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度,我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總體目標,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要求,立足規劃編研,優化行政審批,開拓思路,創新管理,提升服務,大力推進城鄉建設協調有序健康發展。
一、全面完成年度業務職能目標
2015年我局共確定了8項工作目標,1項奮斗目標。主要包括:深入開展“規劃推進年”活動,完善城市風貌規劃控制體系、全面完成市辦實事項目工程的規劃審批和服務工作、積極推進老企業環保搬遷和中小企業轉型發展、完成市級重點公共設施項目規劃審批和服務工作、完成不少于10片重點區域的控規和城市設計、完成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審批和服務工作、完善規劃調整決策機制、積極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創新;逐步推進“多規合一”。均已按照計劃全部完成。
(一)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全力確保提速增效
一是深入推進規劃機制改革,規范優化工作流程。制定下發《建設項目規劃審批推進措施(試行)》,從建設項目辦理下沉、建設項目預審、并聯辦理規劃許可、優化評審流程、實行規劃指標抽查等七方面制定具體可行的推進措施。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實現項目審批便利增效,從制度層面進行整體布局,全力做好規劃服務工作。進一步制定完善我局《關于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認真落實法定職責,進一步明晰工作職責與事權劃分、規范工作流程與運行機制的實施意見》,局機關業務處室剝離審批職能,主要精力放在各層次城鄉規劃、法規規范的制定、決策、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上。局機關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辦理集中歸并至綜合處(行政審批處),在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統一集中受理和辦理;規劃審批重心向派駐的各區分局下沉,入駐相應的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統一集中受理和辦理。
二是創新審批服務機制,實現業務增量提速。在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增大的經濟新常態下,我局對全市在辦建設項目進行了全面梳理,堅持問題導向,提出了“盤活存量、發展潛量、爭取增量”的工作思路,結合簡政放權和責任清單梳理,在依法依規前提下,出臺了審批權下放、項目預審、“串聯”改“并聯”等規劃審批七大措施,依托“地理信息大數據”和“規劃成果大數據”資源建立了“青島市中心城區規劃項目服務動態數據平臺系統”,進一步簡化優化審批流程,將規劃審批時限壓縮了50%以上,極大的提高了審批效率。截至今年11月共收文5034件,發文4991件,發放規劃許可證建筑面積3639.4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6.9%,為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平穩、快速發展提供了規劃保障。同時,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加強督查,理順機制,初步構建完成“黨建、業務、政務、信訪”四位一體的督查督辦工作體系,推進落實扁平化管理,完善獎懲考核目標,全力確保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
(二)立足規劃編研,充分發揮城鄉規劃引領作用
一是積極推進《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報批工作。《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后,征求了國家相關部委意見。結合住建部轉來的14個國家部委書面意見,我局對《總體規劃》文本內容逐條進行了梳理研究、統籌落實,形成意見采納落實情況匯總表,同時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及住建部新下發的總規成果格式規范要求,對規劃成果進行了修訂、補充和完善。9月29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召開的城市總體規劃部際聯席會第六十一次會議上獲得一致通過,并根據會議要求,積極做好國務院審批的相關準備工作。
二是穩步推進“多規合一”。《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在編制過程中,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等相關規劃進行了充分對接,實現城市空間布局規劃與多專業規劃的協調統一,有效統籌城鄉空間資源配置,優化城市空間功能布局,奠定了“多規合一”的基礎。并以此為契機開展了《青島全域及中心城區規劃控制線劃定》工作,通過對各類控制線進行定線定量定界的劃定,強化對全域生態和空間資源的管控,將城市規劃逐步由擴張性規劃,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轉變,形成“多規合一”的工作底圖。按照“全域統籌一張圖”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我市“多規合一”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并配合西海岸新區開展了試點工作。
