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令斌 青島市銀監局
在經濟走勢趨緩、全球行業低迷、結構性產能過剩、訂單減少等的大背景下,船舶行業面臨發展動力不足、轉型升級乏力、融資困難等情況。青島船舶行業亦不例外。青島作為具有較長海岸線和優質船舶制造基礎設施的城市,如何抓住機遇,借力金融機構,促進船舶行業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競爭力,成為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基本情況和融資特點
青島作為國家級船舶產業示范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已建設了開發區海西灣、即墨女島兩大基地,正在規劃建設董家口基地,聚集了中船重工“六廠七所”、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揚帆造船等一批知名企業和研發基地。4.2萬噸級深海鋪管船、3萬噸級導管架、天然氣綜合處理平臺、“深潛號”深潛水工作母船等產品國內領先。2014年,青島市船舶產業總體呈現平穩態勢,73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完成工業總產值411.7億元,同比增長14.8%;出口交貨值90.6億元,同比增長27.2%。2014年下半年青島北船重工、青島武船重工、青島揚帆船舶公司滿足《船舶行業規范條件》的要求,成功進入國造第二批“白名單”。
青島船舶行業發展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聚集效應初步形成。依托區位優勢,青島成為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西海岸新區、即墨市等兩個區域初步形成船舶工業聚集區。二是創新能力加快提升。青島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填補國內空白并獲九個船級社認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青島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等重點高校和國家級研究院所,在海洋基礎理論研究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基礎研究及人才培養得到加強。
從銀企合作來看,截至2015年6月末,青島轄區船舶行業表內外授信余額80.73億元。其中,各項貸款余額52.14億元,比年初增長7.9%,增幅高于轄區各項貸款1.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3.2億元,與年初持平。不良率6.13%,高于轄區銀行業整體不良率3.7個百分點。
轄區船舶行業融資呈現出幾個特點:一是授信主體較集中。授信投放行主要集中于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兩類機構船舶行業授信規模合計占比達88.9%。二是子行業授信集中且一升一降。轄區船舶行業銀行融資主要投向船舶制造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兩類行業占船舶行業整體授信的91.3%,其中船舶制造業授信余額49.72億元,比年初下降4.6%,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23.98億元,比年初增長21.5%。三是國企較民企更易于獲得銀行支持,6月末船舶國企和民企授信占比分別為61.4%和38.6%,有79.5%的授信企業在工信部白名單內。四是民營船企獲取資金的成本高于國有企業。調查發現,一些國有或國有控股船舶企業在政策性銀行的融資成本約為3.6%,在商業銀行為基準利率。民營船企在政策性銀行融資成本要比國有船企高出50%,在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是基準利率上浮10%至20%。五是關注類貸款增速快、占比高,船舶行業信貸質量有進一步下降趨勢。6月末轄區船企關注類貸款余額10.7億元,占比20.52%,分別較年初增加2.71億元和提高3.99個百分點。
二、轄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行業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競爭力不足。船舶行業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全球性行業,IMO、IACS、區域組織等技術標準和國際規范的頻繁提升變化不斷調整行業格局,對船企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能力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2015年以來,國內船舶業相較于國際先進造船水平整體性技術弱勢使其新接訂單量已落后于日本和韓國,那些業務規模偏小、盈利能力偏弱、技術優勢不明顯的企業在行業熱潮褪去之后,其核心競爭力的缺乏也使銀行捂緊錢袋子。轄區多家中小型船企以生產噸位較小的散貨船等普通船型為主,高端船型制造能力不足,缺乏建設海工裝備、特種船、大型船舶等高端產品技術能力,產品附加值低,無市場競爭優勢。多數銀行對該類企業采取壓縮控制授信策略。
