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 泉? 市北區經信局
2015年3月28日,國家三部委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了青島、煙臺等沿海城市港口將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青島市是北方工商業的發祥地,區內集聚了啤酒、紡織、鐵路等現代民族工業,擁有全國知名的特大型深水港口青島港,孕育了海爾、海信、青啤、四方機廠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面對“一帶一路”的大好機遇,青島市應該找準定位,發揮產業優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一、加強經貿合作
青島市在發展經濟上面臨老企業轉型,土地等資源相對緊缺的困難,可以加強與新疆、內蒙古等“一帶一路”重點區域的經貿合作,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的土地優勢,引導我市企業外出建園、建廠,打造新的“飛地”式園區,建設“一帶一路”樞紐港口。
(一)依托青島港,打造跨國貨運流通體系。深化與一帶一路口岸的合作,促進貿易交流,以青島港為原點,輻射帶動鐵路、公路等各種物流行業,推動陸上、海上兩條絲綢之路的重建及延伸,加快海陸雙向銜接。以青島自由貿易港區為引擎,推動貿易便宜化進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集中發展依托“一帶一路”倡議而衍生的國際貨物貿易、轉口貿易、國際服務貿易,為促進青島打造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橋頭堡做出貢獻。從而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實現。
(二)加大對南車、北車在青島的基地建設。對其相關產業鏈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加快對高鐵項目的支撐,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
(三)打造好紡織、啤酒和家電產業這種代表性的城市名牌。把紅領、樂好、即發等優秀紡織企業,青啤、燈塔、青食等消費品和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優秀家電企業的宣傳讓他們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各自優勢來帶動青島產業的全面發展。
二、創新貿易方式優化結構,助力“一帶一路”新增長點
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積極響應“互聯網+”行動計劃,大力推動以三迪時空等為首的3D打印產業發展,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加快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以紡織谷、橡膠谷為載體,發展跨境電商等新型商業業態。以天然橡膠現貨交易及定價中心為切入點,在整合國內眾多第三方物流資源的基礎上,以第四方物流的理念,積極拓展海外物流服務,再配以中國人民銀行的跨境人民幣試點,從而把供應鏈服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國際化和集成化。以天然橡膠為突破口,建立突破傳統的全新供應鏈體系。引導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架起行業國際合作橋梁,借力“一帶一路”建設東風
結合青島市產業特性繼承和發揚地理優勢和城市歷史淵源(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聯合國際友好城區、姐妹城市和其知名學校、服務機構,大力開展國內外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管理、風險管理等全方面培訓,搭建國際人才交流平臺;在青島建立東盟(國際)商貿文化交流中心,搭建區域國際經濟文化交流平臺。探索海外項目投資渠道,借助“一帶一路”高端平臺。借助在海外良好的高端渠道,發揮橡膠谷、越南輪胎基地項目、海外輪胎生產基地技術轉移交鑰匙工程項目影響力和吸附力,組團“走出去”發展,以行業公信力和前瞻性拓展大型實質合作,探索面向東盟的國際化合作渠道。
四、建設產業轉型示范園區,打造“一帶一路”創新平臺
以產業園為載體,與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眾誠基金”、山東省“藍基金”、青島市科技局“天使基金”,以及“智庫基金”等合作打造金融平臺。對“一帶一路”重點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符合“專精特新”培育條件的,將優先納入培育計劃,依托市區街三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結合嶗山金融新區對企業有針對性的提供融資、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以專題知識產權數據庫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專利態勢分析、國際布局、預警機制、企業技術并購重組等信息服務,打造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
五、加大文化藝術交流
利用青島百年萬國建筑文化基礎加大與國際文化強國進行交流,把黃河文化名片以發揚孔、孟、秦文化,融合各國文化打造有青島特色的文化產業鏈,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真正實現復興之路有效傳承。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