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農委2015年度業務職能目標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工作 目標 |
1 |
抓好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供給 |
全面落實農業“四項補貼”,實施糧食高產創建,確保糧食總產量達到60億斤,蔬菜總產量達到600萬噸,果茶總產量達到104萬噸,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 |
2 |
加強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
實施《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規劃》,提升農業部農產品批發定點市場7家,培育市級農產品批發市場5家,市場交易額達到360億元。積極開展農產品促銷,舉辦2015世界藍莓大會,積極發展農社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直供直銷,實現50家合作社、家庭農場與城市社區對接。 | |
3 |
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
制定出臺《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確股不確地”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確股不確地”試點,全市完成確權頒證村莊4900個,占總數的80%以上。 | |
4 |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
制定出臺《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全年完成200個村(社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加快黃島區國家農村改革試點區(縣)建設。 | |
5 |
深入推進農村“四權”抵押擔保融資 |
完善農村“四權”抵押擔保辦法,推動探索出臺農村相關物權抵押貸款辦法,建立抵押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健全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達到160萬畝,農村“四權”抵押擔保融資額同比增長30%以上。按照公益性、便利化要求,健全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市場體系。 | |
6 |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 |
出臺《加強和規范村級土地征占用收益分配管理意見》、《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意見》、《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的意見》,建立全市統一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組織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培育10個示范鎮、100個示范村。 | |
7 |
推進新農村建設 |
編制《青島市農村新型社區和新農村發展規劃(2015-2030年)》和大沽河農村新型社區、美麗鄉村、現代產業園區三位一體提升發展規劃,新開工集聚類社區100個,推動100個續建社區完工回遷,規范提升100個社區服務中心,創建農村社區化服務管理示范鎮,培育100個生態文明特色村。 | |
8 |
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
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工程,完成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1.5萬人;推進農藥經營者持證上崗,完成農藥經營使用人員培訓1萬人。 | |
9 |
實施農村精準扶貧開發 |
出臺《農村精準扶貧實施意見》,通過實施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落實農村扶貧十項舉措,扶持10個經濟薄弱鎮、200個貧困村,完善基礎設施,發展主導產業,壯大鎮村經濟。落實貧困戶幫扶措施和責任,年內實現2萬戶貧困戶脫貧。 | |
10 |
加強農藥監管 |
高度農藥實行定點經營、實名制購買制度。加大對農藥企業監管,對全市2000家規范化農藥經營店納入農藥監管追溯平臺,實行可追溯管理。打擊犯罪,全年查處違法案件500起以上。 | |
奮斗目標 |
1 |
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
編制完成青島市“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1.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全市新開工建設100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100個萬畝糧油高產示范片。 2.完善規模化發展體制機制,出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引導和規范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新增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00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00家以上,全年招商引資3000萬美元以上。 3.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制定“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培訓農產品電商人才1000名,培育500家新型經營組織發展電子商務。完善科技110系統,新建村(社區)農業信息服務站200處,培訓村級農業信息員2000名,發展農戶空間用戶20萬戶。 4.提升農產品質量,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新建1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鎮。全年完成農產品定性定量檢測2500批次,快速檢測20萬批次,查處違法案件500起,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50個,培育農產品十大區域公用品牌和30個優質品牌。 5.提高科技推廣水平,出臺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新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型種子企業3家以上,建設20萬畝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推介25項主推技術和15個主導品種,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6.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編制《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5-2020年)》,在大沽河流域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試點工作。以控藥、控肥為重點推進綠色生產,綠色防控面積達到150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達到35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達到600萬畝,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