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審計局2014年度業務職能目標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工作 目標 |
1 |
預算執行審計 |
對市財政部門具體組織2013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市委黨史研究室等16個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以促進規范預決算編報和管理、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優化財政資金增量、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和揭露違法違紀問題為主要目標,重點關注部門預算編制和批復、執行情況,決算草案編制情況,財政資金存量規模和結構情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相關要求情況,“三公”經費、會議費、吃空餉、大額采購和“小金庫”情況,財務管理、公務卡使用、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以及機構調整、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審批情況等,推動健全政府預算體系,促進厲行勤儉節約,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
2 |
市直部門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
對高新區管委等20個部門單位領導干部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重點關注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貫徹執行經濟法律法規,黨和國家關于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政府職能轉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約法三章”相關要求情況,以及遵守有關廉潔從政規定情況,推動健全責任追究和問責機制,促進權力運行公開化、透明化,為相關部門評價和選拔、任用領導干部提供重要依據。 | |
3 |
政府投資審計 |
對市地鐵等16項建設項目進行跟蹤和決(結)算審計,以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主要關注項目遵循建設程序和投資效益情況,揭示和反映征地拆遷、工程招投標和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問題,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問題治理,促進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 |
4 |
績效審計 |
對支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等14項專項資金開展審計和審計調查,以督促檢查各項經濟決策、政策措施落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標,重點圍繞政策(制度)、決策、管理、運營和風險五個方面,開展績效審計,重點關注政策執行、資金管理、行政績效等情況,揭示和反映政策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促進政令暢通和決策目標實現,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資金安全。 | |
5 |
企業審計 |
對海灣集團等3家企業進行經責審計,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企業發展為目標,主要關注產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企業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情況,加強對國有企業資金、資產、權力和責任等重要領域的監管、落實宏觀政策,揭示企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潛在風險,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 |
6 |
檢查督促審計決定落實 |
對被審計單位落實審計決定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加強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促進審計結果運用。對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定期向市政府和市人大報告。 | |
奮斗目標 |
1 |
利用信息化手段,創建財政資金審計全覆蓋的新機制,使財政資金全部納入更加有效的監督,在全國率先實現財政資金審計新突破 |
創新審計組織模式和技術方法,將財政資金涉及的全部單位和所有業務納入監督,通過兩大創新性工作,率先實現財政資金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和有成效的審計全覆蓋,不留盲區和死角。一是建成財政資金審計知識和方法資源庫。全面總結財政資金審計相關知識、主要方法、常見錯弊以及適用法規,率先規劃建成全新的、系統的財政審計知識和方法體系,為全覆蓋提供知識支撐。二是依托審計知識和方法資源庫,創新財政資金審計技術手段。根據資源庫規劃設計的審計方法,采用查詢分析、多維分析等前沿審計技術,創新構建覆蓋所有資金使用單位和全部業務環節的計算機審計模型,實現對財政資金的全面監控、聯網核查,為全覆蓋提供技術支撐。三是轉變傳統審計組織模式,實現一級預算單位及專項資金全覆蓋。綜合運用審計資源庫和新技術手段,集中進行政策研究、數據分析和延伸核查,轉變傳統的審計組織模式,創新建立“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精確定位、系統研究”的信息化新模式。通過這一模式創新推動一級預算單位審計覆蓋面由原來20%左右擴大到100%,并將全部專項資金納入審計監督。同時,做到每一項審計中,都將全部業務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納入監督范圍,為全覆蓋提供機制支持。實現審計效率的大幅度攀升,以更加有效地查找財政資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