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 于 鵬
鄉村醫生曾和農村基層衛生網、合作醫療制度并稱為中國農村衛生的“三大支柱”。數量最多時一度達到150多萬人。他們與8億農村人口的健康緊密相連。
醫改以來,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在基層逐步健全市縣、鄉鎮、社區三級醫療保障網絡,在農村社區推行街居一體化服務管理,逐漸將鄉醫松散式的個體服務整合成集中服務模式。
但是鄉村醫生隊伍目前仍存在年齡老化、業務能力水平較低、身份和養老問題不明確,導致大學畢業生不愿進入鄉村醫生隊伍。由于2010年以后不再審批鄉村醫生的執業,而必須取得助理執業醫師資格的要求限制,很多取得執業資格的年輕醫生不愿意到農村服務,每年進入鄉醫隊伍的年輕畢業生數量極少,甚至沒有,呈現嚴重的后繼乏人態勢。
為補充鄉醫后備力量,順利實現新老交替,發揮持續穩定的農村醫療服務保障,筑牢最底層醫療保障網底,建立鄉村醫生退出和補充的長效機制。
為此建議:
1.在省一級層面出臺指導意見或具體政策,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出臺鄉村醫生退出年齡條件及養老補助具體意見,建立鄉村醫生高于其他社區居民的養老保險機制,以穩定鄉村醫生隊伍,保障衛生室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
2.著眼長遠,研究編制省級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規劃,建立鄉村醫生后備人才庫。可參照江蘇模式,由省級衛生、教育、人事部門聯合出臺相關政策,探討試點由社區、街道聯合推薦本土高中畢業生,有計劃的選派人員到醫學院校進行免費定向培養全科醫生,參照“三支一扶”政策,簽訂就業協議,畢業后充實到社區衛生室。
3.探討制定優惠政策指導意見,吸引城市退休醫生、執業(助理)醫師和醫學院校畢業生等適宜人才到社區衛生室工作,鼓勵城市退休醫生到農村執業,對新進醫學院校畢業生實行編制內管理。
4.結合全科醫生制度的建立和推進簽約服務模式,積極探索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和全科醫生制度的有效銜接,鼓勵和支持在職在崗城市醫生到社區多點執業,出臺全科鄉村醫生執業培訓制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