4個海洋經濟試點省之一,山東省已經批準嶗山區為省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 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一是優化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二是加強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改善海洋環境質量;三是強化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維護海洋生態安全;四是培育海洋生態文明意識,樹立海洋生態文明理念。
創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對嶗山具有特殊的意義,不僅可以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海洋開發、控制和綜合管理能力,而且對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和諧、持續、健康發展,建設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山海旅游城市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建議:
嶗山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以生態學與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以人為本、生態科技為導向,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為前提,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為重點,以海洋生態建設富民強區為目標,促進嶗山海洋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一)優化產業結構。依據嶗山海岸帶和海域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明確各海洋經濟功能區的定位及開發引導。積極推廣生態農業、生態養殖業,大力發展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節能環保、海洋能開發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和促進濱海旅游業、海洋文化產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提高海洋工程環境準入標準,提升海洋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加強資源利用監管和重點區塊項目監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保障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綜合效益。
(二)加強海陸污染綜合防治。堅持陸海統籌,建立各有關部門聯合監管陸源污染物排海的工作機制。加大污水處理廠建設,限期治理超標入海排放的排污口,優化排污口布局,實施排放監管;加強海岸廢油收集處置系統建設,強化海水養殖污染控制、嚴格海洋傾廢管理、重點港灣海洋垃圾清理工作。
同時,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加強污水處理及其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強港口作業和船舶污染防治,加大海洋面源污染防控力度,確保各個重點監測排污口實現達標排放;建設海洋環境監測、預報警報體系、海洋環境問題應急決策和處置體系;建立和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加強海上傾廢排污管理,逐步減少入海污染物總量,有效改善海洋環境質量。
(三)強化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實施海洋生態保護區建設計劃,保護嶗山近岸海蝕景觀區、嶗山風景名勝區。增設石老人特別保護區及潮連島領海基線海洋特別保護區等,增設海洋漁業種質資源與瀕危物種特別保護區,嚴格控制圍墾增地開發項目。
保護現有自然岸線,盡量采取旅游休閑區、沙灘休閑區、水產品養殖觀光區等適度開發模式,減少對海岸環境的破壞。同時,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實施碧海行動計劃、漁場修復戰略計劃;鼓勵對海洋生態環境進行補償性修復,明確海岸景觀補償制度。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方面,以近海資源養護為重點,建設相關海洋生態修復示范基地;實施海洋牧場建設,嚴格執行休漁制度,禁止在禁漁區和禁漁期內捕撈,控制漁船數量與總功率,執行沿海開發準入門檻、落實環境補償機制,切實維護良好海洋漁業生態環境。
(四)培育海洋生態文明意識。深入開展海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海洋生態環境科普知識,建設海洋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基地,傳播海洋生態文明理念,培育海洋生態文明意識。發揮新聞媒介的輿論宣傳作用,提高公眾投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建立公眾參與機制,開辟公眾參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渠道,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民參與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良好氛圍,牢固樹立海洋生態文明理念。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多個部門聯合創建,要建立健全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組織體系,分管副區長要親自領導、組織協調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建設,具體組織和實施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工作。
(二)規劃先行,有序推進。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要根據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海洋生態保護實際,科學制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規劃。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指導,有序推進。
(三)科學指導,規范實施。根據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規劃、建設指標體系(包括海洋經濟發展、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生態保護、海洋文化建設和海洋管理保障5個方面、33項具體指標)和考核評估辦法等要求,編制我區建設規劃,確定分階段目標和任務,保證示范區建設工作科學規劃,有序實施。
(四)加大投入,拓寬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對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試點地區的各級海域使用金支出項目支持;區政府應積極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同時鼓勵企業和社會積極參與,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以保障建設資金需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