三是全力推進我市國際化城市戰略工作。2015年4月25日, 市委、市政府成立青島市國際化城市戰略推進委員會。根據確定的職責分工,我局會同成員單位擬定了城市規劃組初步工作思路,起草完成《國際城市規劃指導工作組專項工作方案》及《2015 /2016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制定了城市規劃組專項實施方案。同時,積極推進青島市城市規劃國際化標準研究,從城鄉布局與空間資源優化配置、交通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景觀特色塑造等方面制定適合青島現狀實際和發展特點的城市規劃國際化標準和技術管理規定。
四是有序推進重點區域規劃、專項規劃相關工作。啟動《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名錄》、《青島市海岸帶濱海城市輪廓線與建筑高度分區規劃》、《青島市重要觀景點與主要山體之間視線及建筑高度控制規劃》等專題研究,并納入《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規劃(綱要)》成果;推進開展《歷史文化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青島市海岸帶自然岸線、海域保護控制線、圍填海控制線、生態濕地保護線、禁建限建控制線規劃(不含膠州灣)》、《青島市海岸帶濱海城市輪廓線與建筑高度分區規劃》編制工作;組織編制完成《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2020)》、《李滄區天水路片區控規》初步成果、《李滄區交通商務區核心區控規》初步成果、《海岸帶規劃管理導則》初步成果、《青島灣老城區保護更新詳細規劃》初步成果;配合推進《浮山生態公園三個片區詳細規劃》、《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總體規劃(2013-2030)》規劃編制工作;優化完善《保兒周邊區域控規單元》、《大山周邊區域控規單元》、《濱海新區第二控規單元》等片區控規(城市設計)編制工作。
(三)立足服務民生,強化規劃服務保障
一是積極推進市辦實事和重點項目規劃服務工作。加強對涉及規劃服務的200個市重點項目、37個重點公共服務項目、43個保障性住房項目和市辦實事、棚戶區改造、舊村改造項目的協調、調度,全力推進。其中,本年度保障性住房共43個項目已完成35個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工作,其他項目也已完成相應的規劃審批工作。棚戶區改造工作按照“完善配套、提升品質、改善環境”的原則,積極開展了相關論證工作,推進年度棚戶區改造進展。同時,參與完成海天中心項目、世奧大廈項目、市南區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紡織工人療養院改造等重點項目及北澗社區、東韓社區、午山社區、鐘家溝社區等舊村改造項目規劃審批服務工作。
二是開展了易燃易爆危化品生產儲存設施規劃安全專項排查。按照市政府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及省安全生產緊急視頻會議精神要求,我局成立規劃安全專項排查工作領導小組,對易燃易爆危化品生產儲存設施規劃審批情況和各相關部門提供的情況進行了梳理,利用一周的時間,集中對涉及易燃易爆危化品生產儲存設施逐一進行現場核查、取證,測量與周邊建筑的間距,統計相關情況,調閱相關易燃易爆危化品生產儲存設施及周邊建筑的檔案,形成了系統的數據統計,并將匯總的易燃易爆危化品源詳細信息導入地理平臺,為加強危化品管理提供了高效的輔助工具。同時對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并在規劃審批工作中進一步嚴格相關標準規范要求,確保在規劃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
三是全力推進老城區保護更新,促進當地產業升級轉型。積極探索老城區保護更新改造新思路,結合我市“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進一步優化完善相關區域規劃,加快推進相關控規編制。按照“改善民生、傳承文化、繁榮經濟”的原則,組織開展了中山路及周邊區域保護更新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配合推進老港區改造升級和郵輪母港啟動區規劃工作,深化細化啟動區修詳規方案,積極推進啟動區規劃建設;全力保障和配合樓山北部、李村河口等區域企業環保搬遷工作,為促進當地產業升級和轉型提供規劃服務保障。
四是開展公共配套、基礎設施規劃編研及建設管理工作。積極推進《青島市市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及規劃導則》修編工作,目前已完成項目立項,正在按程序推進招投標工作;完成《青島市中心城區交通容量評價指標體系規劃》、《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綜合交通銜接規劃》編制工作和《青島市中心城區停車場規劃》的報批工作,對《青島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進一步調改完善;完成新機場規劃選址,出具了航站樓等建設工程的規劃意見;加快推進地鐵項目及其附屬工程、濟青高鐵、濟青高速公路改擴建等項目的規劃服務工作;完成安順路一次網供熱工程、婁山河污水處理廠、杭州支路第五泵站改擴建工程、220千伏團島輸變電工程等市政項目規劃審批工作。
五是圍繞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進一步強化村鎮規劃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全力做好全市城鄉統籌和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推進工作,制定完成《青島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加強對全市示范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督查調研;啟動《青島市傳統村落試點詳細規劃及新型農村社區風貌規劃導則》、《青島市小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規劃研究》、《青島市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導則(修編)》編研工作。