(二)船企現金流維繼性差,融資需求量大。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船舶建造周期長,船企主要依靠船東預付款和銀行融資維持生產。近年來新船訂單的付款條件明顯變差,2008年以前船東預付款比例一般為30-50%,在合同簽署至船舶完工交付之間5個節點的付款比例分別為30%、20%、20%、20%和10%。目前市場環境下,船東預付款一般僅為10%-15%,交付節點的尾款比例達到40-60%,墊資造船現象嚴重,意味著船企90%以上的造船資金要從融資渠道獲取。部分企業表示,對大額項目融資,銀行審批存在手續復雜、效率不高的問題。企業挪用預付款、資金拆東墻補西墻的現象并不少見,也存在一些利用民間借貸周轉的情況。轄區銀行授信支持的兩家異地船企已因資金鏈斷裂形成不良貸款合計2.4億元。行業不濟加之銀行業收縮授信,企業現金流可謂雪上加霜,而現金流可持續性又是單體銀行判斷企業償債能力并做出是否持續授信決策的重要依據,惡性循環更加劇了企業運轉難度。
(三)“名單制”模式下,部分船企發展遭遇瓶頸。近年來,工信部下發了符合《船舶行業規范條件》的兩批船企名單,名單內的企業多為大型國企,其技術、資金實力較為雄厚,訂單相對充足,獲得銀行授信能力也較強。而名單外的企業受行業周期影響更大,訂單大幅下降,自身現金流不足,而目前各銀行機構普遍對船舶行業授信實施限額控制,在信貸導向上以審慎介入、壓縮控制為主基調。多數銀行總行在工信部船舶行業白名單下建立了本行自己的白名單,入圍標準更加嚴格。名單外企業難以獲得周轉資金,部分企業表示,因銀行授信無法保障,有些訂單已經不敢接,形成惡性循環,經營狀況存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四)船企盈利水平低,外部融資條件差。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和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加之金融危機對船舶制造行業滯后性影響的逐步顯現,船舶行業進入寒冬期,表現出需求嚴重不足,造船價格一降再降,船舶企業新增訂單少,人口紅利的降低又抬高了船舶行業勞動力成本,船企“接單難”、“交船難”、“盈利難”并存,部分船企維持微利尚且困難。從調查情況看,當前船廠新接訂單的利潤率在10%左右,扣除期間費用后盈利空間微薄,部分民企在扣除相關代理費用后,凈利潤不到2%。銀行出于自身安全性和盈利性考慮,對周期性低谷行業普遍持謹慎控制態度。
三、政策建議
(一)加大對國家級戰略性制造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轉型升級,提高船舶行業國際競爭力。一是建議通過對優質船舶企業適當減免稅費,建立振興船舶業產業基金,大力發展國家出口賣方、買方信貸等方式加大對行業的資金支持,著力培育一批資源集中、技術集中、人才集中的大型優勢船舶企業,推動船舶出口,支持重大裝備自主創新和國產化,做大做強船舶行業,變造船大國為造船強國。二是發揮金融在行業洗牌中的引領作用,推動市場化淘汰落后產能和重復產能,支持企業兼并、收購、重組,推動行業整合和升級;在去產能過程中兼顧保護有效產能和核心技術,授信政策避免“一刀切”傷及行業原氣。
(二)地方政府及行業自律組織應在幫助行業和企業度過寒冬期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主導建立船舶行業與金融企業的對接與溝通平臺,充分利用青島優質的海岸線條件和良好的基礎配套設施,根據企業類型、技術特點、產品地位、發展狀況劃分層級,使轄區金融機構能深入掌握行業及企業狀況,針對性地解決成長性好、有創新優勢、有發展潛力企業的融資需求,推動轄區金融機構及時與總行溝通青島轄區船舶行業的發展潛力和優勢,避免授信政策“一刀切”。行業自律組織定期組織轄區船舶企業、金融機構座談會,分析行業狀況及市場環境,形成銀行業船舶行業授信聯盟,群策群力,避免盲目抽貸壓貸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形成一批行業領先的優質船舶企業,借助區域優勢,抓住行業發展機遇,將青島打造成國內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船舶業發展基地。
(三)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和擔保模式,提高專業化金融服務能力。一是充分借鑒國際船舶融資經驗,綜合運用金融租賃、信托、合伙制基金、債券、產業基金和股權投資等多樣化融資方式,引導VC、PE投資技術改造升級研發和應用項目,建議加大直接融資力度,推動成長性強、符合條件的企業以IPO模式直接融資,降低對銀行信貸融資的依賴程度,實現風險分散及融資成本降低。二是探索發揮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協同效應,充分運用各自領域優勢,為船舶行業企業提供信貸融資、債權投資、承銷托管、結算咨詢、應收賬款管理等全方位專業化金融服務。三是通過內保外貸、股權質押等工具,引入出口信用保險及商業保險、高資質第三方擔保公司等方式為船舶企業增信,多渠道解決“擔保難”引發的“融資難”問題,提高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緩釋力度。四是積極嘗試銀團貸款模式。針對目前銀行授信不均的現狀,建議采取銀團貸款的模式,以大型銀行帶動中小銀行增加對船舶行業的授信。
(四)提升銀行船舶行業分析及融資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加強全流程風險管控。一是集合經驗豐富的專業融資人員、市場分析人員、業內專家、法律人員組成船舶融資專家組,確保獲取行業最新動態,提高信貸審查和風險防控的專業性。二是增強船舶融資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切實加強對造船企業履約能力、業務對應所造船型、船東實力與信譽等的分析、評價、辨別;強化客戶貸后管理,嚴格預付款專項資金監控、資金封閉運行管理,提高融資定價水平,實現收益與風險相匹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