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度業務職能目標完成情況
2015年市供銷社全面落實全國供銷總社、省社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總要求,突出圍繞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這一中心任務,加快推進經營、服務、組織創新,全市供銷社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系統1-11月份完成商品銷售總額148億元,同比增長12 %,完成目標89.2%;綜合業績在全國同行業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連續12年獲全國總社一等獎。
(一)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全面推進。2015年全市供銷社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的要求,萊西市供銷社作為全省縣級試點單位,平度市供銷社列為青島市供銷社系統改革試點單位,在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中都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3月23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9月23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魯發﹝2015﹞16號),青島市供銷社按照青島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項綜合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二)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成效顯著。
1.以服務帶動農資網絡建設。今年以來加大對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管理的工作力度,與農業部門共同制定《青島市農資經營優秀企業、零售示范點創建活動實施方案》,與農業、財政部門共同制定《2015年青島市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突出“以農化服務帶動擴網布點”,鞏固了供銷合作社在農資經營中的主導地位,市場占有率達到71%,比去年增長2個百分點。2015年1-11月份全系統農資銷售額23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化肥銷售75萬噸,同比增長15%,1-11月份新發展農資網點80個,完成目標任務100%,全市農資直營、加盟店累計達到3015個。
2.以城帶鄉完善日用品網絡建設。堅持“暢通城鄉,突出鎮村”的方針,圍繞三條主線鞏固和完善日用品網絡體系建設。一是以佳世客為龍頭,不斷推進“地市級”日用品大型購物中心建設, 2015年1-11月份實現銷售額25.6 億元,同比增長2.2 %。二是以利客來為龍頭,推進“縣鄉級”日用品經營網絡建設,共發展日用品自營店36處,加盟店101家,1-11月份銷售54.6億元,同比增長15.1%。三是以寶凱、迎客家超市有限公司為龍頭,推進“鎮村級”日用品經營網絡建設,目前共發展直營店近100處,加盟店520家。
全系統1-11月份新發展日用品超市60處,完成目標100%,目前全市日用品網點總數達到1579個。
(三)標準化生產基地進一步發展。
1.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農產品品牌。引導農民合作社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強農產品購銷網絡管理,加強冷藏保鮮、衛生、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從生產、加工、倉儲、運輸到銷售各個環節的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打造優質安全農產品的供銷社系列品牌。2015年1-11月份發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11個,累計達到81個,帶動標準化生產基地9萬畝,注冊農產品著名商標6個,累計達到47個。
2.推進戰略合作,加快中國供銷青島農產品物流園建設。由青島市供銷社積極努力,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旗下的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中農批)與平度市政府年初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該項目立足青島,服務山東半島、輻射全國、延伸世界,總投資20億,占地面積500畝,建筑面積25萬平米,目前已完成600家核心商戶的引進工作,年底前可正式簽約。
(四)社有企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2015年位于勁松三路與合肥路交匯處的永旺公司合肥路購物中心年建成開業,使供銷社的中外合資大型購物中心達到9家,總面積達到60多萬平米;合資興建的生鮮食品超市美思佰樂在中鐵青島中心(香港中路8號)建成營業后,又積極籌建哈爾濱路店和海岸路店,由于開建地鐵等影響,開業期限被延期;合資引進的“迷你島”便利店,正以其嶄新的姿態,引領島城新型便民、休閑、購物一體化經營業態發展,1-11月份市內開設58家便利店。
(五)土地托管工程全面啟動。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按照“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為農民打工”的工作要求,加快組織實施農村土地托管服務,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農業服務規模化。我們發揮供銷社在組織完整、網絡健全和貼近農民的天然優勢和公益性、經營性、城鄉結合性的獨有特點,以全托管和半托管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土地托管已達40萬畝,累計達到60萬畝。
(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效果明顯。供銷社以“農民大講堂”形式積極開展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體現了供銷社服務“三農”的重要職能。2015年供銷社制定《農民大講堂培訓計劃》、建立《農民大講堂專家人才庫》、《農民大講堂設置標準》、《農業實訓基地標準》等一系列文件通知,加快新型職業農民的專業培訓,同時,根據農民進城務工的要求,加快務工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2015年1-11月份共培訓人數達1.05萬人次,累計達到6.1萬人次。
二、履職盡責、服務基層情況
明確職能定位,履行神圣職責,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
(一)以黨建帶社建,增強社村共建能力。通過供銷社經濟合作服務平臺與黨的基層組織、村民自治組織聯合合作,加強村集體經濟建設,增強黨建能力,同時推動基層供銷社的發展。2015年根據第一書記下鄉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做好對接第一書記推進社村共建工作》,在幫扶村首先幫助當地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利用供銷社大型超市,實現農超對接;針對當地情況幫助解決飲用水問題;在村莊開展“農民大講堂”活動以及關心當地的文化建設,通過領辦專業合作社和對接合作等方式加強與農村社區兩委的共建,增強了社村共建能力。今年社村共建村莊達到310個,累計442個。
(二)領辦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村合作經濟建設。發揮供銷合作社連接農民和市場的紐帶作用,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增強供銷合作社在農村合作經濟中的服務帶動能力。建立完善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引導同類農民合作社組建聯合社,在技術、資金、生產、銷售方面廣泛開展合作。2015年1-11月份新領辦、協辦專業合作社200處,累計達到432個。
(三)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實施“互聯網+供銷社”。2015年全市供銷社系統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青島市供銷社今年成立青島供銷米客農村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并制定青島市供銷社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即墨市供銷社推出“互聯網+社村共建+黨建”模式,在全國首創,被全國總社網站、中華合作時報、中國供銷信息等媒體刊發,成為全國供銷系統的典型;膠州、黃島、城陽供銷社在日用品、農資及旅游方面實現網上銷售,電商工作全面展開。