(四)完善參與決策和監督機制,促進規劃管理規范化
一是完善機制、強化統籌,精心組織城規委會議。截至11月上旬,共組織召開9次城規委執行和審議委員會會議,先后研究審議了《青島市城市色彩規劃》、《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81項議題(其中規劃編制類18項、項目決策類32項、規劃項目啟動、論證類20項、工作情況匯報類11項),進一步加強了城鄉規劃的集中統一管理,確保了城鄉規劃的科學決策和依法、規范、有序實施。
二是依托現代科技手段,強化電子監察和信息公開公示。以信息化為抓手,積極推進電子監察系統建設,認真做好“三重一大”決策事項的信息化建設,實現網上流轉、全程留痕、動態監控。通過完善“雙變”電子監察系統,建立了“青島市中心城區規劃項目服務動態數據平臺監督系統”,進一步統一規范行政審批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創造性地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對行政審批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績效評估和預警糾錯,實現了審批標準化、網絡化、公開化,強化了電子監察與科技防腐。
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強化信息公開公示。政務網站發布政務信息1600余條,規劃展覽館接待8萬余人次,辦理回復局長信箱270余件,回復率100%。全年組織12場“網絡在線問政”活動,研究答復438條網民意見和建議,涉及舊城改造、公共配套、市政交通、規劃編制和行政審批等多個方面,促進規劃工作與社會民意的良性互動。
三是認真做好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不斷提升辦理質量。今年市兩會期間,涉及規劃的建議和提案共56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議32件,政協委員提案24件,及時進行責任分解,落實工作部門,明確要求、辦理標準、工作時限,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每一個建議提案都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辦”,任務到人,責任到位,全部按時辦理完畢,并獲得滿意復函。
二、認真辦理落實市民代表意見建議
2014年度“三民”活動我局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72條,有效建議67條,主要涉及以下六個方面:一是關于規劃前瞻性、科學性、合理性等方面的建議(共23條);二是關于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停車方面的建議(19條);三是關于城市風貌保護、彰顯城市特色方面的建議(8條);四是關于居民社區停車位配建方面的建議(6條);五是關于公共基礎服務設施配套方面的建議(5條)六是關于政務公開(信息公開、公眾參與、規劃公示等)方面的建議(2條)。除此之外,市民還提出其他建議4條。截至2014年12月30日,已全部按期辦復。對市民最關心的規劃前瞻性、科學合理及道路交通規劃、停車問題,我們通過修改完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青島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青島市中心城區停車場規劃》等予以落實;對城市風貌保護、彰顯城市特色方面的建議,我們通過編制《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規劃》和城市設計予以體現;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方面的建議,落實到日常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中;對于政務公開、公眾參與及其它方面的建議,我們注意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予以采納。
三、存在問題及明年打算
回顧2015年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常態下規劃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城鄉規劃工作的創新氛圍不夠濃厚,與新形勢新任務有一定的差距,創新能力亟待加強;規劃編制方法亟待改革;公共設施的配置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亟待提升。
2016年,我局將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新型城市化發展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適應新常態的需要,以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規劃編研質量為基礎,不斷優化服務,提速增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區域功能,從解決廣大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規劃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全力做好城鎮空間布局優化,著力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強化青島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讓廣大市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