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青 市南區民主黨派聯合辦公室
為了實現青島讓獨生子女父母“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的城市宣言,提高他們的幸福指數,青島各級政府做了大量好事。其中,青島創建的醫養結合養老的“家護”“專護”等模式已經成型。
但是,僅以市南區醫院的66張專護養老床位為例,只能面向不能動的極少數老年人,廣大的老年人翹首以盼,不能動了也要排很長的隊等床位!
包括獨生子女父母在內的很多老年人,視青島“宜居”環境為“港灣”!吸引他們牽掛此“家”,視為“驛站”;縱觀國家養老并軌制“催生”社會養老業的醫養結合發展趨勢,建議青島全面擴大醫養結合服務,落實“宜居”養老目標!
一、抓住養老產業需求前景,制定政策吸引產業資本投入
TBF集團近日在上海宣布,成立中國國越股權投資基金中心,以養老產業作為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其中,上海高端養老項目位于上海市中心外灘區域,首期占地4600平方米,并設有“綠色送醫通道”。
青島適時制定傾斜政策,抓住社會資本投資的地理優勢,立足醫養專護養老和特殊養老的起步階段,凝聚社會力量,為青島養老產業營造巨大需求和商機。
二、強化醫養結合理念,吸引產業資本投入
調查發現青島市區以內敬老院(很少),以前都遠離市區,為了空氣好。但是現在老年人還是希望離家近、離醫院近、離朋友近,隨時隨地可以去,他不想脫離社會,他還是想融入到這個社會里面去。還有他們的醫療保障。
青島市內養老院三公里內就有大型綜合醫院,離家人很近,可以隨時探望;能夠滿足老人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高端養老項目尤其受產業資本的青睞。
青島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節點城市,從傳統養老理念中走出來,從提升城市幸福指數、實現“宜居”目標出發,強化醫養結合理念,亟需打造醫養結合的養老產業鏈!
三、落實獨生子女父母醫養結合養老政策
青島醫養結合養老的試點已經成型,但是由于政策所困,就是廣大獨生子女父母都住不進去。亟需改革政策,滿足廣闊市場需求。特別是獨生子女父母是青島未來養老的主流群體,他們的醫養現狀,已成為建設“宜居青島”“幸福青島”的焦點。
(一)亟需結束獎勵待遇“雙軌制”
企業退休獨生子女父母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獎勵待遇,一直存有“雙軌制”弊端。我國已結束養老保險“雙軌制”,也應結束企業退休獨生子女父母的獎勵“雙軌制”, 提高其晚年生活質量,切實體現對響應國家計生政策父母的獎勵;加大獨生子女父母的獎扶力度,提高退休金的加發比例,讓獨生子女父母具有醫養結合養老的能力。
(二)提高獨生子女父母醫療保險報銷比例
目前我國各種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已接近50%,這些病都需要常年服藥,同時像癌癥等重大疾病的發病率也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一旦罹患重大疾病,相比很多企業退休職工的退休金讓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對唯一的子女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提高獨生子女父母門診及住院醫保報銷比例;放寬獨生子父女母入住醫養結合專護條件,體現黨和國家對獨生子女父母的政策關懷。
(三)發放獨生子女父母患重大疾病住院護理補貼
目前,請護工的費用大約每天100-150元,這部分費用不能通過醫保報銷。為退休獨生子女父母發放陪護補貼,以緩解獨生子女父母住院期間,子女不能全天候照顧的實際困難。出臺《獨生子女退休父母重大疾病住院護工補貼實施方案》,緩解獨生子女家庭的實際困難,讓計生家庭優先分享改革成果。
(四)將各項獨生子女父母獎扶待遇統一納入社保體系
為了利于政策的落實,將退休獨生子女父母的各項獎勵政策統一納入社保體系。在國家《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鼓勵積極探索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以此提供青島獨生子女父母“怡養”“宜居”的實際保障。
(五)統籌企事業單位自辦醫養專護床位
為了有效提升獨生子女老人的“醫養”“宜居”水平;減少“一帶一路”建設一線職工實際困難,制定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按照統籌標準自辦醫養專護床位,補充社會機構養老不足,納入社區服務體系。
出臺企事業單位辦醫養專護床位的統籌機制:統籌培訓分配相關管理人才和服務人才;統籌落實關懷獨生子女老人的補貼政策;統籌規范獨生子女老人醫養標準及實施細則;統籌向企事業辦宜居“醫養專護床位”傾斜改革紅利。
青島醫養結合養老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其引導發展歷程證明:青島具備擴大醫養結合實現宜居養老目標的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