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顧兆峰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長、工農業生產離不開水,水是承載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我國對水資源的需求必將長期持續增長。
目前我國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存在著水資源短缺、水資源嚴重污染兩個嚴重問題:一方面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被列為聯合國十三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極不均衡;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污染企業大量增多、污染處理能力不足,造成我國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11年排放已達到807億噸(據2011年水資源政府公報),因水污染而引發的疾病日益增多。
青島是一個水資源嚴重不足的沿海重點城市,水資源是青島市持續發展必須面對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八十年代通過引黃濟青工程基本解決了青島的缺水問題,但隨著近年來黃河上游來水量逐年減小、引黃城市增多,以及黃河中上游礦山開采企業、化工廠的嚴重污染,黃河水不僅難以滿足青島市持續發展所產生的水資源需求,而且難以滿足生活用水質量逐漸提高的需求。此外我市工農業生產中存在著眾多環境污染現象,對地下水的污染較嚴重。其中地下水污染對居住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危害將長期存在、難以治理,應引起群眾和政府的重視。
提供滿足青島市可持續發展需求的水資源應是青島市政府迫切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為此建議青島市政府盡快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海水淡化能力,由點到面逐步擴大我市工業使用淡化海水范圍。青島作為海濱城市,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利用電廠余熱進行大規模海水淡化等海水淡化技術基本成熟,而且海水淡化成本已大幅降低,大規模海水淡化產業正逐漸被國內外缺水地區開始應用,如天津塘沽利用電廠余熱已可每日提供十余萬噸淡水資源。此舉可大幅降低城市發展對地表淡水資源的需求。
二、采取行政扶持政策,鼓勵發展節水高效農業。據國家2011年水資源政府公報,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3.7%。我市作為重要的農業產區,大量傳統農業的低效用水模式大量耗費了我市寶貴的地表淡水資源,加劇了我市的地表淡水資源損耗。因此,建議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改變落后的低效農業用水模式,實現農業生產中的水資源高效使用機制。
三、嚴格控制污染,實施嚴格檢查與處理措施,實現我市轄區工業生產零污染排放。各種工業生產產生的污染物會不可避免地污染寶貴的地下水,而且必將長期影響其周圍生活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態環境。在目前我國工業生產低利潤的大環境下,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遠遠大于獲得的經濟利益,而且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將危及以后的長期發展。目前,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我國的社會公害,群眾對環境污染深惡痛絕,因此我市政府部門應采取嚴格的污染排放控制及環境治理政策。
四、采取綜合措施,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總量,實現水資源“開源節流”。我市應一方面適當提高水價,合理體現稀缺水資源的生產要素價值,促使工農業生產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盡快實施我市大珠山、大澤山等山脈裸露山體的森林覆蓋、保護我市濕地和湖泊水庫、市區加強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等措施,提高我市水資源蓄積能力。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必將極大降低黃河供水對我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逐漸實現水資源的自給自足,為青島市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