(四)實現“網格化”布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通過行政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等多種手段,凝聚基層涉農資源,加快基層社新建、改造和重組。實現基層組織體系“網格化”布局,在全市涉農鄉鎮全部消除服務空白地帶,實現經營服務全覆蓋。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三、上年度市民代表提出意見建議辦理情況
在上年的“三民”活動中,我單位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3條。有效建議2條,關于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外部監管體系的建議、關于加強融資模式創新保障新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健康發展的建議,截止2014年12月20日,已全部按期辦復。情況如下: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2015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整體發展不平衡、組織體系建設有待加強、服務能力有待提高、供銷社綜合改革扶持力度有待加大等。2016年要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要求,突出圍繞“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這一中心,實施“暢通城鄉,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創新經營服務方式,增強為農服務水平。
(一)加強基層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基層社直接面向農民,是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主要載體,要通過勞動合作、資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種途徑,廣泛吸納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社,建立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經濟組織,建立健全按交易額返利和按股分紅相結合的分配制度,按照合作制原則完善治理結構、運行機制,切實做到農民出資、農民參與、農民受益。落實基層社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拓寬基層社負責人選任渠道,鼓勵村“兩委”負責人、農村能人等入社參選。
(二)積極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基層社以經營設施、場地、資金入股等方式,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產權清晰、帶動力強的示范社,帶動更多農戶開展合作經營。支持基層社圍繞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發展產業型和服務型合作社,讓更多的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平臺作用,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三)提高農業規模化服務水平。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業專業化分工的要求,以土地托管為切入點,加快推進現代農業服務規模化。圍繞耕、種、管、收、加、貯、銷等農業生產環節,大力推廣“保姆式”“菜單式”等多種形式的托管服務模式。開展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服務。基層社及其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各類基層社會化服務組織,同等享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
(四)加快為農服務中心建設。本著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原則,整合縣級供銷合作社服務資源,組建縣級農業服務公司,依托基層社,設立綜合性為農服務中心,實行農業專業化、系列化、規模化全程服務。鼓勵涉農部門參與為農服務中心建設、設立服務窗口,形成“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平臺。
(五)穩步開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要按照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可依法設立農村互助合作保險組織,開展互助保險業務。鼓勵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設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與地方財政共同出資設立擔保公司。
(六)加快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依托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為方向,加快建設一批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示范園區,創建一批區域性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引領和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建立放心、安全、穩定的農產品貨源基地。
(七)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把中農批農產品市場(平度)建設列為重點工作,抓好招商、建設工作。推進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升級改造,重點建設大型農產品物流中心的質量檢測、電子結算、信息服務、冷藏儲存等基礎設施。推廣農產品直供直銷模式,推進農超、農社、農餐、農校、農企、農批對接。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加強冷卻、冷凍、冷藏設施和冷鏈運輸設施建設,打造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提升物流專業化水平。
(八)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實施“互聯網+供銷社”行動計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形成網上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整合市、縣級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企業資源,打造面向全國、輻射各大城市的農產品銷售網絡。推廣即墨“互聯網+社村共建+黨建”模式。
(九)強化社有企業為農服務功能。把為農服務作為發展社有企業的根本原則,按照定位清晰、分工明確、功能互補的要求,明確各類企業功能定位,形成社有企業協調聯動的服務體系。整合社有企業優質資源組建龍頭公司,承擔農資統采分銷、日用品統采分銷、農產品物流、融資擔保;支持社有企業參與農業技術研發推廣等項目,支持社有企業承擔化肥、低度低殘留農藥等國家儲備銷售任務。
(十)鼓勵開展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活動。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鼓勵村黨組織同基層社開展村社共建活動,鼓勵供銷合作社與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合作經營,共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開展農村生產生活服務。
(十一)發展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加快建設供銷合作社農村綜合服務社和城鄉社區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務。農村綜合服務社在開展日用品和農資供應、農產品收購、再生資源回收業務的同時,匯聚政府部門和有關社會服務資源,為農民提供文體娛樂、養老幼教、就業培訓、醫療衛生、費用代收代繳、電子商務、便民金融等多樣化服務。
(十二)創新農民培訓方式,提升新型社員素質。按照“積極開拓,多項培訓、農民受益”的思路,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打造供銷社“農民大講堂”品牌。大力推進多層次教育培訓基地建設,開設面向社員的精品培訓課程,從傳授單一技術技能向市場經濟、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多個領域延伸,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加大“農民大講堂”分課堂建設,2016年在各個區市新建分課堂12處,全年培訓農民5.5萬人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